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教子轶事数则

史鉴
font print 人气: 5
【字号】    
   标签: tags:

王匡庐教子

王与敕,字匡庐,家居,不督促子弟学习八股文,子弟学诗、学古文,各随其意。有的亲朋规劝他:“孩子们幸而早慧,为何不令他们全力钻研科举,反而学这些没用的东西?”王匡庐怡然答道:“你不要说了,那些埋头猎取功名利禄的孩子,有几个是宁馨物。”

韩旭亭教子

韩是升,字旭亭,刑部尚书韩崶的父亲。韩旭亭曾经在北京王府讲经学,道德名声卓著,四十岁弃儒冠,云游四方。韩旭亭曾对人说:“天下事见多了,未尝有骄横自满而不败的。”因此自己谦虚退让,即使对仆人、老妈子也和颜悦色。儿子韩崶后来担任封疆大吏,韩旭亭却朴素如故。韩旭亭曾经写信给韩崶说:“我今年秋收颇佳,所种粮食颇足以酿酒;我又写字卖文,颇足以谋生,还有多余,不需要你操心。你的养廉银算起来养妻子儿女还绰绰有余,千万不要贪图份外钱财,让我这风烛残年的七十岁老翁被连累。”韩崶谨守父教,所以始终恭敬谨慎,受到嘉庆帝知遇,屡登高位,人们赞赏韩旭亭教子有方。韩旭亭老年云游河北、广东、江苏、浙江,身板越来越轻健,犹如三四十岁的人,八十岁大寿时嘉庆帝赐匾旌奖他,两年后无疾而终。

郑板桥教子

郑板桥曾经训诫他的儿子:“千万不要学那种读书人:一捧起书本,就想着中举、中进士;一做官,就想着如何攫取金钱、造大房屋、置很多田产;如果不能发达,就在乡里行恶,小头锐面,尖不可挡。”又说:“新招来的佃户,必须待之以礼,他叫我主人,我就该叫他客户,主客本是相互礼待之义。”又说:“古代一个人分给一百亩地,你如果再多求就是占有别人的产业,穷人将何以立足呢?”

阮元教子

阮元生儿子阮福时,正好当两广总督,一时间下属馈送的礼物数不胜数。阮元都叫下属拿回去,口占绝句,写在小红笺上教育刚出生的阮福:“翡翠珊瑚列满盘,不教尔手一相拈。男儿立志初生日,乳饱饴甘便要廉。”

万承苍受母亲胎教

雍正、乾隆两朝士人中,主张陆象山学说的有两人,一是李绂侍郎,二是万承苍学士。万承苍有贤母李氏,李氏怀孕时常常在挂先人遗像的影堂里默默祈祷,说:“不愿生儿为高官,但愿继承先世的学统。”因为万家先祖明朝刑部侍郎万虞恺、光禄卿万汝言,都是王阳明等人的弟子,号称硕儒。万承苍小时进私塾读书,果然喜读宋人讲学的书,人们议论这是母亲胎教的功劳。

程太夫人教汪廷珍

汪廷珍,十二岁丧父,家道中落,母亲程太夫人抚养他长大。有一年闹饥荒,母子俩每天吃一餐,有时整天饿肚子。程太夫人始终不肯叫别人知道,说:“ 我不是以贫为耻,而是以言贫为耻。你跟别人诉苦别人就会怀疑你有求于人,所以我不想叫别人知道。”

除夕那天家中无米,程太夫人派仆人到城外讨拖欠很久的租子,天黑仆人空手回来,程太夫人和汪廷珍各自喝杯茶,尝几根咸菜,就睡觉了。等汪廷珍显贵后,严辞峻色,正气凛然,一举一动必定遵循礼法,朝廷官员见了没有不肃然起敬的。汪廷珍自己说平生力戒为人刻薄,凡是遇到贪污冒功、谄媚阿谀等事就不忍心做,这都是遵守母亲的教诲。

(据《清稗类钞》)

--转载自正见网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吴明彻是南北朝时秦郡人,年轻时遇到侯景作乱,天下粮价大涨,秦郡人饥饿不堪。
  • 孙谦,字长逊,东莞郡莒县人。小时候被亲人赵伯符赏识。孙谦十七岁时,赵伯符当上豫州刺史,就引荐他当左军行参军,在职位上孙谦以能干着称。孙谦父亲去世后,孙谦辞职,搬家到历阳务农来养活弟妹,乡里人都称赞他们的亲善和睦。
  • 张煌言和郑成功、李定国并称清初三大抗清领袖。张煌言是儒生,却性情慷慨激昂,喜欢谈论军事。他在崇祯十五年考上举人,当时军情紧急,考试要加试射箭,张煌言射箭三发三中。
  • 清代,山东福山县人安某,确有速行奇技,他一天可走五百余里,人们称他为“安飞星”。他也沾沾自喜,傲视于人,甚至还常常仗技欺人。

    有一天,安飞星来到乡间,看见一位农夫,打着赤脚在耕地,农夫的一双新鞋,放在田梗上,被安飞星看上了,即取而穿之。那位农夫追得气喘汗流,也没追上。安飞星以此取乐。

  • 西汉末年沛郡有一个富翁,临终时因为儿子太小,除了女儿和女婿再没有亲近的人可以托付,但是觉得女儿和女婿不善,如果托付他们照顾弟弟,难免他们不贪财害命,富翁左思右想,最后请来全族人,当着众人的面立下遗嘱说:全部财产交给女儿和女婿,只有一把剑托付女儿和女婿保管,等到儿子十五岁时交给他。
  • 晋明帝司马绍自小就很聪明。他只有几岁时,一次长安使者来京城谒见他父亲,父亲问他:“你说长安和太阳哪个离我们远?”司马绍说:“太阳远,只听人说使者从长安来,没有听说谁从日边来的。”他父亲很惊奇。第二天,他父亲大宴群臣,又拿这个问题问司马绍,司马绍说:“太阳近。”他父亲吃惊的说:“为什么你昨天说的和这不一样呢?”司马绍说:“抬眼可以看见太阳,却看不见长安,所以说太阳离我们近。”他父亲对他很惊异。
  • 道光三年夏天,潘芝轩的家乡发了一场大水,淹没了许多村庄,饥民乞食载道,许多人饿死在路边,朝廷的灾粮又遥遥无期,潘芝轩便首先自已开仓把家里积屯的粮米赈施给百姓。
  • 孟尝君姓田名文,是战国时齐国人,出生那天是五月初五,当时人认为五月初五出生的孩子不吉利,男孩会害父亲,女孩会害母亲,他父亲田婴是齐国宰相,对他母亲说:“扔了他,不要养他!”他母亲舍不得,偷偷的将田文养大。
  • 王彦超是北宋初年人,年轻时到寺院去出家,僧人说:“你是富贵之人,怎么能屈居此地呢?”没有能够如愿。
  • “盗亦有道”的说法,古已有之。那么,再深入一步的探讨:什么是“盗之道”呢?清代的大学问家纪晓岚,在一篇文章中,记叙、回答了这个问题。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