【小说连载】望南春与冬(39)

朱执中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2月23日讯】李朗、淑贞又先后去了望南附近的宁明墟、安长墟设摊卖布,销售业绩像平和墟一样的好。自建墟以来,它们每旬的墟日都是三天,一个月九天。但日子的安排是错开的,平和是一、四、七号,宁明二、五、八,安长三、六、九,令附近一带村民农夫有较多机会交流农、副产品等物资,互通有无,促进经济发展,并满足民生需要。

如此村、墟、乡的布局,在物产相当富裕的珠江三角洲几乎随处可见。这既反映当地农民有“物”可交流,也表露农村的先贤在多少年前无须官方干预,已具有调济、平衡、促进本地区经济的能力,其传统生产关系到了现代,只须对落后的部分予以和平改革或充实,这就有利于造福农民。

李朗、淑贞夫妇此后确定以墟场生意为重点,长年购进价廉物美、品种繁多的布料,既大量供应村民,改善衣装,又依靠各墟的长期兴旺而不断促进本身布货郎生意的发展,进而自自然然正正常常地逐步发达致富,这是顺天经合地义的人间美事,为本地区传统的良好经济关系又创立一个活生生的新例。怪不得此后许多年,望南村及附近乡下不少老农,每当忆起这时代的相对安宁与兴旺,无不举手称赞!这是后话。

当下,李朗夫妇既以墟场为生意重点,于是决定一月上、中、下三旬,每旬赶墟卖布六天,挑担送货上村四日。这样的安排适应本地众多农民生活上时间上的需要,布的销售量便逐月逐年上升。当夫妻俩有财力一次进货一百匹布的时候,赶一墟便可以运去七、八十匹或八、九十匹布,摊档规模便颇为可观。他们又花了一笔成本买进一辆双轮木车,茂林又为它编织了两块尺寸适用的竹排,往两面草舷一搁,能放下十来叠布匹,这个车上的活动铺面便比两对竹筐凑成的地下铺面大了许多,也体面许多了。并且免去夫妇挑担上墟的沉重负担。李朗也就兴冲冲地削了一块半尺宽两三尺长的竹片,请私塾老师在上面写下“朗记布档”四字,绑在车头,不论走在村路,或停在墟亭,很快便能引来无数双眼睛注视。这车、这档、这卖布的小夫妻,很快,便一一铭记在他们心上。(未完待续)(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