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创典范研讨会 论文研析宋代绘画画题源流

font print 人气: 1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2月5日报导】开创典范-北宋的艺术与文化专题报导(中央社记者罗广仁台北五日电)“开创典范-北宋的艺术与文化”研讨会今天举行第二场论文发表,堪萨斯市纳尔逊-阿金斯美术馆中国艺术部主任杨晓能曾任职美国大都会美术馆的独立学者姜斐德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助理教授板仓圣哲分别发表论文,研析讨论宋代绘画的“画题与源流”。

国立故宫博物院“开创典范-北宋的艺术与文化”研讨会分四天举行,共安排了七场精彩的主题演讲,论文发表分成九个场次:分别是一、形式与风格,二、画题与源流,三、宋徽宗,四、宫廷艺术,五、文人艺术,六、书为心画,七、青瓷之魁,八、典范的形象,九、造作与消费。

今天第二场论文发表,分别由堪萨斯市纳尔逊-阿金斯美术馆中国艺术部主任杨晓能发表“北宋绘画渊源的考古学观察”,独立学者姜斐德发表“画题-北宋的典范”,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助理教授板仓圣哲发表“睢阳五老图像的成立与开展:北宋时代知识人的绘画表象”等三篇论文。

杨晓能在“北宋绘画渊源的考古学观察”论文中,致力北宋绘画渊源的考古学观察,是根据中国传统绘画的基本形式、内涵、手法和特征,以考古发现的北宋以前的关键绘画实例入手,从笔法、构图、体裁、题材、美学观、风格等角度出发,追溯早期中国绘画的发展轨迹,试图梳理出北宋绘画渊源的大致框架。

杨晓能将考古学的分析排比法和美术史的传统研究途径相结合,举重要的考古发现为纲,以点带面,在典型个案的观察和研究中汲取出种种的资讯和物证,以求对北宋绘画渊源有所启示。他指出,从考古发现可以证实,没有北宋以前的绘画实践与成就,也就没有北宋绘画艺术的辉煌。

独立学者姜斐德发表“画题-北宋的典范”论文指出,绘画作品命名的实践,在十一世纪产生重大的改变。在北宋之前,绘画作品并没有标题或以内容来命名。由现存材料来看,画名通常采用最简洁的描述,诸如“佛”或“山水”。

当这种简化、描述性标题沿用下来,特别在着录里,一种更具启发性的画题在北宋时出现,这个新现象与有教养的文人对绘画产生兴趣有关。姜斐德透过检查存世的唐宋绘画着录以及文学资料,追溯这样的发展。

四个字画题的出现,与山水画的兴起以及脱离人物题材的趋势平行。姜斐德说,有人质疑这是否暗示对人文的兴趣减少,证据显示恰好相反,因为大量的自然现象提供可以满足人类事物的隐喻,以运用典故的方式,与这个时代的美学和礼仪相符一致。

