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苑逸事:从来世上有高人

作者:郑重
font print 人气: 463
【字号】    
   标签: tags: , ,

北宋时,松江(今上海松江县)有座超果寺,寺中有座“一览楼”。

有一日,江西才子黄庭坚来此游览。寺中老僧久闻其能诗善词,兼擅行草,书法以侧险取势,纵横奇崛,别具一格。于是,请他为“一览楼”题匾。黄庭坚也不推辞,欣然命笔,谁知写了几十张纸(每张纸一尺见方,写一个字,以备选用),终不称心。因为“览”字(正体字)笔划多,而且字形狭长,“楼”字形象又是方的,这两个字与“一”字相配,胖瘦难匀。

正当黄才子(黄庭坚)踌躇之际,立在一旁的一个中年和尚则窃窃而笑,只见他脱下僧鞋,往墨水中一蘸,置于一尺见方的一块纸上,然后拿开鞋子,猛一脚将此纸踢去,顿时出现了一个不大不小、不肥不瘦的“一”字方纸,在“览楼”二字旁边,成为“一(墨鞋底所印出的粗体字)览楼”三字,正好相配,非常和谐。

黄庭坚惊叹不已,拱手便拜,说:“山外有山,楼外有楼。晚生班门弄斧,羞愧,羞愧”!(以上据清代《渊鉴类涵》)

笔者注:踢鞋将其落于某处,还比较容易。但踢字纸落于恰当的位置,实在很难。笔者试踢字纸多次,踢不成。可见那位和尚用的应是内功绝技。)

正是:
山外有山楼外楼,
黄家才子大敬服。
从来世上有高人,
只为守德不外漏。@*#

责任编辑:林芳宇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红学”是我国一门研究《红楼梦》的学问。“红学”一词的由来,据清末李放的《 八旗画录》说:“光绪初年,京朝士大夫尤喜(人名)读之,自相矜为‘红学’云。 ”这是“红学”一词,见诸典籍的最早记载。
  • 同治年间,南方有个名叫谢松岱的穷书生,进京赶考,没有中第,正心灰意冷之时,忽然想到偌大的考场,一片研墨之声,费去了许多工夫,实为书生之苦。于是他灵机一动,将研好的墨汁,端到考场外面兜售,颇得众考生的欣赏。
  • 一年之后,又值中秋佳节,苏东坡在官邸设宴,招待名流雅士,共赏皎月。席间,有个梨园艺伶楚琼,她为众宾客弹唱了一曲《惜分飞》,众人听得如醉如痴,流下了同情的泪水。
  • 据清朝文学家袁枚《随园诗话》记载:杭州有个官员赵钧台,一次出游苏州,听说此地丽女如云,便想在苏州娶个娇妾。
  • 文天祥被俘后,历经三年的折磨与凌辱,在狱中宁死不屈。可是,他的胞弟文璧却很不争气,当元军直下广东时,身任惠州知府的文璧竟不战而降。
  • 司马光让步了,只得举起杯盏,呷了一小口。可是王安石直至宴席散时,仍滴酒未沾。司马光表示佩服,说:“贤兄比我强,连铁面黑老包,你都抵得住!”连包拯也不由得暗暗称奇。
  • 清朝乾隆大学士纪晓岚,自幼聪慧过人,擅长属对,且善随机应变,巧言应对。
  • 郑板桥的诗、书、画,在国内外早享盛名。殊不知这位“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还是个十分幽默的诙谐文人。
  • 明代戏剧家汤显祖,据传其花烛之夜,曾经受到新娘一番别开生面的考试,险些未入鸾帐。
  •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在神州灿如星汉的诗坛上,唐代伟大的诗人李白享有极高的声誉。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