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中国大学第一届学术月特稿(14)

杜月:老子解言(五)

杜月
font print 人气: 17
【字号】    
   标签: tags:

61、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天道所蕴含的自然规律是生长、养育万物而不恣害众生,所谓“厚德载物”是也;圣人的行为准则就是只施德行而不争功名,而“为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圣人之所以为圣人,就是你想与之争的机会都不给你,当你偃旗息鼓下来,依然发现超然淡定的他还是泰然自若的在你面前。

62、《道德经》是修道的经文,不要做剥葱厨子,要做诵经孩子。

这些随意拈来的经文,经过简单的阐释,可见其内涵何其博大,对圣人大道的指引何其恢弘。所以,我们都《道德经》万不可以“实证研究”做唯一的菜刀,更不可只以为读读就完事,这样的熏习手法则无非是虚掷光阴了。

63、《道德经》对于修炼得道的圣人,才显政治、经济、军事、医药等方方面面的奇功异能 。

所以我们可以说《道德经》系统讲述了圣人道的修炼。《老子》文字昆仑,引领后世开创修养或修炼为根本的子学,为后世修炼文化奠基。也才对真正修炼的道之人展现神髓,使之一通百通。因为圣人大道无所不包,不所不在,区区人间事,自然蕴含其中,习之愈久,则所见愈明。

64、老子的《道德经》是古代人体?宇宙大科学之世界名著。

对于书中所讲,我们能够领悟到《道德经》已经远远不是一本简单的修身养性之书,其为我们指引的圣人大道通向无边无际的宇宙,通向渺远幽深的生命世界,我们倘能沿此走下去,宇宙生命的光辉图景亦会在我们面前徐徐展开,到时,“古代人体?宇宙大科学之世界名著”对《道德经》而言,就更加恰如其分了。

65、兴德须修,道成圣人!

老子给我们引出的圣人大道实际也是一个修炼的法门,圣人之道自然伴随圣人之德,此德乃人间之圣德,欲兴此德莫非修也!任何修炼都一样,没有什么简便方法,唯一方法就是持之以恒、身心合一,以正念推动自己不断前行,如此方可真正迈步于“圣人大道”之上,圣人之德自然也就紧随其后了。

66、中华诸子百家是《易经》文化之母跟文化之父《老子》生育出来的文化儿孙。

《易经》乃“群经之首”,是我华夏文化的开山总源头。《易经》为我们揭示的宇宙观和世界演化原理至今深深影响着我们中国的思维,有的甚至已经融入到了我们的骨髓血液中,让我们自己都难以察觉了。与《老子》比较,《易经》内容细致庞杂得多,内部的结构也更加严密复杂,用词古淡优雅,宛如慈母娓娓而叙;《老子》则言简意赅,举重若轻,高远崔嵬,若父道之刚正。两相结合,中华诸子也便从中呱呱坠地了。春秋战国时期的各种子学《孙子》、《论语》、《庄子》、《荀子》、 《管子》、《韩非子》等谈“道”都借用过《老子》的大智慧。

67、老子写《道德经》传出圣人道,讲出得道而有“德功”的秘密,似乎只为将道家修炼的文化思想传播出去,使命完成后便骑青牛西去。

综合来看,我们也能体会到老子传道也是历史之安排。他只讲五千言,可是其大道之深广远远超过后世所有文本,更重要的是在阐述圣人大道的同时告诉了我们德功之所在,道德二字也从此有了真正的深刻含义。如此神圣使命完成后,老子翩然离去,为后世留下许多传说故事,引得剥葱厨子们忙活了几千年,现在还在津津有味的忙着。

68、《老子》跟《易经》生了许多儿孙。夏、商、周三代之《易经》乃君王问卜之卦、卦形、卦名、卦辞、爻题、及爻辞的总称。

《老子》跟《易经》作为华夏文化源头的两座绝世高峰,对后世中华文化的演进产生了质的影响,从诸子开始,这种影响就已经明明白白的表现出来了。任何中国本土的思想文化都能在二者中找到影子。《易经》由问卜之卦、卦形、卦名、卦辞、爻题、及爻辞组成,但是其思想内涵却远远不止于问卜,自古就有“好易不占”之说。其包含之易理就是中国几千年前的宇宙相对论和微观量子论,而且在这其中,他更引出了圣人君子的境界以及他们的行为方式与思维方式,这无异于又是一种圣人道的阐释途径,和老子相比,则是“横看成岭侧成峰”之异,只不过在叙述中更体现了“慈母”的细致入微罢了。

69、周朝《易经》卦名、卦序和卦、爻辞等相传至今,其卦、爻辞可谓神话,也可谓王语,构成中华各子学流派的母本。

周朝《易经》就是今天我们所说的《周易》,从这里我们也可看出《易经》并非源于周朝,夏商均有自己的《易经》,如《连山》、《归藏》,只不过于今早已失传。《易经》的原始文本由伏羲八卦的卦名、卦序和卦、爻辞组成,后来经过文王、周公的卦象组合和孔子的补充,加入了《彖传》、《象传》、《系辞传》、《说卦传》、《序卦传》、《杂卦传》和《文言》,也即我们常说的“十翼”,才成了我们今天的《周易》。从内容量来看,《易经》之广博无复多言,其中的所有爻辞卦辞象辞可谓字字珠玑,出神入化,包蕴着无比深刻的大道理。华夏后世的所有思想文化莫不植根于《易》,都有赖于《易经》的最初哺育才得以成形,谓其“中华各子学流派的母本”当非过誉。

