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漠北烽烟逝 恂恂老将更忧国

【隋唐英雄传记之十三】李靖篇(下)

作者:柳笛
font print 人气: 1478
【字号】    
   标签: tags: ,

七月流火,战事未央。历史的笔锋转至武德六年的夏秋之交,时隔三年,秦淮河畔的野心家再次掀起南国的动荡。反唐之将名为辅公祏,曾是追随杜伏威起义的隋末雄豪,后归大唐,镇守丹阳。因不满杜公猜忌,辅公祏于是杀副将,诈称杜公之命,起兵造反,更于同年八月初九自称帝,修宫殿、置百官,一切仿照帝制,为患江南。

高祖李渊再次请出气吞江南的大将——李靖。这支王者之师仍由李孝恭为帅,李靖作副,并领李勣等七路总管之军,水陆俱进,挥师南下。

不多时,《讨辅公祏诏》传遍大江南北,贼首亦悉心部署,切断水陆要道以拒唐军。辅公祏先派心腹冯惠亮率三万水师驻扎当涂,陈正道率两万步兵守青林;再从梁山修筑铁索横绝长江水道,修筑城池绵延十余里,与两军成犄角之势。辅公祏一心反唐,布下天罗地网,等待唐军的是一场硬战。
 

南平辅公祏

唐军主帅李孝恭日夜兼程,率师下江南,果然遭困,双方陷入僵持局面。李孝恭趁休战间隙,召集诸将紧急议事。将领们献策:“冯、陈二人兵力雄厚,固守天险,无法仓促攻取。不如直指丹阳,余孽自然不战而降。”李孝恭正要采纳,李靖却提出截然相反的计策。既然冯、陈二贼的营栅易守难攻,难道辅公祏称霸的石头城就可轻易打下吗?万一唐军进攻丹阳,旬月间无法收复,恐将陷入腹背受敌的窘境。李靖建议马上进攻冯、陈之军,成败在此一举。

有战神主持大局,李孝恭自然唯命是从。唐军便按照李靖之谋分头进攻。李孝恭先取冯惠亮,派老弱羸兵叫阵,待冯军倾巢而出,他再派出主力军迎战,大破冯军,冯惠亮驾孤舟遁走。继而陈正道防守的陆路防线也全面崩溃,冯、陈之兵死伤万余人。

李靖见机,亲率轻骑奔袭丹阳,辅公祏因无接应之兵,拥兵数万却落荒而逃。李勣引兵穷追不舍,一路追杀。在句容处,辅公祏身边仅剩五百护卫,无奈之下抛弃妻子逃窜,却在武康被义士生擒。他被押往丹阳,最终由李孝恭下令处决。平辅公祏之役历时近一年,其中李靖的决策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若问李靖何以作出正确决断,因他能一眼看出敌方每一步的动机。辅公祏重用的两位贼将,擅长野战,却奉命持重防守,意在拖延战斗时间。唐军远道而来,不适合久战,势必转攻丹阳,这样正入贼军圈套。李靖知己知彼,反其道而行,令贼众措手不及,最终以奇制胜。他凭军功再得褒奖,高祖钦佩其军事才干,极力赞他:“李靖是萧铣、辅公祏的膏肓之病,古代名将韩信、白起、卫青、霍祛病,没有一个比得上他!”

北灭东突厥

突厥人,特别是东突厥一直是威胁中原安定的威胁。起事之初,高祖不得已向突厥可汗示好,集中兵力在国内平乱。突厥表面上与朝廷往来,实则支持北方几大割据势力,并连年侵扰内地。武德末年,颉利可汗曾率十万兵马入侵晋阳,唐军多有失利。他又趁新皇登基时,遣十余万骑侵犯泾州,兵临渭水便桥之北。太宗李世民英勇无畏,亲临渭水,与颉利隔河谈判结盟,方解京城之困。突厥人狂放无礼一至于此。

贞观三年,唐朝经三年的休养生息,国力倍增。而盛极一时的东突厥发生内乱,又逢暴风雪天灾,族人纷纷离散。太宗在功臣张公瑾的建议下,决心发兵远征东突厥永绝后患。

此次唐王把兵力全权交付李靖。与战者还有张公瑾、李勣、柴绍等大将,统领十余万兵马,组成一支阵容强大的唐军。大军兵分几路,向苦寒的胡地进发。

贞观四年正月,伴着凛冽的朔风,李靖带领的三千精兵从马邑向恶阳岭挺进,准备进击定襄。突厥兵将闻之,相顾失色,一日数惊。他们一致认为唐兵若非倾国而出,李靖绝不敢孤军深入。李靖攻敌意志,派兵离间颉利心腹,诱使康苏密投降。

