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纪(195)

中集-第六章:文化“大革命”
孔令平
font print 人气: 2
【字号】    
   标签: tags: , ,

第四节:牢卒子们的内斗(2)

“夺权”靠的就是权术和出生成分,今天混到了这种地步,当上了这么大农场的副主任,还不正是靠着在军内的老汉和造反派兄弟们的支持?他脑海里这么一想,又恢复了先前那种神气活现的样子。

然而,当官也真不容易。首先,要读从上面转发下来的文件,做报告、写文章可就不像“串联”,“夺权”那么痛快!过去,不顾一切的去抓别人的辫子,就是钻“当权派”不读毛主席书的空子。现在读错了一句毛主席语录都要被打翩在地,再踏上一只脚。

坐位打了一个掉,方才知道:“其实,读书没有用心还真碰上了今天这种麻烦!”

看来,为解眼下的尴尬局面,只有把手中的那红本本关上,讲自己已经熟悉的行话。

于是,他便将手中的红宝书轻轻的扔在一旁,左手撑着下巴开始用他熟练而粗鲁的口气训话:“我听说你们当中有他妈几个老混蛋,老反革命,顽固坚持反动立场,看不清今天一派大好形势,硬要鸡蛋碰石头,同伟大共产党对抗!以为自己那条命碰你一下溅你一身蛋黄。”

“听说还有几个大学生,特别嚣张,读了几天臭书便扯高气扬!你们哪一个敢站到这里与我较量一下?老子不把你那扯高气扬的劲头打掉,叫你永远不再扯高气扬,我就不姓林。”

说着便站起身来把他的皮衣向两边撩开,露出了别在腰上的枪套。先前脸上一时泛起的尴尬顿时一扫而空,代之以一副横空出世的“气概”。

他这一番话中将“扯高气扬”四个字读得特别的响,将十二万分的反感和仇恨都落在对他的奚落和挖苦上。

但是我想笑却笑不出声来了,这小子太狂,扣人帽子用了“成语”“趾高气扬”却没弄清它的本意!同时还将趾字读成了“扯”字!这一字之差便使这成语成了不类不伦!趾!指的是名词和器官,而扯则是动词,而今这中专生竟用来挖苦面前这些衣衫褴褛的囚徒!这味道有多酸却是品不得的。

也罢!既然他喜欢用这个词,并深恶痛绝这种对他藐视和不恭,就用此作了他的“雅号”吧!于是六队给他取了一个方便大家都好称呼的绰号:林扯高。

然而,尼姑坐不稳法台!

林彪事件败落以后,他便从革委会副主任的宝座上迅速跌落下来,并被分配到农六队当一名普通的管教干事。在以后的几年中,我目睹他怎样借六队的张锡锟“反革命”重案,用无辜者的生命染他的红顶子,让他东山再起,一度又夺回了他失去的权力。

接着又被他的“同志们”从新推下台来,直到九年以后,毛泽东命归黄泉,文革收场,他的政治赌注也跟着全部输光时,还痴迷到进入驻军营房偷取枪支,逃往耗牛山,扬言要“继承毛泽东的遗志走井岗山的路”,最后以“上山为匪”的罪名被他的“同志们”送进了大牢,这是后话了,本文在以后章节中,还将继续写这个小丑的故事,给读者一个完整交待。

六十年代,疯狂的夺权运动使这些没有灵魂的人渣,在“革命”浪潮中沉浮,出现林高明现象,全国十分普遍。他们是一批独裁者手中的枪手,在被高层玩腻后,便抛在一边,后来带着他们一起殉葬!

他的训话完毕,对摆在他面前的文件看了看,也许意识到像他这种文化程度,万一将文件中的关键用辞读错,被他的同事们抓住可不得了,因读错语录而被抓进监狱的事,他亲手就办过好几个案子,他明白周围那些想打他主意的人正紧紧盯着他。于是他把它交给了守候在旁的邓扬光。

一贯主持会场的邓扬光正巴望着靠拢造反派组织,从被打倒的泥潭中早些“解脱出来”,见这位革委会副主任新上司如此赏识自己,便毕恭毕敬接过“林主任”递给他的文件。他明白这样重要的事派给了自己,已经证明被打倒以来,他向新的权力靠拢了一大步,官复原职是指日可待的事,这叫做革命的“归队”。

可知,他在失去权力的一年中,受过不少的委曲和奚落,像他这种人不可一日无官位的,怪不得他今天态度这样谦卑。

接过文件端坐在方才林主任的位置上,清了清嗓门,他一字一句地宣读:“关于在盐源农牧场成立革命委员会”的决定。!

