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风悠悠:“十年主簿贫如洗,不改平生一寸丹!”

陆文
font print 人气: 13
【字号】    
   标签: tags:

邬尚达,是明朝时代的福清县(在今福建省东部沿海地区)人,年轻时性格刚强,担任下属官吏后,在藩司办事,因他为官清正廉洁,升为任丘尉,执法严明。

邬尚达的同乡大学士李文康,曾经对各部使说:“我老家出的县尉官邬尚达,是一位贤能之人,凛然有古代司直(掌助丞相检举不法的官员)的风范,只可惜职位太卑下了。”

邬尚达因父母去世,辞官回家服丧,后来又升迁补了雩都之职。他又被王文成所赏识,曾称赞邬尚达是:“清白为吏,天下第一!”

不久,邬尚达又转任大冶主簿,大冶(在今湖北黄石市南部、长江南岸一带)当时是苗人聚居之地,长官们很多都不愿意去。邬尚达在那里代行县令的职权,对老百姓多有抚恤,他把自己的例银全部交出,不拿一分钱,用这笔钱,来接济当地苗族百姓,以至于有时自己都没钱吃饭。苗族的百姓中,有人送来上等白米,他坚决推辞,苗民苦苦请求道:“我们不敢贿赂先生您,只是不忍心您如此贫苦。”邬尚达说:“我贫穷尚且有禄米,你们不用为我担心。”

碰上荒年,该地有很多拖欠赋税的人,邬尚达受到牵连,被取消了俸禄。苗民听说了,更是相互责备说:“我们的主簿,没有了俸禄,岂不是会被饿死吗?”于是都日夜劳作,争相交纳赋课。

邬尚达在此地任官,巳有十年之久。很长时间了,也没有升调。他因家境贫寒,缺人照料,自已又体弱多病,便主动辞官,要求告老还乡。临回乡时,当地老百姓送了他几百里,还依依不舍,在道边号哭不止,并且,大家集资,还修了祠堂感戴他。

郡守吴希贤曾赠诗一首,其中有两句,道:“十年作簿贫如洗,不改生平一寸丹。”回到老家后,邬尚达的居所又被火烧,短袄薄被都全毁于一旦,族人中有一个做河源尉的人,积蓄了好几万的银子,拿出一套衣服给他,邬尚达坚决不接受。最终因饥寒交迫,寄居在亲戚家中死去了。临死前,他对两个儿子说:“我作了二十年的官,没有给子孙留下一分钱的遗产。你们千万不要为办理丧事借钱,以免连累了你们自己。”

邬氏家族中,因为担任县官而发家的人很多,只有邬尚达最为清白,众人都称他有陶靖节的风范。台山先生是邬尚达的亲家,心中感叹,作了一副对联给他,道:“滨海村落许多,此处见衣冠塚文物;吾乡缙绅无数,惟君是清白吏子孙。”

正是:

汉族官吏为苗民,
鞠躬尽瘁两袖清。
华夏各族本一体,
赢得青史传美名!

(事据明代朱国帧《涌幢小品》)
转载 正见文章:http://big5.zhengjian.org/articles/2008/11/3/55738.html(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朝时代的梁国将领冯道根,为人谨厚,质朴寡言。他平时领兵带士,以身作则,对部下约束十分严格。
    他的队伍,无论走到哪里,对百姓秋毫无犯,将士们从来不敢为非作歹。每次战后,从不摆功。
  • 薛宣自出仕以来,历任地方县令、郡守和中央执法部门官吏,诚心为民,政绩可观。西汉成帝时,他由陈留太守左冯翊推荐调入,一年后称职转正。
  • 汉文帝出行,路经中渭桥,忽然有人从桥下跑出来,惊吓了皇帝的车马。于是派骑兵将那人逮捕,交给廷尉法办,由张释之审讯。
  •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著名的古文家曾巩(1019--1083),字子固,江西南丰人。在他的从政当官生涯中,有相当的政绩可言。
  • 对历史比较熟悉的人,大概都对南宋初年抗金忠臣杨邦乂英勇不屈的事迹耳熟能详。然而杨邦乂不仅仅是一位英勇不屈的忠义之士,还是一位洁身自好,目不视非礼之色的正人君子。
  • 南朝时的宋武帝刘裕的儿子刘义季,被封为衡阳王。有一次,他大规模围猎于郢(古地名,在今湖北荆沙),看见有一个老农,披着蓑衣,在田野间耕作,便命左右过去呵斥他,问他:“为什么不避开贵人?”
  • 明代有一个著名的文学家名叫茅坤(公元1512-1601年),字顺甫,号鹿门,是浙江人。他提倡学习唐宋古文,他评选的《唐宋八大家文抄》在当时和后世有很大影响。现在我们常说的“唐宋八大家”也就是由此而流行于后世的。其实茅坤留给后世的不仅是他的文章,还有他高尚的道德品质。下面我就讲一个青年时的茅坤坚守人伦,拒绝色诱的故事。
  • 萧景腆,是晋江(在今福建省南部)人,做下属官员,被授予定远尉的职位。定远(在今安徽省中部偏东的地区)刚刚经过大盗洗劫,百姓流离失所。萧景腆与县令一起凭吊死者,慰问孤儿,修筑城墙,挖掘护城河,他处处身先士卒。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