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死一生——我的“右派”历程(2)

戴煌
font print 人气: 7
【字号】    
   标签: tags:

‧1(下) 赫鲁晓夫冲击波

1953年3月初,我正在朝鲜前线的许世友兵团采访,突然听到他不幸去世的消息,我和大家一样痛哭流涕,哀愁万分。全世界的共产主义运动损失了这样伟大的领袖,我不知道会不会再有第二个斯大林领导全人类继续奋斗。

1954年春天,我去越南采访,路过睦南关(后改称友谊关),适逢睦南关人民集会纪念斯大林逝世一周年。我出自内心真情的需要,自动率领随行人员参加了纪念活动,并发了一条电讯。

这都说明,我对我们的领袖和导师,本有着无限的热爱、无限的信任和十分虔诚的崇敬。但在经受了“秘密报告”原子弹的强大冲击波的冲击后,我痛苦地发觉有人蒙蔽了我们的良心,愚弄了我们的单纯,彻头彻尾地欺骗了我们,我不禁愤愤然了!

同时我也不能不这样想:从1917年到1956年,苏维埃革命成功快40年了,社会主义的民主,党和人民的政治嗅觉和辨别是非的能力,应该达到很高的水平了,可为什么还不能避免这种悲剧的发生或制止其发展,反而听任其蔓延危害,久久不能揭发?现在斯大林故去了,有人讲话了。而如果他果真万寿无疆,那么这种悲剧是否将会永远演绎下去呢?现在敢于讲话的人们,当年干什么去了呢?他们为什么不肯万死竭忠苦谏,反要振臂高呼“伟大的生身之父万岁”呢?领食人民俸禄的人们,应该忠心于革命和人民,还是忠心于某个个人抑或只忠心于自己的所谓荣誉、权势和脑袋?如果他们过去对如此重大的问题都可以置之不顾,那么他们把人民对他们的信任与委托又置于何处?这能算是真正的革命者与政治家么?

另外,两万万人民又到哪里去了呢?如果“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他们为什么视而不见、不出来说说话呢?如果他们欲说而不说,是什么东西不让他们说?如果说了并说了许多,又是什么东西使得他们说话算不了数?

对这么多的疑问,我曾设想过多种答案,试图努力说服自己:这是一种误会,一种偶然,甚至是一大谣传;但是我无法用一根合乎辩证逻辑思维的有力的线,把所有的答案都贯串起来以自圆其说。我反复地想来想去,只能勾画出这样一种局面,才觉得比较地合乎逻辑:

斯大林同志的本质是好的,但又是不纯的;他有着过人的才智,但又不是万能的;他作出过巨大的贡献,在苏联各族人民和世界人民中赢得了崇高无比的威信;但他又未能保持住革命导师应有的谦虚谨慎。斯大林同志被功绩和颂扬冲昏了头脑,对自己的缺点放松警惕而采取了放任的态度。他自认为自己是最最忠于革命的,自己的一切都是最正确的,越来越不喜欢听到不同的意见,而酷爱别人对自己的驯服和赞颂。于是他对革命的尽力和对个人权欲的满足同时并举,在个人与党之间画上了等号。一旦遇有不同意见,他就认为这是对他的不驯服;而对他的不驯服,则无异于对党对革命的不忠;而对党对革命的不忠,则必然是“反党”和“反革命”,必然是“人民公敌”;既然是“人民公敌”,则必须对其实行无产阶级专政,置他们于死地而后快。在这整个过程中,无须通过经得起检验的法律程序。因为在他看来,他自己就是党和政府,完全有资格独断专行而毫无歉意。对人命关天的大事尚且如此,那么制订和执行一般方针政策时执意孤行的程度,就可想而知了,种种不利于革命的行为更是无可避免的了!

