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韩“二奶”屯(1)

摄影/白帆
font print 人气: 64
【字号】    
   标签: tags: ,

【大纪元7月2日讯】“二奶”的词义是指包养的情妇。之所以要包养,是由于几千年中国男子纳妾留下来的恶习。中国人跟西欧人在性心理上有所不同。在性关系方面,外国男人追寻的是性快乐,一夜情的刺激,是过程而不是结果。中国男子一直以婚姻为本,以家庭为本,多数注重结果而忽略过程,即便是在外有了女人,也尽力将这个女人弄得跟老婆差不多,在外的那个窝也力求弄得像家中一样完美。因此,他们在寻求性的同时,也追求家的效果。一般来说,这样的男人可以将性、婚姻与爱分开,所以,包养“二奶”对于他们来说,不会有什么心理上的自责、难堪和负担。

北韩女被“老公”怀疑有奸情

由于朝鲜女人闻名于世的温柔、贤良、宽容和能干的特性,包养北韩“二奶”迅速地成为中国男人的首选。但并不是所有的北韩女人都能这般“幸运”,只有姿色在中上水准的女孩,才有被包养的资格。姿色在中下水准的女孩,则多半沦为桑拿、歌厅里的暗娼。长相庸常之辈,只能在北韩男性的打工队伍里充当厨娘兼性工具。

根据我的了解,偷渡来华的北韩“二奶”大多数文化较低,又无一技之长,想依靠漂泊无定的打工生涯去脱离贫困,几乎没有希望。此外,因为没有合法身份,追捕遣返的动荡生活,也让她们的身心倍感疲惫;她们最大的本钱就是年轻。她们都希望能在中国建一个“家”,得到男人的关爱和慰藉;希望能通过“婚姻”迅速致富;希望能用爱情去感化中国“老公”,再由“老公”出钱给她买下中国身份,从而实现获得家庭和身份的幸福梦想。

2002年11月20日,我来到中国吉林省长春市新荣街春光社区的北韩“二奶”屯,决定隐姓埋名,“卧底”调查。这里所说的屯,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村庄,而是春光社区那六栋八层的楼房,只因为这里的住户,几乎全是北韩“二奶”和她们的中国“老公”,所以被当地人戏称为:北韩“二奶”屯。

“二奶”屯的大门口外有一家装修讲究的小餐厅,我在那里买了一份排骨饭吃。正是晌午时分,小餐厅内没有一般饭馆里的那种喧闹,透过一尘不染的大玻璃窗望出去,整洁繁华的马路上,行人不多,只有拎着满兜鲜菜的年轻女子和一两个刚刚出门的中国男人。

排骨饭香气扑鼻。不期然,一位女孩裹着一身寒气走进来。她身材娇小,短发齐耳,穿着一套粉白的棉睡衣,外罩一件艳黄色的太空衫,搭配得让人忍俊不禁。她走进柜台,对老板娘交待外卖的内容,便坐在椅子上等待打包。

这时候,我无法安心吃饭,她的举止让我感到某种不安。她时不时警觉地瞥一眼门外,眼神有些惊恐,仿佛随时会有一只大灰狼冲进来咬她。不看门外的时候,她只是低着头,闷闷地想着心事。抬首之间,可以看见她的左脸眼睑边有一道划痕,像是有人用指甲剜过一般。

大约10分钟后,老板娘给她打来两只饭包。就在她接过饭包的刹那间,玻璃门一阵乱晃,冲进来一位约六十岁的中国男子,猛然给了女孩两记响亮的耳光,操了一口东北话骂骂咧咧:“小婊子,色胆包天,背着我偷人,我打死你,你个小婊子……”

在男人的辱骂、女孩的哭喊以及老板娘的劝架声中,食客们逐渐听了个八分懂。中国男子是货柜车司机,上个星期他开车拉货,赫然看见这女孩与一个男子从一家超市出来,气得怒火中烧,先回到租住的家里,等女孩一回来就又打又骂,猛抓她的脸。今天他运完货回到家,又发现女孩不在,烟灰缸里有两个烟头,更怀疑女孩有奸情……

女孩涕泪交流,大呼冤枉。前次在超市的那个男子,是她的胞弟。今天的烟头,是个会抽烟的北韩妹子留下的。中国男子不信,气呼呼地当众诉说他如何供她吃供她穿,她反去包男人,恨不得把她打死。

渐渐地,女孩由号啕大哭变为间歇性的抽泣,眼色暗淡无光,有一份悲伤和绝望。

原本装修优雅的餐厅内乱作一团,败坏了我的食欲,赶紧买单出门。

听得出来,女孩是中国男人包养下来的“二奶”。我猛然想起我“卧底”的目的,匆忙返回小餐厅,碰巧遇见女孩红肿着眼睛走出来,我想拦住问问又不知说什么。她冷若冰霜斜睨着我,迅速地走开,留给我一个单瘦的背影。

