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典故:快刀斩乱麻

史鉴
font print 人气: 41
【字号】    
   标签: tags:

北朝东魏时,出了个曹操式的人物高欢,他有个儿子叫高洋。高洋其貌不扬,不会说话,喜欢闭门静坐,即使对妻子儿女也能整天闭口不言,小时候连家人都看不起他,只觉得他是个顺从的窝囊废。他的长兄高澄经常强行索要他的珍玩,每每对他嗤之以鼻,说:“这样的人也得到了富贵,相面术怎么解释得通。”

高欢曾经测试儿子们治乱的意识,把儿子一个个叫过来,让他处理一团乱麻。有的儿子理不出头绪,就扔在一边不干了,禀报:“这怎么理得顺!”高欢摇头叹息,说:“下去吧!”有的儿子多了一个心眼,想父王大概是测试我的耐心吧!于是虽然乱纷纷理不出个所以然出来,他还是一本正经的在那里理,对高欢说:“父王既然有令,儿臣就决不放弃!”高欢点头称许,说:“可以了,不用理了。”只有高洋抽出快刀,将乱麻一刀两断,说:“乱者须斩。”高欢大吃一惊,对别人说:“这儿子的意识比我都强。”最后只有高洋独自完成了处理乱麻的任务,并且完成的最快。

后来高欢死后,高澄继任大将军,突然被家奴砍死,震惊朝野。高家仓促间群龙无首,都吓坏了,不知道该怎么办,高家是不是要灭亡了?高洋这时面不改色,指挥若定,斩杀反奴,总揽朝纲,顿时谁也不敢动。高洋后来废除魏帝,自己登基做了北齐的开国皇帝,做出了连高欢和高澄这样的英雄人物都不敢想的事业。

高洋当皇帝后显露出刚勇果断的内秀。高洋处理政事简明宽和,执法却公道为先,即使亲戚功臣犯法,也决不容情,因此政治清明,内外畏服。高洋又东征西讨,四、五年工夫就将四方的宿敌悉数击破。高洋作战时身先士卒,露头袒膊,率领将士奋勇出击,唯恐挡在前面的敌人不多,结果无不大破敌军。高洋曾率一千多骑兵遭遇数万敌军合围,高洋神色自若,指画形势,纵兵冲击,不但溃围而出,还反过来追击退去的敌军,俘获三万余人。高洋曾命令都督高阿那肱率数千骑兵阻断五万敌军归路,高阿那肱面露难色,认为敌军必然会作困兽斗,请求增兵,高洋反而将骑兵数目削减一半,高阿那肱横下一条心,奋勇出击,于是大破敌军。都督高元海、王师罗本来没有武艺,一向怯懦,自从跟高洋与敌人白刃交锋之后,顿时以骁勇雄壮闻名。高洋曾昼夜不停行军一千多里,中间只吃肉饮水简单充饥,豪气不但不衰,反而更加壮盛。高洋兴建木台,高二十七丈,两栋相距二百多尺,工匠都战战兢兢,系好安全绳,高洋却登上屋脊飞奔,毫不畏惧,还不时回旋起舞,旁人看见了,都为之心惊胆战。

高洋短短几年功业就威振天下,之后他开始酗酒肆欲,疯疯癫癫,夏天自己跑到烈日底下曝晒,冬天自己脱光衣服冒雪驰骋,还干下了许多骇人听闻的残酷事。后来只喝酒,不吃饭,当了十年皇帝就死了。史家评价高洋“昏邪残暴,近世未有”,感叹喝酒乱性。高洋给后人留下了“快刀斩乱麻”的典故。

历史上许多修道人很难被常人理解,因为许多修真的人不太讲究圆容,不关心是否被人理解。有个“争席”的典故,一个人学道前人人都肃然起敬,主动给他让座,他学道后反而变的象姜子牙一样背运,没谁说他修得好,都觉得他是个废物,连坐的好好的都有人毫不客气的说:“滚一边去!席子让给我坐!”常人一看,这修的是什么道?环境怎么这么不圆容啊!修道人的福分到哪去了?理解不了。还有,修道人讲究闯关斩魔,徒弟不争气就痛打徒弟,妖魔来干扰就灭尽妖魔。常人一看,道太“狠”了。所以,常人往往从小道去认识道,用人心去理解道,把道想的相当不堪。在邪恶面前当缩头乌龟被当成“韬光养晦”;圆滑模棱被比喻成“打太极”;道家经典被说成“阴谋诡计大全”;看到修道人逆来顺受就自以为“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其实修道人是不讲究“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的,也不像常人想像的那样无能。别看修道人在常人面前往往表现为逆来顺受,傻透了,他在魔面前可不是逆来顺受,而是斩尽群魔,勇往直前。修道人不讲究消极承受魔难,不会无奈的等待魔难结束,而是自己冲破魔难。因为修道人的目标是修得比魔还高,如果修道人能不能摆脱魔难要魔来点头承认,那修道人的境界永远也没有设置魔难的魔高。

