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节话严父 历代严父以家训教子重德修身

作者:周慧心
font print 人气: 1455
【字号】    
   标签: tags: , , , ,

中国古代流传下来很多著名贤母的故事,其实古代严父教子的故事也非常多,与母亲不同的是,父亲们除了言传身教之外,多以“家训”、“家书”等方式劝戒子孙。中国人自古注重庭训家教,历史上著名的帝王将相、名臣大儒都留有家训。“重德修身”是各家家训的核心内容。

周公的《姬旦家训》

周公,姓姬名旦,是周文王姬昌第四子,周武王姬发的弟弟,曾两次辅佐周武王东伐纣王,并制作礼乐。周公被尊为“元圣”和儒学先驱。

周公在辅佐周武王的儿子周成王时,身体力行、勤勉从政,同时还谆谆教诲侄子成王、儿子伯禽必须养成勤政爱民、谦恭自律、礼待贤才的作风。周公教诫子侄有《戒子伯禽》和《戒侄成王》二部家训传世,这两部家训合称为《姬旦家训》。

《姬旦家训》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是中国第一本成文家训,首开中国古代仕宦家训之先河。把训诫子侄提到“王家”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曹操在其名篇《短歌行》里,赞扬“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理政治国风范。

周成王曾与小弟一起站在树下,他拿了一片桐叶给小弟说:“我封你。”周公听见了,便拜见成王说:“大王封弟,甚善。”成王说:“我不过是与他开个玩笑而已。”

周公严肃地说:“人主无过举,不当有戏言,言之必行之。”意思是,君王的言行举止不应有过失,不应有开玩笑的话,说过的话一定要做到。于是,成王封小弟为应侯。这件事使成王没齿难忘,直到老死都“不敢有戏言,言必行之”。这就是著名的典故“桐叶封弟”。

在《诫伯禽书》中周公告诫儿子说:“你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就怠慢、轻视人才。我是文王的儿子,武王的弟弟,成王的叔叔,又身兼辅佐皇上的重任,我在天下的地位也不能算轻贱的了。可是,一次沐浴,要多次停下来,握着自己已散的头发,接待宾客,吃一顿饭,要多次停下来,唯恐因怠慢而失去人才。我听说,德行宽裕却恭敬待人,就会得到荣耀;土地广大却克勤克俭,就没有危险;禄位尊盛却谦卑自守,就能常保富贵;人众兵强却心怀敬畏,就能常胜不败;聪明睿智却总认为自己愚钝无知,就是明哲之士;博闻强记却自觉浅陋,那是真正的聪明。这六点都是谦虚谨慎的美德。即使贵为天子,之所以富有四海,也是因为遵循了这些品德。不知谦逊从而招致身死国丧,桀纣就是这样的例子。你怎能不慎重呢?”

伯禽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没过几年就把鲁国治理成民风纯朴、务本重农、崇教敬学的礼仪之邦。

康熙教子《庭训格言》

康熙治国六十年,建树甚多,其创业、守成之功绩举世公认。康熙曾对诸官说:“朕经常想到祖先托付的重任。对皇子的教育及早抓起,不敢忽视怠慢。天未亮即起来,亲自检查督促课业,东宫太子及诸皇子,排列次序上殿,一一背诵经书,至于日偏西时,还令其习字、习射,复讲至于深夜。自春开始,直到岁末,没有旷日。”

法国传教士白晋以亲身见闻,向法国皇帝路易十四作了报告。白晋在报告中说:中国皇上以父爱的模范施以皇子教育,令人敬佩。

《庭训格言》是康熙皇帝撰,其子雍正皇帝笔述,共246条,包括读书、修身、为政、待人、敬老、尽孝、驭下以及日常生活中的事。

康熙身后的儿孙们,多数能文能武,尤其在他之后的两个杰出帝王:雍正皇帝,功业显赫,见识超人;乾隆皇帝,儒雅倜傥,自号“十全皇帝”。正是“康熙盛世”的基础,奠定了满清王朝二百多年的业绩。所有这些,都是受到了康熙皇帝的道德遗泽和他的《庭训格言》这本珍藏的皇家遗嘱读本的影响。

