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颜氏家训》感(一)

作者:雨祥
font print 人气: 1572
【字号】    
   标签: tags: , , ,

近日看微信一张照片,京城的一场大雪后,朱红的宫墙与白雪相间,映衬着紫禁城繁复华丽的椽梁画饰,似乎那古老与华贵一下子穿越了万里千年走到了我的眼前、心里。我突然意识到那几千年的的历史与文化早已以我知和不知的方式融到了我的骨血里。走到今天,此刻,我的骨血来自于几千年来我无数的祖辈父辈们的喜乐悲苦,无论是战争的烽火连天还是江南篱下的悠菊,更来自于那些所谓中国元素意象背后,先贤们不渝的追述与表达。

古人云,文以载道,形而上者谓之道,行而下者谓之器。作为一个现代的中国人,除了还有着不知经历了多少次华夏各族的混血后,轮廓不清、面目模糊的亚裔形象,我们对古圣贤们孜孜以求和祖辈们谆谆教诲的文字所载之道知晓多少呢?对那些精美绝伦的古器物,意境幽远的古字画背后的内涵领悟几分呢?当我突然明白那莫名的感动正是来自于早已融入我骨血的中华文明时,我知道我需要找到一把钥匙来开启这中华文明的宝藏,来汲取来自于古圣贤和先辈们传承的宇宙生命之道。

古人重视教育,往往把毕生所修所学注入到家训中,以育化、泽被后代。家训又是长辈要求晚辈从小就要接受的教育。如今的我不正如孩童般,除了有着生理上的中华基因遗传外,对传统中华文化懵然无知吗?古人的家训恰好是对我最好的启蒙方式,这样,我拿起了这本《颜氏家训》。

《颜氏家训》是北齐颜之推作的一部家训。颜之推(531年-591年),字介。颜氏原籍琅琊临沂,历任梁散骑侍郎、北齐黄门侍郎,后侍于随,是当时最博通的学者,经历南北两朝。《颜氏家训》是他对自己一生有关立身、处世、为学经验的总结,以此告诫子孙。《三字经讯训解》作者王三聘称其“古今家训,以此为祖”。颜氏后代成就斐然,在操守与才学方面都有惊世表现:唐朝颜思古注解《汉书》,颜真卿书法大家,颜杲卿凛然大节,震燿千古,以身殉国。宋元两朝颜氏族人仍然入仕不断,尤其令以后明清两代羡慕不已。

《颜氏家训》共二十篇,开篇《序致篇》中写道“圣贤之书,教人诚孝,慎言检迹,立身扬名”已经很完备了,无需赘述,之所以再写此书是要“整齐门内,提撕子孙”。因为亲近的人的话才会相信,佩服的人的话才会听从,“夫同言而信,信其所亲;同命而行,行其所服”。这就道出了教育的根本,孩子会信从父母是因为至亲,服从父母则是孩子钦佩父母。父母是孩子最亲近、最有影响力的人,所以为父母者首先要谨言慎行,以身作则,孩子才能信服。作者自言“颇为凡人之所陶染,肆欲轻言,不修边幅。年十八九,少知砥砺。习若自然,卒难洗荡。二十以后,大过稀焉;每常心共口敌,性与情竞,夜觉晓非,今悔昨失,自怜无数,以至于斯”。意思自己年少妄为,十八九岁才稍加磨砺,但习惯成自然,一时很难改掉,二十岁以后才渐少犯大错,但还常心服口不服,善性与情感相矛盾。晚上觉察早上的错误,今天后悔昨天的过失。没有好的教育,竟至于此,自觉可怜。“追平昔之指,铭肌镂骨,非徒书之诫,经目过耳也。故留此二十篇”。追想过去的经验教训,刻骨铭心,不是只停留在古人的教诫,过过眼耳而已。