佛家讲究普度众生,慈悲为怀,因此给众生更多的耐心、更多的机会,尽可能的圆容一切。但是佛慈悲与威严同在,对于无可救药的邪恶、对于放不下的执著,佛家最后依然是快刀斩乱麻。中共邪党迫害神佛、迫害修炼人、迫害百姓,罪恶滔天,已经烂透了。这样的邪党再想让它改邪归正可能吗?这样的政权再想让它清廉可能吗?上天一定会灭掉中共邪党,认同邪党的人只能被邪党吞噬、当邪党陪葬。人们与其苦苦期待邪党“政改”画饼,何不如有点骨气,毅然决然,快刀斩乱麻,退党自救?

--转载自正见网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南宋时中国出了两位著名的和尚,一位是“颠僧”济公,另一位是“疯僧”风波和尚。这两位疯疯颠颠的和尚都成了罗汉,被民间供奉敬仰。 风波和尚生活在南宋初年,是一位颇有胆识的和尚,他以“扫秦”的事迹闻名于世。
  • 周武王征服商王纣两年后,患了重病。周公曾经筑坛祷告,愿以身代,然后将祝文封入金滕箱内。结果武王病愈,周公也未死。数年后,武王驾崩,周公的兄弟管叔等人于是散布不利于周公的流言蜚语。周公不得不前往东部度过了两年。那一年秋天,收获在即,看起来是一个大丰收年。可忽然起了大风雷电,庄稼被风刮而倒伏,大树被连跟拔起,民众惊恐万分。周成王和大臣们皆穿起礼服准备行卜礼,按惯例先开启金滕箱,结果发现了周公愿代武王以死的祝文。成王深感自责,于是决定前往东部去迎回周公。到成王的御驾出到城门外,天下起了雨,风向反转,已经被刮倒了的庄稼都重新立了起来。这一年还是一个大丰收年。
  • 乾隆皇帝下江南,家喻户晓,驾临庙宇及名寺,私家园林、赏花观景、山林野趣、微服私访、深入民间苏州古城。方圆百里,都有乾隆皇帝留下御书墨宝和足迹,今昔已相隔数百载,乾隆轶事至今仍是有诸多启迪良益。
  • 左慈,字元放,东吴庐江郡人。从小就有神通。
  • 天灯又名孔明灯,相传是三国时代诸葛亮所创,当时为了传递军情,利用热气上升原理,让灯飘浮到空中,后来演变为祈愿方式。有一说是源自清道光年间,福建移民将天灯传入平溪乡,岁末天寒时人们在山间躲避盗匪,等到盗匪走后,留守的人就施放天灯为信号,让山上的村民知道可以回家了。这项回家的暖意就沿用到太平岁月的元宵节,平溪村民间以放天灯来互报平安。


  • 天灯又名孔明灯,相传起源于三国时代的诸葛孔明先生,因天灯似孔明先生所戴的帽子,故又名孔明灯。
  • 担任台南中西区调解委员届满25年的委员黄崇荣,适逢调解案件时,往往引用历史典故借故事讲道理,让双方放下争议顺利合解,圆融的处事方式博得众人好口碑。
  • 一个月前的某天,刚回国没多久的我,念叨着“越快越好”,抢了张最早出发的航班票,迫不及待地离开了生活了几十年的中国(Fotolia)
    何海晏忽然见到卖油人也进入厅堂来了,暗地里惊恐生疑,颇为奇怪。
  • (大纪元记者周明训台湾台南讯)您知道大老粗张飞竟然会绣花吗?您知道“十面埋伏”不仅是电影,也是曲子,更是妙计吗?还有,您想走进府城台南,寻找大街小巷中鸭母王朱一贵、义贼廖添丁,邱罔舍、白贼七等民间传奇、幽默逗趣的故事吗?
  • 在古代,当人老年无子时,别人就会同情的说:“您真是伯道无子啊!”这是为什么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