北宋时代具代表性的肖像画“睢阳五老图”画的是杜衍、王涣、毕世长、朱贯、冯平,这五位真宗至仁宗时期的官员。为首的宰相杜衍在庆历年间(西元一0四一至一0四八年)范仲淹等人实施的改革活动“庆历新政”里扮演改革派的后盾。板仓圣哲发表“睢阳五老图像的成立与开展:北宋时代知识人的绘画表象”论文,主要是以后人的接受度为观点出发,重新探讨此类文人肖像画拥有的功用,及其开展与转变。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大纪元2月4日报导】(中央社记者罗广仁台北四日电)国立故宫博物院庆祝正馆重新启用,推出“大观:北宋书画、汝窑、宋版图书特展”,并将于五日至八日举办“开创典范-北宋的艺术与文化”研讨会,邀请四十余位海内外相关领域的研究学者,从典范性的角度探讨宋代的书法、绘画、工艺美术和出版事业等各种面向。
  • 【大纪元2月5日报导】开创典范-北宋的艺术与文化专题报导(中央社记者罗广仁台北五日电)钻研美术史的普林斯顿大学荣誉教授方闻 (Wen Fong),今天在故宫博物院“开创典范-北宋的艺术与文化”研讨会,发表“宋元绘画典范的解构:‘形似再现’终结后中国绘画的再生”专题演讲,他从美术史的观点,分析宋元绘画从“状物形”向“表我意”模式的转换和流变。
  • 【大纪元2月5日报导】开创典范-北宋的艺术与文化专题报导(中央社记者罗广仁台北五日电)“开创典范-北宋的艺术与文化”研讨会今天举行第一场论文发表,日本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教授小川裕充、国立台湾大学艺术史研究所教授傅申、北京故宫博物院研究员余辉分别发表论文,研析讨论宋代绘画的“形式与风格”。
  • 菲利普‧利皮(Fra Filippo Lippi)的作品《女子与窗扉边的男子肖像》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绘画和整个欧洲艺术的里程碑。在意大利肖像画领域里,它拥有好几个第一:第一幅意大利双人肖像画、第一幅描绘室内场景的肖像人物,也是第一幅背景是风景的绘画风格。
  • 扬‧范‧海瑟姆(Jan van Huysum)是位出了名的神秘隐居型艺术家(1682─1749年),也是公认18世纪最杰出的荷兰静物花卉画家。他的作品因想像力丰富、具奢华感、色彩饱满、纹理细致,以及高度细致的写实而倍受尊崇。这些成就的关键在于扬‧范‧海瑟姆谨慎且不怕麻烦地在画布上一层又一层地涂上薄釉彩的技巧。尽管许多人试图模仿,但同时代的画家都没有办法做到。
  • 小汉斯‧霍尔班生于德国巴伐利亚州的奥格斯堡市(Augsburg),属于文艺复兴时期欧洲北方的画家与版画家。他被公认为十六世纪时期最伟大的人物肖像画家之一,除了肖像画之外,他的作品还包含宗教画、警世内容的版画等等。特别是他警世意涵的木刻版画用于人文思想著作的插画,在传播新教思潮的时代里,起到了有力的作用。
  • 文徵明以“白描法”钩出娉婷玉立的莲花,用极婉约匀称的细线来钩勒。为了显现花瓣的精气有神,画瓣尖,下笔时先以书法中的“顿笔”为之,再提笔上来,一上来就见真章了。我们看到文徵明的花瓣线条是那么细致温和,好像随手不经意地就画出来似的,柔中带刚,刚中有柔。显得韵味无穷。
  • 南梁 张僧繇《雪山红树图》(台北故宫博物院提供)
    光凸凸的山,除了轮廓线以外,不添加任何线条也就是没画皴法。 这幅画怎么和常见的中国山水画迥然不同呢?
  • 来自比利时的法兰德斯风格画家安东尼‧范‧戴克(Anthony van Dyck,公元1599年–1641年)是一名臻求完美的肖像画家。他最著名的作品是替英国国王查理一世所绘的肖像画,优雅地呈现了查理一世和他的宫廷样貌。范‧戴克也是一位色彩大师,他善于运用色彩和大胆的笔触来表达光线、物体的移动和布料质地。这项特长也让他得以在作品中描绘出高度精准却仍具有绘画特点的蕾丝质地。蕾丝这种非常精致又复杂的布料是16至17世纪时富有的艺术赞助人流行配戴的服饰配件。
  • 华丽夸张的定型角色(stock characters)、简单的情节、即兴对白和户外表演,是即兴喜剧(Commedia dell’Arte,又译艺术喜剧)的核心特征。其幽默剧情常围绕着年轻恋人的种种考验。演员们不受台词限制,可以根据观众的反应调整表演。这些喜剧常含有对时政的讽喻和接地气的幽默,可以巧妙避开查禁。这种意大利民间戏剧形式也成了18世纪洛可可(Rococo)艺术运动的理想题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