读到这里,不禁感慨古先贤在二十岁上下已经日日自省“夜觉晓非,今悔昨失”,很少犯大过失了,而追忆过往还会“铭肌镂骨,自觉可怜”。

而我们如今的中国人呢?老人假摔,讹诈钱财的事件屡屡上演,以至于网友感叹不是老人变坏了,而是坏人变老了,生于当今中国的我们从小到老恐怕从未慎言检迹。古代教育思想,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而今天下不平,家难养,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当今世人离诚意、正心、修身的古训,逆道而行。祖先早已留给我们中华子孙圣贤之道,这才是真正身为中国人的可贵之处。“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学习世间古圣贤之道,身为中国人,心更为中国人吧!@*#

责任编辑:方沛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南北朝人颜之推曾撰写《冤魂志》共三卷,现存六十则故事,部分出自作者见闻,大多则见于史传,而内容均为冤魂复仇。其中有这样一则关于一个叫羊聃的皇帝姻亲被皇帝饶命却不被天饶命的故事。
  • 沈诸梁人称叶公,他听说孔子是个有名的教育家,教出了许多优秀的学生,但他对孔子本人,并不十分了解,于是向孔子的学生子路,打听孔子的为人。
  • 孩子的行为有所改变时,要理性地给予肯定,也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孩子的行为反复,是在考验你设立规矩的界限是否坚定。父母第一次认真地立下规矩,是一个良好的开端,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 南宋忠臣文天祥在其流传千古的作品《正气歌》之中,列举了历朝历代“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的几个忠臣义士,其中有“为张睢阳齿,为颜常山舌”,“张睢阳齿”,说得是气吞山河的大唐忠臣张巡固守睢阳,以身徇义的浩然正气。 而“颜常山舌”则是指大唐忠臣颜杲卿舌断仍喷血骂叛贼的壮烈事迹。
  • 有句古谚说:“教妇初来,教儿婴孩。”意思是调教媳妇要从媳妇刚嫁进门开始,教育孩子要从婴孩时做起。但是“婴孩”还是一个模糊的概念,零到两岁左右都可以称为婴孩。
  • 夫有人民而后有夫妇,有夫妇而后有父子,有父子而后有兄弟,一家之亲,此三而已矣。自兹以往,至于九族,皆本于三亲焉,故于人伦为重者也,不可不笃。
  • 颜氏家训》是南北朝时期中国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颜之推,对自己一生有关立身、处世、为学经验的总结,被后人誉为家教的典范。
  • (续上期)伦理道德 在我国伦理道德中,孝是道德的根本。“百善孝为本”“有孝有德”,因此,从修身到治国,孝道是伦理道德的核心。父慈子孝,兄友弟恭,为人伦的道德定位;孝是血缘亲情的实践,长辈抚养晚辈,晚辈赡养长辈,责任分明,如形影相随,陪伴人的一生。在国人的语境中,对圣人的歌颂也多讲孝道第一。相传帝尧“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家族和睦是万邦协和的基础。虞舜“顺事父及后母与弟,曰以笃谨”。虞舜以孝心闻名,深受世人敬仰。周公在总结国家兴亡的经验教训时,告诫四方诸侯和殷国的旧臣:“尔室不睦,尔唯和哉!”你连家庭都不和睦,哪能期望国家和谐安定!
  • 《易•家人》中说:“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妇妇,而家道正。 ”意思是父子兄弟夫妇各守其位,各尽其责,是治家之正道。家训,又称家诫、家范、庭训等,是对子孙立身处世、持家治业的教诲,更是古代士大夫在立身、处世、为学等方面教育后辈的家庭教育读物。正因如此,重德修身的古代家训、家教传统才使得能在后世子孙中绵绵传承和发扬。
  • 五帝钱是古代汉族民间信俗,指清朝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五个皇帝的铜钱,据说有挡煞、防小人、避邪,旺财之功效。女孩子可以用红线把五帝钱穿起来挂在包包上,也可以随身挂带,用以避邪。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