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韵舞春风:苏轼《永遇乐》

font print 人气: 1570
【字号】    
   标签: tags:

【正见网】上次给大家介绍了北宋才子苏轼的故事,和他那首豪放旷达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今天要给大家介绍苏轼的另一首清丽脱俗的词《永遇乐》。这是苏东坡在宋神宗元丰元年十月,有一次住在江苏彭城燕子楼上,梦见了以前居住在这里的关盼盼所作。据与子楼是唐朝的张尚书为名妓关盼盼所建的。盼盼面貌姣好,能歌善舞,谈吐不俗。自从张氏死后,盼盼思念故人,于是独居在小楼上十余年不嫁。这首词是这样的:

《永遇乐》: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曲港跳鱼,圆荷泻露,寂寞无人见。紞如三鼓,铿然一叶,黯黯梦云惊断。夜茫茫、重寻无处,觉来小园行遍。

天涯倦客,山中归路,望断故园心眼。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古今如梦,何曾梦觉,但有旧欢新怨。异时对、黄楼夜景,为余浩叹。

在词的开头,就描绘出了燕子楼小园中清幽的夜景。“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秋夜的月色明亮,皎洁如霜,明亮之余带有丝丝寒意。徐徐的风轻轻吹过,像水一样柔和。这是一个无限清雅的境地啊!“曲港跳鱼,圆荷泻露,寂寞无人见”:在曲折的河港中,不时“忽剌”一声,有鱼跳出水面来欣赏秋月;

圆圆的荷叶上,正滴溜溜地泻下了露珠。在静寂中,鱼跳声和荷叶的滴露,更衬托出秋夜的深沉。但这样清幽的美景,总还是“寂寞无人见”的时候居多吧!

“紞如三鼓,铿然一叶,黯黯梦云惊断”:三更的鼓已经响过了,在深幽的秋夜中,连落叶的声音都听得很清楚。深沉睡梦被鼓声惊醒打断了,让人黯然惆怅。“夜茫茫,重寻无处,觉来小园行遍”:夜茫茫,想再寻回梦中的盼盼,但踏遍小园,也找不到踪影。

“天涯倦客,山中归路,望断故园心眼”:在天涯海角的飘泊中,我早已经疲倦了。而远山阻隔,纵使望穿秋水,也难以回到家乡。

“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燕子楼“上人去楼空。当年的佳人早已远去,只剩下深锁在空楼上的燕子罢了!

“古今如梦,何曾梦觉,但有旧欢新怨”:昔日的多少悲欢情怀,转眼瞬间成空,古今多少事都如一梦中。到此还不醒,只因为旧欢新怨,还交缠在生命中啊!“异时对、黄楼夜景,为余浩叹”:今天我在这里凭吊燕子楼,想起了关盼盼。他日有人来到我建的黄楼上,也会感叹我这历史的过客吧!

东坡从梦见盼盼的怅然若失,而回想自己的一生。从意气风发,到屡经贬谪,最后只剩下了“天涯倦客”的情怀。虽然总是想向外去求得人生的种种圆满、成功,但在历经风雨后,发现也不过就是这样了。人生之梦未醒,只因欢怨之情未断,割不下也舍不得。然而纵使美好的境界“清景无限”,想求得知音共赏,也不过是“寂寞无人见”。东坡在他的《定风波》词中说道:“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萧瑟”是风雨声。他回首走过的这一路风雨变化,还是回去吧!回到那真正美好纯静的家,不再迷于风雨中了。这就是东坡这时的心情写照啊!这首词清丽和婉,而格调空灵。其中跨越古今的感慨、体悟和叹息,更让人玩味不已。

东坡词中属于清丽的作品,几乎篇篇佳作。那种气质,不由于词藻的堆砌,而来自于他的真情流露。

他因“乌台诗案”而贬到黄州后,和当地百姓相处极好,时相往来。

有一次,有一位秀才请东坡过去喝酒。这天早上秀才特地出去买了肉和酒,回家后见东坡已经来了,就问他:“大人,您觉得这猪肉怎么烹调才好呢?”