当宣读革委会成员名单中读到林高明的名字,邓扬光用一种说不出的目光,向坐在一边的林高明致意。

革命委员会的诞生,表示毛泽东导演的宫廷政变已向政权基层扩展,文革两年了,在夺权中失势的人们正盼着这场“傀儡戏”的收场,这对于置身其外的我们,只冷眼旁观小丑们闹剧,并无任何兴趣。

阎王殿里谁做阎王,小鬼们都是上刀山下油锅的料,“灾害” 年代,我们大量死于饥饿,而文革期间又大量死于棍棒和杀场。文字狱肆虐着中华民族!表面看太上皇用一种仇视知识份子的面孔,依靠像林高明这样的连一个文件都读不下去的“文盲”们。

从那次大会以后,林高明开始取代了原来的何庆云,暂时成为六队的主管干事!不过,尼姑坐不了法台,林高明的“主管”官运并不享通,仅仅二年,便又重新被何庆云夺了过去,并由此而演出了一场场笑剧!

我在下面讲述的故事,与官方档案里记载的不同,这些事,反应当时社会关系进一步被扭曲的真象,作为文革的特写,它们更真实的揭示了这个执政党的又一段历史。

其实文革初潮,无论是老当权派,还是跃跃欲拭的夺权派,谁也没有摸清这场宫廷政变的本质和毛泽东布下的游戏规则,大家都直觉到风向陡转的形势,岗哨上和队部这几天异样的变化,没有人给我们传来准确的‘内部消息’,须说是一墙之隔,队部那边传来的追杀声和惨叫声,谁也说不准那里发生了什么事….. (待续)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自1962年我在孙家花园反省室里挨斗争以来,斗争会日渐少了,其中的原因,恐怕主要是这些斗争会无法开下去,比如说三年前在甘洛张棒棒组织的斗争会,几乎变成了快要饿死的流放者的诉苦会。
  • 周学祝第一个发言,这个周驼背自去年六月二十八日晚上公开表示以后,便成了何庆云最相信的大组长。成立“特殊学习班”时,由李培连提名任了这个小组的组长,虽常常将我和陈力的言论记录下来,打成“小报告”
  • 我不可能对加给我的侮辱保持沉默,不作任何反应,但苦于无人商量,我又一次陷入极度孤立无援之中,已疯狂的暴徒们更不讲理了
  • 但是,我仍然咬着牙关坚持下去!因为我们可不是随意像儿戏那样闹着玩的。我不能坏自己的人格!否则中华儿女对暴力的抗争都成了儿戏,中国人还有什么价值和尊严?
  • 当时有一句出名的咒语“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么?”刘少奇算老几?他不过是披在毛身上穿厌了的旧衣服!在毛泽东字典里“国家主席”不过是一个随时可以废去的傀儡。
  • 我绝食开始提的条件答应了,但也只能适用于我一个人,而且还要用封住我的嘴,作为交换条件。不过,到了这种地步我也不想说任何的话!
  • 斗争会场已由原来那间临时粮仓搬到了坝子里,还专门停下了生产,有一段时间从上午开始,将被斗争的对象扭送到院坝里临时搭起的台前,整整一天在坝子里斗!其模式、喊的口号、程序与斗争我时一样。
  • 像盐源这种偏僻的山野之地,周学祝这样的小伥鬼都会根据流放者的只言片语,牵强附会的拿到斗争会上作为斗争材料,在全国各地也不知有多少?毕竟是近代,杀人也贴告示。
  • 大家都摸透了他的脾气,为了哗众取宠经常说一些笑话。便有人逗他说:“王世春,你又有什么新发现?不妨说出来我们听听。”他便做了一个鬼脸说道:“‘红宝书’,可以烧成灰作毛氏膏药,也可以口服,包医百病你们可曾听说?”
  • 邓扬光慌忙地走过来,附在他耳上轻轻说了几句,显然在提醒他读别字的地方,这使他非常难堪,逗了这些犯人一笑倒也无所谓,需知毛泽东的著作,一字一句是万万改不得也错不得的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