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中国历史的战役】北宋统一之战(下)

黄容;图:志清
font print 人气: 57
【字号】    
   标签: tags:

荆湖、后蜀灭亡后,南唐、吴越臣服,南汉统治者刘鋹则拒绝投降。宋消灭后蜀之后,虽然南汉已经失去屏障,但南汉地处五领之南,而且有广州市舶之富,所以对宋来说,消灭南汉还得费一番功夫。

东西夹攻 火烧兴王府灭南汉

赵匡胤派兵征服南汉,其策略为避开五岭,先从西路进军,直向贺州,引诱敌军将其歼灭后,然后从东攻击,即从连州往韶州进军,目标是都城兴王府(今广州市)。

开宝三年(公元970年)九月,宋军统帅潘美率军直指贺州,南汉刘鋹则派大将伍彦柔率领水师沿郁江、贺水西援。此役,南汉军队被埋伏的宋军破,伍彦柔战亡,宋军因而占领贺州。

潘美为牵制南汉主力军队,以便乘虚袭击兴王府,扬言要沿贺水顺流而下,直取兴王府。刘鋹于是派遣老将潘崇彻率领5万兵将进驻贺江口(今广东封开西北)。这一举动正中潘美计策。潘崇彻进驻贺江口后,挥师转向,连克昭、桂、富等州,直逼韶州。

同年十二月,宋军进至韶州(今广东韶关),南汉都统李承渥率兵10万于莲花峰(今韶关东南)下迎击宋军。宋军以强弓劲弩破其阵,占领韶州,韶州是南汉北方门户,失陷之后,举国震惊。

刘鋹增兵巩固兴王府城池,令郭崇岳领兵6万屯马迳(今广州北)。此时屯驻贺江口的潘崇彻见大势已去,率领其投队投降。于是,宋军全力往兴王府进军。开宝四年,宋军进至马径,与郭崇岳6万兵将遭遇。宋军采取火攻策略大败南汉,继而攻陷兴王府。刘鋹投降,南汉灭亡。

多路包围 北宋收拾苟安南唐

宋灭南汉后,据有长江上中游及下游江北地区和珠江下游地区,从战略上形成了对南唐的三面包围。南唐后主李煜为苟安求存,一面主动削去南唐国号,表示臣服;一面暗中募兵备战,以防宋军进攻。

赵匡胤看了李后主的表奏之后说:“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并立即遣使命李煜入朝,李煜则称病固辞。开宝七年十月,赵匡胤宋下令发动进攻。以曹彬、潘美,统领10万大军出荆南,并调吴越军从杭州北上策应;另外再派遣王明牵制湖口(今属江西)南唐军,保障主力东进。

曹彬率军顺长江东下,水陆并进,攻破池州(治秋浦,今安徽贵池),占领采石(今安徽当涂北)(参见采石之战)。于十一月中旬,在采石架通长江浮桥,保障大军渡江,继续向东推进。八年一月,宋军与10万南唐军激战于秦淮河。宋军获胜,突破唐军阻碍,形成对金陵的包围态势。

此后,在西路王明军队和东路吴、越兵将配合下,歼灭南唐神卫军都虞侯朱令赟率领的10万救援军,十一月,金陵城破,李煜被迫投降,南唐灭亡。

围城打援 先退辽军再下北汉

赵匡胤于灭亡南唐后不久驾崩,赵光义继位,迫使吴越王钱俶献出两浙13州,陈洪进献出漳(今福建漳州)、泉(今福建泉州)二州。至此,北宋完成了对南方的统一,便开始集中力量准备消灭北汉。
北汉依仗辽的支持,经常南下骚扰宋境。赵匡胤在位时曾于开宝元年、开宝二年和开宝九年三次出兵攻辽,但都无功而还。

太宗赵光义吸取以往进攻北汉均因辽兵南援而失败的教训,在作了较充分的准备之后,遂制定围城打援的策略,先退辽军、后取太原。

太平兴国四年(公元979年)正月,太宗亲率大军出征,其进攻路线是:北路以潘美、崔彦进等人为将,目标是围攻太原;郭进率军驻守石岭关,阻击辽军,孟玄喆扼守石岭关、镇州(今河北正定),牵制幽州的辽军大规模西援或南下。太宗也率主力一部从镇州直趋太原。