(未完待续)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大纪元记者亦平华盛顿DC报导) 5月2日中午12点,美国华盛顿的人权团体在新建的中国驻美大使馆前抗议中共遣返北韩难民。 逃到中国的北韩难民的处境近来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 北韩6月4日将审判今年三月在中韩边界采访北韩难民时被抓捕的两名美国记者。她们是美国旧金山当前电视网(Current TV)的华裔女记者凌志美(Laura Ling)和韩国裔女摄影记者李瑜娜(Euna Lee)。5月21日,洛杉矶近百位热心人士响应Brendan Creamer在Facebook上发起的号召,加入纽约、华盛顿、芝加哥、波特兰、奥兰多等六个城市,在回音公园(Echo Park)附近为二人举行烛光祈福晚会。
  • 【大纪元6月4日讯】(大纪元记者唐寅芝加哥报导)北韩6月4日将审判今年三月在中韩边界采访北韩难民时被抓捕的两名美国记者。她们是美国旧金山时事电视网(Current TV)的华裔女记者凌志美(Laura Ling)和韩国裔女摄影记者李云娜(Euna Lee)。6月3日傍晚,芝加哥南华埠数个社团响应Brendan Creamer在Facebook上发起的号召,加入纽约、华盛顿、芝加哥、波特兰、奥兰多等六个城市,在华埠广场为二人举行烛光祈福晚会。
  • (大纪元记者叶恩婕编译报导)自1990年中期,在北韩一场饿死百万人的饥荒中,成千上万的北韩人开始逃离家园,这些人被称为“脱北者”(从北韩脱逃者)。根据最近的人权报告指出,这些“脱北者”逃到中国后,处境依然不安全,也没有身份,妇女甚至被当成牲畜般买卖。
  • 1996年持续至今的北韩大饥荒,导致近150万北韩饥民逃至中国。丧尽天良的中共陆续将近90万难民抓捕,遣返北韩。北韩则以叛国罪将这些饥民枪决或送入劳改营。严酷的现实,逼使滞留在中国的北韩人一次次以命相搏,冲闯外国驻华使馆,以求一线生机。

    这是一群在死亡线上挣扎的生灵,他们追求的仅是活命的一饭一食,他们不会写作,不会呐喊,中外媒体也很少提到他们,他们就像一群无声的鱼,只求从网眼中逃生。

  • 中国吉林市近郊的大转弯,有个垃圾填埋场,远远地就能闻到从那里散发出来的阵阵臭气。在夏天,那种气味更让人恶心。那里是蚊蝇的天堂和拾荒者的家园。可是,谁又会想到,那里还是一群北韩娃娃的游乐场呢?这些孩子多则2、30个,聚在这里嬉笑打闹,到了该读书的时候却无书可读,有的孩子就和自己的父母住在垃圾场里的窝棚内,他们很怕生,见到陌生人经过,就会立刻一哄而散。
  • 雨夜,北韩琴童们聚在一起,准备“登场”。他们像大人们对待正式工作一般天天劳作,只是他们晚出早归,与常人的作息时间正好相反。一般下午4点琴童才起床。女孩子站开工前,总会被妈妈仔细地打扮一番,希望站在“同行”中,能够更加夺目,赚到更多的钱。
  • 2007年的一个冬天,在中国吉林省长白山区的一个偏僻的北韩难民居住村里,我暮然发现一面土墙上写了这样一幅标语:“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当时我楞住了,呆呆地凝视着那幅标语,心中顿时升起一种无法言状的情怀,我难以想像那些半饥半饱的难民,用什么方法去冲破北韩人不能在中国上学的命运?
  • 在中国山东聊城的少儿杂技培训基地,有一群来自北韩难民的孩子,他们最小的才4岁,最大的也不过15岁。他们都通过了严格的体检和考试,又交了5000元人民币的生活费,到这里学习杂技,这是因为聊城当局出台了一项新的政策:凡是能在培训基地毕业的小难民,均可领到聊城的居民身份证,并享受与中国演员同等的待遇。
  • 丢丢是中韩混血儿,母亲是来自北韩平安北道东古里的难民,我2007年5月19在中国吉林省山镇中韩边境的遣返站里认识了丢丢和他的母亲。丢丢是他母亲给中国老头当“二奶”生下的孩子,当他母亲被抓捕遣返时,中国老头便消失的无影无踪。由于丢丢的身体出奇的柔软,是学习杂技难得一见的好材料,杂技培训基地决定收留这个无法遣返的孩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