颜之推的《颜氏家训》

颜之推生于南北朝时期,山东琅琊临沂人,曾在北齐和周做官。他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处世哲学写成《颜氏家训》一书训诫子孙。全书共有7卷20篇,各篇涉及内容非常广泛,主要是以传统儒家思想教育子孙,讲如何修身、治家、处世、为学等。历代对《颜氏家训》非常推崇,甚至认为“古今家训,以此为祖”,反复刊刻,虽历经千余年而不佚。

《颜氏家训》在“风操篇”中有一段用对比手法写的话:裴子野乐善好施,尽管家里并不富裕,也收养那些饥寒交迫不能自救的远亲故旧;即使家里一向清贫,一遇上水旱灾害,也用二石米煮成稀粥,无偿供给那些没有饭吃的人们,自己也和大家同吃一锅饭,而且从不厌倦。京城邺下有个大将军,贪欲无限,积蓄无度,家童已有八百,还要发誓增至一千。此人极为吝啬,早晚每人的饭菜,只能开支十五文钱,如果有客人来,也不增加一分。后来犯罪判处死刑,家产全被没收,麻鞋有一屋子,旧衣藏了几个仓库,其余的财宝,多的不可尽数。

颜之推在这里把裴子野和大将军加以对比,其意是教育子女要重视修身,坚持操守,要乐善好施,洁身自好,不要做金钱的奴隶,更不能贪得无厌,遭致杀身之祸。

颜之推的苦心没有白费,颜家子孙果然争气。他的孙子颜师古是唐朝注《汉书》的大学问家,五世孙又出了誉满书林的颜真卿和名政治家颜杲卿。

房彦谦对儿子的身教

房玄龄是助李世民得帝位的重要功臣。他于贞观元年任中书令,后任尚书左仆射,监修国史,最后被封梁国公。房玄龄长期执政,与杜如晦、魏徵等深得唐太宗的信任,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创下了辉煌业绩。房玄龄被人称为德吏,他之所以能成为一个有着高尚道德的人,与他从小严格的家教有关。

据《隋书》记载,房玄龄的父亲房彦谦:“所得俸禄,皆以周恤亲友,家无余财,车服器用,务存素俭。”房彦谦起初只是一个县令,他为官廉洁,办事公道,从不收取贿赂,被本县百姓称为慈父。由于业绩颇佳,房彦谦后来升任司隶刺史,巡察京城之外各级官员。他还曾对房玄龄说:“人皆因禄富,我独以官贫。所遗子孙,在于清白耳。”后来,房玄龄一生以父亲为榜样,清正廉明,政绩卓著,为李唐江山的长期稳定立下了汗马功劳。

纪晓岚心目中的父亲  

纪晓岚在其著作《阅微草堂笔记》中多次写到他的父亲,在字里行间体现了父慈子孝的亲情。下面是其中一则:

福州学使公署,本是明代掌管税收的宦官的官署。那时,宦官们横征暴敛,偷偷地杀了许多无辜的人,所以这个学使公署,至今还经常闹鬼。

有一年纪晓岚的父亲纪姚安听说某个屋子闹鬼,便专门下榻其中,这一夜竟安然无事。

纪晓岚听说后很担心父亲,而他父亲却教诲他说:“不过鬼必然怕人,因为阴不能胜阳,阴还怕阳。有的鬼侵害人,必然是因为那人阳气不足,难以制胜阴气。但是所谓阳气昌盛,仅仅是指血气壮和性情悍吗?不能这样的理解。人的心地,慈祥者为阳,惨毒者为阴;坦诚者为阳,阴险者为阴;公正者为阳,私曲者为阴。所以,易像上以阳为君子,阴为小人。假如光明正大,那么他的气也就纯然阳刚,即使有邪魅,也会像在小屋中烧铁炉,烈焰腾腾,冰冻自然消除。你读书也算很多,见过史传中记载有品行端正的人被鬼侵害的吗?没有,绝然没有。原因就在这里!”