李靖在夜色的掩护下,突入定襄城,一举俘获前隋遗宗,迫使颉利仓皇奔逃。此战一雪李唐屈从突厥之耻,令太宗圣心大悦。颉利不仅被李靖打得狼狈,更在其他唐将的奋战中一败涂地。退守铁山时,他身边人手仅剩几万,随时面临倾覆之危,只得派遣使臣入京请罪,请求归附大唐。

次月,太宗以天子容人雅量,派人抚慰颉利。李靖却看得更深远,突厥表面上俯首称臣,实为保存实力,俟草青马肥时卷土重来。他命诸将:“朝廷使者抚慰颉利,突厥人一定放松戒备。我们应趁此良机选精兵一万,携带二十天粮草,彻底打败突厥。”有将士担心此举有违圣意,李靖则说:“此兵机也,时不可失,正是韩信灭齐国的道理。一两位使臣,何足可惜?”

李靖督师疾行至阴山,遇突厥斥候,皆俘之随军。大军乘雾潜行,逼近颉利牙帐十五里。颉利如惊弓之鸟,畏惧唐军之威,独乘千里马逃亡。正所谓树倒猢狲散,余众更是四处溃退。颉利本欲穿越漠北再图大计,被唐将生擒,押送长安。从此,东突厥随着颉利的收降,化作历史的尘埃,大唐版图的边境从阴山扩至大漠。

太宗初闻李靖破突厥,非但没有怪罪,反而向侍臣称赞其决断:“我听说主忧臣辱,主辱臣死。大唐早期称臣于突厥,我未尝不痛心疾首。如今李靖率军无往不捷,令突厥归顺,终于雪洗大唐称臣的耻辱。”

久已不涉朝政的高祖更是欣喜若狂,特设宫宴于凌烟阁,请太宗、重臣、贵戚共享盛事。席间,高祖亲自弹奏琵琶,抒发极乐的情怀,太宗亦起舞助兴,群臣举杯相贺,宴会一直持续到深夜。这是史书中罕见的君臣其乐融融的情景,可知李靖此战的意义已经超越简单的战争胜负,而是洗尽国耻、守土开疆的辉煌功业。

惧满思危 知足能止

李靖行军打仗,或攻或守,是战是和,每一步都谋算得精准缜密。而偏偏在做人上,他却糊涂得多。只因他长怀盈满之惧,遂将一身才智深藏。

李靖画像(公共领域)
李靖画像(公共领域)

史载他生性沉厚,每在朝中议事,他常常表现得“恂恂然似不能言”。即使他被同僚弹劾治军无方,受到太宗严词训责,他也不加辩解,一味叩首谢罪。清者自清,李靖虽然受到污蔑,但相信通达事理的太宗最终会给他一个公正的决断,所以他并不急于表白心迹。果然,一旦太宗发现冤枉了李靖,便推心置腹,主动抚慰老功臣:“前朝君王对待功臣,有功不赏,还罗织罪名杀害。我不仅不会怪罪你,还要记录你击败突厥的功勋。”不久,他又召见李靖:“之前有人污蔑你,现在我已分辨是非,希望你不要介怀。”

贞观八年,官至宰相的李靖忽然以足疾请求辞官,太宗知其心意,派侍臣转达圣意,大赞李靖恭谦的美德,并将他树立成身居富贵却知足能止的典范。

李靖虽卸下人臣之担,但一直未忘报国之志。贞观九年初,边疆的吐谷浑进犯凉州,李靖闻讯,顾不上足疾与年高,主动请缨远征。这一年,他以六十四的高龄挂帅北上,顶着风霜雨雪,向异族蛮人发起雷霆之击,将大唐天子的神威再次远播边庭。@#

