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道》生意经(6)鼎字之理化解危机

作者:孟欣
font print 人气: 1116
【字号】    
   标签: tags: , , , ,

第二次危机

林尚沃广拓人脉,结识富商李禧着,起用李禧着推荐的能人洪景来,生意如火如荼,但就在此时他面临了人生中的第二次危机。

一天,洪景来带来一个鼎,问林尚沃鼎的轻重。这显然不是在问鼎的真实重量,而是有弦外之音。林尚沃感到事情不妙,却不知是什么意思,赶紧打开石崇大师留给他的第二个救命符,一看,竟然也是一个鼎字。林尚沃不懂其中深意,去求助好友朝鲜大儒金正喜。

“鼎”是国家的象征

“鼎”字是仿照中国古代常用的锅的形象造出来的汉字。上古时大禹主持铸造而流传下来的九只大鼎称九鼎,象征着天子的仁德,是国家的神器,作为天子代代相传的镇国之宝。“鼎革”指起义造反推翻旧王朝,帝业被称做鼎业,帝位被称为鼎祚,定鼎则是选定国都建立新的国家,金正喜给林尚沃讲了楚庄王兵至周都城下,向周天子的使臣王孙满询问九鼎的轻重的故事,楚庄王“问鼎轻重”是表明自己欲把九鼎据为己有,取代周天子登上天子之位的野心。王孙满回答:“鼎的大小轻重完全取决于天子之德,而不在于鼎本身。”暗示说能不能成为天子,不在于是否拥有九鼎,而在于是否有德。林尚沃明白了洪景来的意思,他企图造反取得统治天下的权力,还想让林尚沃入伙,得知了这样的秘密,如果自己不从,将被洪景来灭口。

但石崇大师为什么也用鼎字来破解这个“问鼎轻重”的危机?林尚沃想到了当年听从了石崇大师的话,在商界也可以修行成佛的暗示,下山还俗成为朝鲜第一大商人,任何想得到的东西都可以买来据为己有。但是,成为这样的巨商就意味着成为商人中的佛了吗?林尚沃看到了石崇大师送给自己的秘诀“鼎”字的秘密是为了让自己从迷惘之中醒悟过来,如果不能参透这个偈语,拥有再多财富,也永远只能是一个寻寻常常的商人。

三足之鼎的含义

金正喜继续开示,更重要的是鼎的足。鼎有三足,因此古代又称之为“三足器”。“鼎谈”指三个人围坐一起谈论,“鼎立”指三个国家均衡对立,所有这些都因为鼎有三只足。也就是说,治理天下的品德不在于鼎的大小或轻重,而在于支撑它的三只足。再重的鼎,如果三只足不能均衡地支撑,必然会翻倒在地。对于人品而言,古人常借鼎的三只足来比喻人的三种欲望:一是名誉,二是权力地位,三是财富。人只有在超越了欲望之后才能够享受真正属于自己的、有意义的人生。在道家看来,人的三种欲望就好比鼎有三足,人欲追求享受名誉与地位、聚敛钱财乃是人之常情,但如果一个人欲壑难填过分追求这些身外之物,譬如富有之人垂涎于名誉与权势,恨不得全天下都属于自己一个人,这是违背天命,好比要用一足取代三足,那么一只足的鼎一定会翻倒。老子在《道德经》中说:“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因此,一个能平衡好三个足所代表的欲望的人是人中的贤人,无知、无欲、无为则是圣人。

林尚沃明白了现在自己已拥有其中的一足——财富,成为全朝鲜最富有的人,如果自己要帮助洪景来,参与其谋反,那就是另外一个欲望——权力的欲望在支使他的行动。这就好比折断鼎腿,林尚沃参与造反是违背天意,必遭上天重罚。

放弃权力欲,化解危机

听从了石崇大师的训诫和金正喜的开示,林尚沃回家后断掉鼎的一足,婉拒了洪景来的要求他入伙共图王位的要求,避过了灭门的惨祸。而林尚沃的好友,曾与林尚沃一起去过大清的富商李禧着却以“天下第一王”为志向参加了洪景来的两西大乱,身首异处,并祸及全家。证明了石崇大师通过鼎字对林尚沃的严厉警告是正确的。林尚沃以“天下第一商”为志向。他经商是为社会,没有政治野心,希望在安定的政治环境中实现经商的理想。尽管他财大了,但气并不粗,也没有以金钱破坏社会秩序,达到个人政治野心的念头。儒家文化注重“齐家、治国、平天下”。这里的“平天下”并不是自己当皇帝去治天下,而是使天下治、即维护天下太平。如果帝王的气数未尽,造反谋权被称为“犯上作乱”,是“乱臣贼子”。