东坡这时因看到田野里的稻子青翠一片,叶上滚动着像珍珠一样的露水,美景当前,正在推敲吟诗呢!他口中喃喃地吟着刚刚想出的一句诗:“禾草珍珠透心香”。秀才娘子听到后就把丈夫拉过一旁,悄悄说:“大人已经把猪肉的做法告诉我们了。大人叫我们将猪肉和着草整煮,要煮透心,那样吃着才香,所以叫做‘和草整煮透心香’哪!大人连吃肉的方法都能吟成诗呢!”于是夫妻俩人欢天喜地的将整块肉用稻草捆着,煮得透烂。

端上桌时,东坡看得满头雾水,不知如何下筷子。秀才娘子看他愣在那里,便说道:“大人!您不是说要‘和草整煮透心香’吗?煮得透烂,好香呢!”东坡这才会过意来,哈哈大笑。一尝之下,只觉肉味中掺杂着稻草的香味,入口即化,十分可口。这件事马上在黄州传开了,许多人家也学着做,觉得特别好吃。

饭馆也将这道菜命名为“东坡肉”,成了当地最红的菜色。太守徐君猷吃了之后,也赞不绝口,就命令府中书办,将东坡写的食谱“炖肉歌”抄写工整,贴到繁华之处,广为流传。后来“东坡肉”经过研究改良,到了现在还是各华人地区广受欢迎的名菜呢!

【正见网】(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写意画法

      写意画法是指用单纯而概括的笔墨来表现对象的精神意态,是不求形似求神似的画法。依据画史上的记载,唐朝吴道子所画的嘉陵江山水或王洽的泼墨,可能已具有写意的形态,传世的画迹中北宋苏轼、文同的墨竹,释仲仁的墨梅已经可以归入写意画法中,到了明末的徐渭,更以豪放笔墨,在宣纸上画出淋漓痛快的大写意。八大山人、扬州八怪及金石画派都给写意花鸟画拓展了不少的领域。

  • 这里给大家介绍的是一位中国文坛上的奇才,以及他所作的一首词 ─《念奴娇·赤壁怀古》。
  • “岁暮纷多思,天涯渺未归”,此诗是白居易对自己前半生经历的反思;那种彻悟后的淡泊名利,反躬自省的心态。人生的历程,在学习和经历中成长,通过读圣贤书,不断地修正自己的处世理念,以期做得更正更好。
  • 以暮春为题材的诗古来有很多人写,如何切入是关键。杨花为什么能独得东风意呢?因为它身轻啊!它没有那么多执著和负担,没有那么多牵挂;所以春风(东风)就能带着它们飞呀飞,它们如雪花飞舞,向着晴空向着阳光飞行,再也不回来了。
  • 古人云,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其实,用什么样的心态去对待所谓的“不如意”才是关键。杜甫通过观赏春天的美景,与春光做了个约定;“传语风光共流转,暂时相赏莫相违”如果到哪里都有美丽的春光陪伴,那这样的人生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
  • 隐居独修之人,首先要面对的就是“寂寞”,如果不能克服并去掉它,就无法隐居,也达不到修炼的效果。所以我们来看一看,王维是如何排遣这种“寂寞”之情。当“寂寞”难耐之时,就走出房间,“苍茫对落晖”。虽然是“人访荜门稀”,但作者却认为自己有松、鹤为邻(鹤巢松树遍)。
  • “借问欲栖珠树鹤,何年却向帝城飞。”其中的“(仙)鹤”借指贺知章。言外之意是说,您将来在仙界中自在逍遥,什么时候能飞回来红尘探望我们啊?因为宴会有皇帝在场,贺知章又是四朝元老的前辈,所以李白这首诗用词用典都恰到好处。
  • 五月薰风送暖,现代母亲节康乃馨当令,回想古代中国的儿女们送什么花给母亲忘忧呢?亲子深情是岁月摧残不了的至性,常在人心,光耀诗心。一起来看古代诗人孟郊和王冕献给母亲的诗。
  • 宋‧陆游《楚城》:“江上荒城猿鸟悲,隔江便是屈原祠。一千五百年间事,只有滩声似旧时。”古代名家的作品能跨越时空,让我们感受到中华历史的厚重与沧桑。“一千五百年间事”,物亦非,人亦非,“只有滩声似旧时”。
  • “郑公樗散鬓成丝”其实是一句反语;杜甫在之前写给郑虔的诗中曾说:“才名四十年,坐客寒无毡。”这样有才学的人,却被贬官到台州担任司户参军。杜甫担任的左拾遗也是从八品,所以才会拮据到“朝回日日典春衣”的窘迫境地。所以这首诗替郑虔及自己鸣不平。“万里伤心”与“百年垂死”,表面说的是郑虔,这何尝不是杜甫自身的写照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