如此种种迹象,不能不在广大干部中引起强烈震撼。真正忠诚于革命的大智大勇者嗅觉敏锐,目光犀利,善于从微小事物中洞察到深刻的含义。他们真诚而果敢地挺身而出振臂疾呼,可惜在横加的“反党分子”和“帝国主义代理人”的罪名下,被杀头的杀头、流放的流放,几乎被戕害得干干净净。有些人本来也想出来规谏,但不够忠勇,只得明哲保身;有些人不说则感愧,欲说又不能,苦闷至极,自短其身;还有一种人饱食终日,无所用心,国家与老百姓的事是好是坏,均不在他们的闻问之列;更有一种人见利忘义,卑鄙无耻,竭尽阿谈逢迎之能事,明知是错误的也要颂扬备至,甚至不惜勒紧人民的裤腰带也要作弊撒谎,蒙上压下,确保乌纱,邀功请赏;再有就是那种绝对相信领袖相信“党”的“死忠臣”,事事依靠领导、服从领导,不善于也从来不想独立思考而明辨是非,能做好事也能跟着做坏事。

至于两万万人民的状况,大概也差不到哪儿去。

社会主义民主名存实亡了!人民和自己的看法一致,就打开民主的匣子,并由此进一步宣扬自己就是人民意志的化身;人民和自己的看法不一致,则对不起,民主的匣子就悄悄地合上,只剩下集中了。这样下来,如果还不脱离现实、脱离群众,那只有托天之福了;这莫说错误会越来越严重,就是满心想办好事,也会办出坏事来了!

这些从未有过的思考,害得我食不知味,寝不安席,顿失日常惯有的笑容。我的妻子很纳闷,问我出了什么事,老想些什么?我摇摇头,说没有啥。虽然她14岁就参加了新四军,早已是共产党员并是新华社的助理编辑,但她毕竟没有参加国内工作会议,没有听过那个“秘密报告”的传达,我得严格遵守会议所宣布的纪律,不能向她一语道破而宁可自作苦思,苦思的结论是——

社会现象复杂,人心各异,一切的一切,并不像我们过去所想像的那么简单:不是白的就是黑的。事实上,许多肯定无疑的东西也许是假的,许多被否定了的事物却可能是真的。“心之官则思,思则得。”自己既然也有一颗心,就应当有所思,求所得,不能再人云亦云了!
(待续)
(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转自互联网,仅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如果您发现有版权疑问,请及时与我们联络。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自由时报记者余瑞仁/桃园报导〕堪称国内脑神经外科领域顶尖的许姓医师,92年间放弃休假,为一名被南部医院认为没救的女病患进行“九死一生”的开脑手术,手术虽然成功,但最后病患终因并发症死亡,家属认为许医师疏于注意,才导致王妇不治,向桃园地检署提出过失致死告诉。
  • 2000年8月,香港法轮功学员朱柯明与另一名北京法轮功学员王杰在北京向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起诉前中共国家主席江泽民、专门镇压法轮功的特务机构“610办公室”头目罗干、中央书记处书记曾庆红(即江罗集团)。北京公安于2000年9月7日晚上,在没有搜查令和拘捕令的情况下,越墙闯入民宅,非法拘捕朱柯明和王杰。结果,王杰在被非法关押一个多月便被虐打致死,朱柯明则在监狱熬过了5个年头……

    监狱中九死一生的经历,在朱柯明的身心烤下了生命的烙印:电棍的电击让他掉了三分之二的牙齿,脖子头皮上被电出口子,到现在那一片头发也长不好。心灵上,朱柯明从镇压开始对中共的信任,化作了在出狱后,读到大纪元系列社论《九评共产党》时的惊叹。他认为,那一本是“神写的书”,因为人难以看共产党的本质看得这么透彻。

    朱柯明说,法轮功学员传《九评》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因为大法弟子不能自私,他们的生命是为他人的”。他指出,共产党不但威胁中国人,而且还威胁全世界,因为它破坏了人类的文明。