责任编辑:李婧铖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皇开国,天下归心,终结了魏晋以来持续百年的板荡格局。然统一治世不过昙花一现,隋炀帝修运河,沟通南北,为千秋后世创造福祉的同时,却因不恤民力带来现世的政治危机。大业七年,河南、山东的一场洪水,更冲蚀了隋朝的国祚天命,致使官民思变,揭竿而起。
  • 乱世烽火路,是百姓的苦难,也是英雄猛将书写传说的画卷。那出生入死、横刀跃马的壮怀岁月,那替天行道、济世安民的英发雄姿,创造了千古风流人物,谱写了万世正气长歌。李唐起于隋末天下大乱之机,创三百年繁华盛世,开国武将功不可没。这些功绩如山的将领中,有一位特殊的将军,他三次解救秦王于危难,在凌烟阁功臣中排名第七,为初唐武将第一人。
  • 美人歌歇,铁骑扬尘,问天下谁是王者?隋末唐初是一个尚武的时代,在区区二十载的光阴里,呈现了一部英雄辈出的战争史诗。数支装备精良的军队沙场相逢,各为其主,生死相见,给这段历史涂抹上铁与血的主色调。有一支王者之师,皆皂衣玄甲,每战便似乌云盖雪冲锋陷阵,似一杆金刚不破的巨笔,在中原大地铁画银钩,勾勒出一个力透山河的“唐”字。
  • “沧海之中,有度朔之山,上有大桃木,其屈蟠三千里,其枝间东北曰鬼门,万鬼所出入也。上有二神人,一曰神荼,一曰郁垒,主阅领万鬼。”
  • 一柄八卦宣花斧,梦遇神人授艺,临阵对敌只晓三招绝技;出身草莽,贩私盐、劫皇纲,荒唐事无所不为,人送诨名“混世魔王”。演义小说勾勒的隋唐世界,壮怀激烈,群英中的程咬金,却以一副粗豪而诙谐的形象出现,为这段恢宏的历史增添一丝活泼欢喜的气氛。他行事乖张莽撞,偏能遇难呈祥,多福多寿,是凌烟功臣中最幸运的福将。而“半路杀出程咬金”“程咬金三板斧”等传统故事,更是作为经典俗谚深入人心。
  • 一位学士,见证三朝兴亡,看尽花落云舒。他走过每一座都城,亲历每一段时空,都留下了韵致深厚的传说。他的面容看似瘦懦,似不胜衣,但性情刚烈,每论必及先王得失,必存规诫助益,凭借刀笔之才、博闻之识跻身初唐功臣,被太宗赞为德行、忠直、博学、文词、书翰“五绝”。他曾得三朝君王的眷顾——陈文帝的庇佑、隋炀帝的累征、唐太宗的恩遇。木秀于林,这无限尊崇风光的人生,却是风口浪尖的险途。或许有人欣羡,有人怀妒,但这位学士总是怀着清淡玄远的心态,不为所动,并写下史上第一首咏蝉诗:“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他就是虞世南,名入十八学士榜,位列凌烟廿四公。
  • 业十三年五月,一年光景走到荼蘼开尽、花期将残的春夏之交,一场战事的谋划更加速了历史改朝换代的进程。这就是唐国公李渊与其子女、谋臣策划的晋阳起兵。其次子,敦煌郡公李世民,背负着相士神秘的预言,带领将士西入长安,从此踏上浴血沙场、定国安邦的征程。
  • 武德初,大江南北尽归李唐,宇内重现隋朝统一盛世。而在萧墙之内,一场夺嫡之战再次悄然发生。历史惊人的相似,却又咏叹着别样的回声。晋王杨广有心谋篡,隋太子横遭易储之祸;到了初唐,却是太子畏惧秦王之功,几次三番欲置亲兄弟于死地。晋王纵赢得帝位,却随着国祚的衰败英年早逝;而大唐开国便同样面临继承者的抉择,初唐君臣的一思一念,无不牵动历史的走向和国运的兴衰。
  • “秋,晋赵鞅入于晋阳,以叛。”《左传》鲁定公十三年,晋阳城以一座战争古城的风貌,在史上留下第一笔记录。此后,烟沙半城,铁骑往来,晋阳一直作为军政重地被世人熟知。春秋韩、赵、魏灭知伯的“三家分晋”,汉文帝刘恒之藩“蛰伏”十六年,北齐皇帝高欢起事而征战四方,这些意义重大的历史事件,皆在晋阳发生。到了隋唐之际,晋阳再次吹响出征的号角,见证了又一桩奉天伐罪、开国建业的战争传奇。
  • 杨花落,梨花开;桃李子,得天下⋯⋯ 一阵清丽的童声穿梭于大兴都城的车水马龙之间,仿佛渲染着春日里落英缤纷的无边秀美。而这支《桃李章》对隋末的炀帝而言,不啻为寝食难安的梦魇。国中上至公卿贵胄,下至黎民百姓,无不私议着童谣中预言的天变——李氏当为天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