相比之下,一些西方的金融巨头,有了钱还要权,盼望野心与财富同时增长,利用金钱掌控政治,甚至不惜制造战争来大赚其钱,结果使生灵涂炭,天下大乱,再成功于社会又有什么意义呢?而且这样的断足之鼎也是迟早要倾覆的,天网恢恢,害人后最终会害了自己,事情搞得越大,越是得意忘形,将来就会遭致越大的劫难。而很多中国的官员,当官后便开始经商,或通过给商业审批而捞取大量的好处费,变成官商一家,同样会因不公平而制造社会矛盾。林尚沃专注于用经商实践他平天下的理想,今天看来更值得敬佩。

在鼎字的开示下,林尚沃认清了不能追逐权力,但当他放弃了对权力的贪欲后,却被破格提升为官员,成为了和大清巨商胡雪岩一样的历史上少有的以经商的才能位列两班的红顶子商人。历史记载,林尚沃32岁就成为湾商大房,并看重人参、貂皮的贸易,垄断朝鲜八道以及对中国清朝的商业贸易,终于使义州湾商成为朝鲜第一商团。1811年两西大乱爆发,林尚沃曾因为协助松商(开城商人)洪英秀违法与大清商人交易而受到审问,但后来因为代表湾商出资协助政府平乱,因而获得纯祖的认定破例赐予林尚沃三品的官阶(当时非两班出身的商人为中人阶级,而只有两班才可被授予朝廷官职)。@*#

原文标题:《商道》里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生意经(6)——鼎字的道理化解危机

责任编辑:林芳宇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勤俭是最古老的训诫:“克勤于邦,克俭于家”。在中国历代成功商贾中,也一直贯彻着“不勤不得,不俭不丰”的精神。古代商人的经商之道中,所体现出的是"诚信是为商之德"、"勤俭是经商之本"、"进取是经商之道"等古风。明清两代,商业得到空前发展,更不乏秉承勤俭原则的商人。
  • 被韩国各界誉为亚洲史诗般的《商道》,同名小说不仅创下韩国发行史上的奇迹,其中诠释的“做生意并不是赚取金钱,而是赚取人心”;“生意人没有比失去信誉更大的损失了”;“遇到困难就违背原则,那还叫什么原则”等经营理念,深得中、韩、日等国企业家的共鸣。
  • 从古至今,有人在财富中如鱼得水;有人在财富中如履薄冰;也有人在财富中,敞开仁义的大门,与众人分享。韩剧《商道》的经典,通过再现朝鲜“第一富商”林尚沃的一生,让戏里戏外的世人,看到财富的最终方向,广施和回馈。
  • 如果问,人的财富从哪儿产生?对这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话题,想必很多人会说,当然是靠才智和努力。现实中,也有不少人即使付出了很多努力,也不见财富开花结果,于是不得已的贴上了失败的标签。由此,想到台湾一个建筑商的例子。
  • 在金钱主宰的商业帝国,面对瞬息万变的世界里,要想获得长期的福利,将善行放入商业模式,逐渐成为很多现代企业的发展方向。维珍品牌(Virgin)创始人理查德•布兰森在回顾多年的经营后,综合大量事实传递出“行善统治商业”的思想。这听起来颇有几分雷人。
  • 在商业世界里,利益和道德是否必然对立?为了利益最大化,是否就必须牺牲商业道德?在台北中医院的周韵生院长看来,这倒未必。
  • 二零一五年五月十四日,来自世界各地的八千三百多名部分法轮大法弟子相聚在纽约巴克里中心(Barclays Center)体育馆,参加了盛大而隆重的二零一五年纽约法轮大法修炼心得交流会。他们中的部分企业家大法弟子在各自经营生意过程中坚持秉持宇宙特性“真善忍”法理,在历经名利考验等实修过程中都深切体悟身心得益匪浅,看淡功名利禄之后反而生意更加成功。他们衷心感恩于传授真正“商道”的李洪志师父。
  • (大纪元记者黄美仪马来西亚怡保报导)得知大纪元要进行关于商道的专访,TST生物制药集团的集团首席执行长张建华有感而发:“做生意,道德和诚信真的很重要。”他回忆起当年自己刚出来做生意不久,曾经遇过一个不老实的生意伙伴。“他拖我的帐,而且用不正当手法骗了我一帮货。”
  • (新纪元周刊440期,作者谢田)探索善德和巨富的关系,我们必然要涉及到商道、商之真道的问题。8年前,《新纪元》周刊的第29至31期的三篇专栏文章中,我谈到了“商道‧贾道‧商之真道”的话题,曾引用一个很好的商业中的案例,这案例源自《商道》一书,是韩国作家崔仁浩写的,推荐给大家。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