这件事情让纪晓岚受益匪浅,他写道:“我再次拜受了父亲的教益。至今,每想起当时的训导,还肃然好像他仍在我的身旁;耳提面命,慈祥深刻,令我终身不忘。”@#

责任编辑:李梅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成语“五花八门”比喻事物种类繁多,变化莫测,令人眼花缭乱。它原指军事阵法,后来引申到各行各业。而“五花八门”有指13个不同行业。
  • 韩信(公元前230年-前196年),是西汉开国名将。他由受胯下之辱到被拜为大将军、率领汉军暗渡陈仓、收复关中、拿下魏国、代国、赵国、燕国、齐国,最后灭楚兴汉。他身兼“王侯将相”之才,被楚汉人评价为“国士无双”、“功高无二,略不出世”。韩信在中国历史上以其卓绝的用兵才能著称,后世评价为“言兵莫过孙武,用兵莫过韩信”,也被称为“兵仙”、“战神”。
  • 母亲节,这个起源于西方的节日最早出现在古希腊,虽然经历了千年,到近代有些许变化,且各国时间不尽相同,但这个感恩母亲的节日至今经久不衰。其中体现出人类本性中的善,对母爱的讴歌,对年长者的尊敬。这和中华神传文化中的孝是相通的。中华五千年出现的伟大母亲更是数不胜数。
  • 轩辕黄帝、帝颛顼、帝喾、帝尧和帝舜,史称“五帝”。而在三皇五帝统治的历史中,尧帝统治时期可以说是最好的时期。无论是孔子的评价,还是史籍的记载,都对尧帝的统治推崇备至。《史记》中形容尧:“其仁如天,其知如神,就之如日,望之如云,富而不骄,贵而不舒”。
  • 人们常用半斤八两来形容两个事物是一样的,那是因为古时候使用的秤是十六两为一斤,所以半斤和八两就是一样的。古代的杆秤用木头制成,杆上有16颗秤星,一颗星代表一两。杆秤看似简单,但里面却有许多学问。
  •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蕴藏着许多瑰宝,赋予人们许多处世的哲学与智慧。音乐是其中之一。中国古人藉由音乐,体现出人世间的优美、崇高与生命睿智,其中蕴含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天人合一的宇宙观、生命观与道德观,讲究的是与“天地相通”的境界。音乐是活的,是有灵魂的。好的音乐可以规正人的道德,表现善念。而不正的靡靡之音则会让人迷失心智。
  • 帝舜是上古五帝之一,姓姚,传说目有双瞳而取名“重华”,号有虞氏,故称虞舜。帝舜被后人尊为中华文化的道德始祖,他所倡导的伦理道德已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虽历经5千年沧桑,仍然闪耀着光彩。正如《史记》所云:“天下明德,皆自虞帝始”。
  • 几乎人人都做梦,但在人类文化中,无论古今中外,对梦的了解,始终是一个谜。中国古代非常重视梦,远在商朝就有占梦官专门为宫廷与贵族来解释梦,并认为梦境会反映出吉凶祸福。
  • 古人云:“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现代人急功近利,总想做件大事,一蹴而就,一夜成名、一夜致富。从不把“小事”放在眼里,却不知道大事是从小事积累而来,同时,不重视小的错误也会造成大的失误,成“千古之恨”。五千年传统文化给后辈留下很多典故,阐述了“滴水穿石”的道理。
  •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伞的国家,早期被称为“簦”。据说伞的由来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的黄帝,被称为“华盖”,后来成为皇帝和官员车辇上的“盖”或称“罗伞”,而百姓使用的雨伞据传是春秋时期鲁班的妻子发明的。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