    在采访的尾声,朱柯明引用了《九评》内的一段话向世界喊话:“共产党的任何承诺都不能相信,任何保证都不会兑现。谁在什么问题上相信了共产党,就会在什么问题上送掉小命。”【九评之二.一.二】

  • 阿成是一个30出头的小伙子,福建人,白净的面孔,身材结实。如果不说,真看不出来自乡下。未与人开口前,先露出腼腆的笑容。阿成是99年底经偷渡来英的,在此之前,他已在社会上摸爬滚打了好几年,经历了不少沧桑。
  • 【大纪元5月23日讯】(大纪元记者冯长乐采访报导)由劳模变囚徒,九死一生上访30年的河南三门峡残疾访民王秀梅在上访村边缘的废墟上搭建的窝棚今天上午突然被前来的城关和警察给挑了。无奈她只能拄着枴杖,看着散落一地的家什,深感无助无奈。她告诉记者:我已经是到了山穷水尽的程度,走投无路了。人现在怎么都变成了畜生了?没一点儿人性”!
  • 想起与萧劲的感情,不能不让我想起中国的一句古语:“君子之交淡如水”。的确,我们之间没有如我与李海涛、萧远、冯海光、林自勇、孙三宝、范士贵等难友之间的惊天动地的生死患难,没有如我与王丹、军涛、盛雪、袁红冰、伍凡、刘因全、莫冯杰、草庵等挚友之间为了信念九死一生相携与共的壮烈,我与萧劲的交往是平常的,这是我一个在世人看来不食人间烟火的诗人很世俗的一份情感,尽管这可能对许多朋友似乎很普通,对于我却那样珍贵。他让我想起吴英年、王清华、叶科、唐中、思洋、刘毅等友人,我们之间的情感是属于这一类的,是一些朴素的事情溶聚而成的深沉。
  • 2006年暮秋的太阳依然余热尚旺。去重庆永川茶山竹海的归途,又到卫星湖,拜见83岁高龄的文坛巨匠石天河。当年毛泽东先生钦定的“大右派”——“四川第一条河”,当年南京的少年“地下党”,当年的《星星》诗刊创办者,历经万劫,九死一生,依然是可爱的小老头,一脸“永恒的微笑”。他初患轻度脑血栓,正在电脑上敲打自己的回忆录。
  • 有人提出:既然你们主张民主,就应该原谅。尤其,不要批评共产党,而要原谅共产党。有人甚至以其“原谅共产党”的切身经验,来劝告对共产党持批评的人。有人在“文革”中惨遭迫害,九死一生。“文革”一结束,迫害一停止,他们连想都不想,就原谅中共了;有的人,其家属被迫害致死,自己也曾饱受牵连,一旦“没事”了,也就轻易加入了原谅中共的行列。
  • 中国新华社资深记者戴煌的《九死一生--我的右派历程》一书再版时被中国新闻出版总署查禁。戴煌向北京一家法院起诉该署,但被驳回。戴煌准备上诉,并大声呼吁政府要保障公民的言论自由、出版自由等宪法权利。 (w2007-03-20-voa61.cfm)
  • 【大纪元3月22日讯】(大纪元记者辛菲采访报导)中国著名知识份子戴煌的《九死一生--我的右派历程》一书去年再版时被中国新闻出版总署查禁。戴煌今年2月底向北京中级法院起诉该署,但本周一被驳回。戴煌准备上诉。
  • 据说在偌走的古部北京城,直到人民共和国创建伊始,只有屈指可数的几棵原产亚热带地区的菩提树。其中三棵分布在一些公园里,第四棵就在我们新华社通向佟麟 阁路南口的后门、也叫西门的小四合院里。每到春夏之间,满树隐藏在椭圆形叶子下面球形花托内的点点小白花,向整个小院飘发出一阵阵沁人肺腑的馨香。人从树下过往往就会把这种馨香携带到别处,从而使嗅觉敏锐的新华人立刻就套脱口而出“啊!你刚从后院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