70、《易经》讲道说德颇为驳杂,且跟人事密切纠缠,日日诵读也是修炼,却走在“乡间”的小道上。

《易经》内容深厚广博,往往微言大义,以象喻理,和《老子》的五千言相比自然要杂芜许多,对易经的深刻领悟也是通向圣境的法门,只不过这可要极高的悟性与极高的根器,一般人想只通过《易经》来完成修炼以至功德,可就是在走小路了,一来容易迷路,二来费时费力,没有真正的师傅引导,想让小路变为捷径实在太困难了。

(本文转载自未来中国大学校刊《大学视野》)

(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罗摩衍那的故事告诉我们修炼者们对道德的坚守,以及对世间伦常的维护。为了实现其父亲的一句诺言,罗摩可以主动放下王位去流放, 而他的妻子和兄弟也是舍弃一切相跟随。为了取得世人的信任,保持民风的淳朴,罗摩可以遗弃怀有自己骨肉的爱妻,这在今人看来是傻到底,或者说冷酷无情,甚至会被有些人说是装样子,为了一个好名声不顾一切。
  • 盘古最早见于三国时徐整着的《三五历纪》,仅部分段落存于后来的类书如《太平御览》、《艺文类聚》之中: 天地浑沌如鸡子。盘古生在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 丈。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故天去地九万里。后乃有三皇。
  • 每个民族的起源都是关于神话的传说,神州的神话从盘古牺牲开天地而折射出其敬天、效天为人;再到三皇“天地人”三才的智慧表达的是中华由道而儒的崇敬天地的自然神信仰,天地人三才有时间顺序地各司其职,共创中国九州文明的一种和谐而非斗争的智慧。能具体读到正统史家文字在是五氏、五帝的神话,《史记五帝本 纪》上记载:三皇(1)伏羲,女娲,神农,“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从原始石器时期,负命下世,开天辟地,传授世人八卦﹑历法﹑中医﹑文字﹑耕作﹑和铸造;崇德敬神,以身教化,于是神传道德*智慧型包容文化的起源在近3000多年人神共世﹑传奇般的年代被历史系统的奠定。
  • 中国人培育道德由有仁爱情怀的父母和老师,身体力行地教孩子和学生讲仁义、从礼仪、守智信,做君子儒。同基督教的教堂和佛教中的庙宇等相对比,中国人真正的 庙宇是家庭和学校,心目中的真神是父母和老师。而孔子说过:“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子不语怪力乱神”,那么,尊孔读经不能使人得道升天或成 佛,却能使人于地上中庸思贤,自然尊老天爷实际上不如敬祖师爷(儒家贤师)。12 中国人传承宗教神话人情化和神秘主义之间的中庸之道——宗法礼教道德。
  • 古希腊被历史性地安排理性智慧和神性智慧的竞技文化,或曰智力竞赛。希腊公民在理性智慧索求中,获得自然的泛神和良知信仰;在神性 智慧索求中,奠定未来将在罗马广泛传播的一神信仰的知识基础。
  • 泰勒斯“万物始于水”和“万物充满神灵”思想,蕴含着“始基水”或“本原水”有神灵存在与 “神水生万物”的真理。
  • 毕达哥拉斯从哲学角度赋予“数”以神一般的意义,使希腊人以演绎推理超前地沉思许多现象的本质、变化的规律问题,思想不再跟随人的喜怒哀乐翻跟头,从而渐渐走向理性上的深刻,才能够面对诸多有这种那种缺陷的众神而推测出一个全知全能、公正慈爱的上帝 。
  • 喜欢深思并沉静在对宇宙、天体、物质、自然存在的现象等展开无限思考并有自己独特成熟的认识,并通过哲学表述的公民哲学家,如泰勒斯(泰利斯)和毕达哥拉斯们,他们通过理性的哲学思维活动走上了由哲学而认识神的修炼之路。
  • 老子的学说开启了人类数千年的智慧历程,将杂芜的早期思想引向了通向圣人的大道,直接影响了中华的百家思想,甚至为儒家的君子理想开辟了源头,塑造了后世数千年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所以由老子而形成的道家乃是百家思想之祖,是我们共同的老子。
  • 如前所述,老学的靠的是体悟,甚至对整个东方神传文化而言,体悟都是我们入其门径窥其堂奥的不二法门。但恰恰是这一点,许多人在一些西式治学方式的影响下已 经完全忽略,他们的方法就是"剥葱",甚至从"手工"变成了"流水线",这样生产的来的学术"研究"有品质吗?这样除了把老学引向迷途,钻进死胡同以外, 对我们没有任何好处。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