大宋出兵,北汉主刘继元紧急向辽讨援。辽派出耶律沙、耶律敌烈从东出兵,另以耶律善补率军出北路,分路进援北汉。同年三月,郭进突击辽东路援军耶律敌烈于石岭关,耶律敌烈大败身亡,北路援军闻讯撤退。四月,宋军肃清外围的辽国援军,集中十万兵力猛攻太原。刘继元困战将近一个月,在没有援军而且内部厌战的情况下,于五月举城出降,北汉亡。

四月中旬,宋军数十万包围太原,赵光义亲临太原城下四面巡视督战。刘继元在困守孤城、外无援兵、内部厌战的情况下,于五月初五出降,北宋统一战争至此结束。

北宋王朝建国之初,国力并不强盛,能够在一连串的统一战争珠取得最后的胜利,其军事上的原因,最主要是先南后北战略方略符合当时南弱北强的情势,此外,针对不同战事,不论是分路进攻、迂回包夹、围城打援等等,北宋战术运用灵活,因此统一战争能够的顺利进行。

自公元963年至979年,这16年的战争,结束了自唐朝中叶安史之乱以来的藩镇割据和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实现了南北方主要地区的统一,对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楚汉相争,项羽和刘邦在广武对峙了将近一年后,双方于楚汉5年(公元前202年)8月约定约定以鸿沟(在今河南荣县境贾鲁河)为界,“中分天下”,“割鸿沟以西者为汉,鸿沟而东者为楚”,互不侵犯。
  • 古时在合黎山、祁连山和龙首山之间有一块肥美之地,因地势狭长形如走廊,所以被称为“河西走廊”。这个绵延一千公里的河西走廊,除了有丰富水源适合耕作之外,并以其位于中原和西域的交通要道上,素来具有重要战略地位。雄心壮志的汉武帝即位之初,此处仍属匈奴势力范围,汉武帝拟定联合西域各族的计划,想“断匈奴右臂”,把长期以来威胁中国北方的强敌驱逐消灭。
  • 朝鲜民族属东夷族,周灭商时,商朝遗臣箕子曾建国于朝鲜。随着历史发展,中原与朝鲜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中原帝国是不是能使边陲朝鲜臣服,甚至将政治版图扩展到朝鲜领域,往往是中原帝国国力的重要指标。
  • 东汉光武帝建武16年(公元40年)2月,素来臣服于中国的交趾郡(今越南北部)发生叛乱。交趾女子征侧(Trung Trac)因其夫为交趾郡太守苏定所杀,愤而起兵反抗,其妹征贰(Trung Nhi)也号召回应。
  • 2、3万人的军队和四十几万大军对抗,可能吗?发生在大约2000年前的昆阳之战就是一场兵力相差悬殊,却能以少胜多的战事。
  • 官渡之战是我国古代历史上以寡击众的三大著名战例之一(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淝水之战),它为曹操统一北方的大业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也使骄横的袁绍一败涂地,失去江山。
  • 曹操在官渡之战大败袁绍之后,统一北方,成为当时中国最强大的军阀势力。公元208年7月曹操率领大军南下,企图占领荆州,进而使据有扬州和会稽六郡的孙权臣服。当时的曹操军力雄厚,气势不可一世,眼看统一中国的大业就要完成,但是人算不如天算,曹操15万大军(号称80万)却被孙权、刘备5万联军击败,在赤壁一役中锻羽而归。随后,天下三分,应验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 晋灭吴之战,晋原本就拥有比东吴更多的优势,但仍经过长时间的蕴酿及准备,不敢大意。反倒是弱小的东吴,面对西晋强敌,却没有长远计划及防备措施,果然败得一蹋涂地。
  • 苻坚原想将计就计,故意让军队稍向后退,待晋军半渡过河时,再以骑兵冲杀,这样就可以取得胜利。不料,秦兵士气低落,一撤退就失去控制,阵势大乱。
  • 中国战役史上,以南北朝的东、西魏战争尤为精彩。当时西魏是宇文泰辅政,东魏则由高欢掌权,两人都有统一天下的想法,所以在他们之间发生了一连串战役。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