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治帝出家之迷(上)

文/宗家秀

清宫廷画师绘顺治帝像。(公有领域)

font print 人气: 20981
【字号】    
   标签: tags: , , ,

木陈道忞《布水台集》中透露,顺治的孚斋门上有 “生死事大”四字,壁书则写着:“莫道老来方学道,孤坟尽是少年人。”

木陈道忞读罢万般感慨,顿觉万缕尘缘断灭,进言皇上:“我少年时读李卓吾的词句‘才等待,便千万亿劫了也’,即日出家。”

皇上立刻对他说:“亦请老和尚帮我写一副,用以自警。”

出生时有奇祥异象

顺治帝是满清入关后的第一位皇帝。他的母亲孝庄文皇后怀孕时,周体红光绕身,如龙形盘旋,生产前,孝庄文皇后梦到有一位神仙抱着一个男孩放入她的怀中,并对她说:“此统一天下之主也。”

孝庄文皇后便服像轴,绢本设色,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公有领域)

孝庄醒来将梦境讲诉给清太宗皇太极,皇太极大喜,曰:“奇祥也,生子必建大业。”翌日上午,顺治帝出生,红光像烛光一样照亮宫中,空中香气多日不散。《清史稿》记载顺治出生时:“上生有异禀,顶发耸起,龙章凤姿,神智天授。”

崇德八年(1643),皇太极驾崩,时年6岁的爱新觉罗‧福临在沈阳即位。1644年,改元顺治。此时,崇祯皇帝在景山自杀,李自成攻入北京,吴三桂陈兵山海关。多尔衮在汉人范文程的进谏下率清军大举南下,联合降兵吴三桂逼退了李自成。

顺治在郑亲王济尔哈朗的拥护下进入北京城,举行了开国大典,宣告清王朝入主中原。顺治一年到顺治七年,朝政大纲由皇叔父多尔衮摄政主持。多尔衮勤兵黩武,百姓多受清兵的暴掠之苦,明末反清余势烽烟四起。

少年亲政 治国有方

1650年,多尔衮离世,14岁的顺治帝亲政,至24岁十年亲政期间,他曾多次垂询大臣:“天下何以治?何以乱?”“军威虽盛,而德政不足以合天心、顺民望,亦不可也”,表达了顺治仁心治天下的思考与愿望。

顺治帝一改多尔衮穷兵极武的攻略,以安定抚民为本,打击贪官,垦荒减赋,德政天下。同时改革中央机构,完善了国家行政机构,削弱了宗亲势力,倾心汉化,启用汉人,招安郑成功,在对待西南少数民族上,尊重他们的民族习惯,止税免徭赋。

顺治十年(1659),清军占领云南,完成了统一大业。顺治在位十八年,惩贪除霸、查吏安民;消除南明、平定五省;尊儒举汉、满汉并举等一系列措施不仅稳固了清初统治,同时也为康乾盛世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清 佚名《清世祖顺治皇帝朝服像》。(公有领域)

建孚斋 研读儒家经卷

大清皇室对小皇子的教育采用日讲制,专设日讲官,顺治自小就接受《大学》、《论语》等四书及《帝鉴图说》、《贞观政要》等帝王成长书目的教学。但因多尔衮摄政,学习多有疏漏。

儒家的重德敬天、仁义忠信、律己宽忍的理念深深影响了顺治。顺治亲政后,更是博览经史子集,以补幼时遗憾,每天五更起读书,白天阅读奏章,抽空就背诵经典,有时深夜挑灯学习,学得都呕血。

亲政十年间,顺治开科取士四次,共取进士1500名,大兴儒家科考人才选拔制度。顺治还提高汉官职权,增加汉人大学士的人数,听取汉官的经国方略。顺治常在太和殿与大学士们论经辩道,表明他“以尧舜自期,动合古道”的抱负。

顺治对儒家汉文化的倾心一度达到了入迷的程度。晚清吴振棫着《养吉斋余录》提及:“世祖笃好儒术,手不释卷,建孚斋于宫中,为读书游息之地。”

孚斋里有些什么呢?且看它的陈设:数十个书架,满载经史子集、传奇时艺、稗官小说等,书斋中间有一个长长的桌几,上面摆着古董瓷器、印章画册,桌几肚下茉莉、建兰百十盘花散发出阵阵幽香。

这种陈设是典型的汉家文人名士的雅室书斋布局,顺治在这里做些什么呢?明末清初的彭孙贻在其《客舍偶闻》里记载顺治帝曾在这里穿着草鞋、薄衫,俨然一副南方名士的打扮,接见科考擢取成功的进士,皇上赐席,招呼他们席地而坐,君臣就时政得失、民生民情、时下流行等话题从容对谈,彼此如朋友般谈古论今,不亦乐乎。

顺治皇帝对儒学文化的推崇概不只是出于个人修养,与他期待用儒家文化治理天下的愿景多有关联。顺治十年正月,他在太和殿与众臣论道时说,“至洪武之所定条例章程,规划周详,朕所以谓历代之君不及洪武也。”

明太祖朱元璋将蒙人夺走的江山收回到了汉人手里,大清满族又从明朝那里夺走了汉人江山,入关的满清第一位皇上却褒扬赶跑外夷的洪武大帝,不能不说这位少年皇帝对中华传统的文化情有独钟,也有其不拘一格的风流慧眼。顺治十二年,世祖曾下旨谕示:“朕将兴文教,崇儒术,以开太平。”

顺治常在太和殿与大学士们论经辩道,表明他“以尧舜自期,动合古道”的抱负。图为北京故宫太和殿。(Getty Images)

文学书画皆精

顺治还是个文学书画样样皆精的奇才天子。

他对《红拂记》和《西厢记》的评价高妙,对当时的苏州名家金圣叹,也有着自己的看法:“他(金圣叹)曾批评《西厢》、《水浒传》,议论尽有遐思,未免太生穿凿,想是才高而僻者。”

为了在殿试中审评应考进士的文章,顺治曾把明洪武帝以来的乡会试的二百篇文章遍读,足以见他的勤政和对汉文化的重视。

顺治书法很是了得,清初文豪王士祯赞其书法“笔试飞动”。作画方面,顺治尤善山水、工写貌,王士祯评他的画是“真天纵也”“真得宋、元人三味”。顺治帝还擅长用指纹画水牛渡河,惟妙惟肖,开创了清朝指画派先河。

世祖的丹青妙笔往往随情致兴起而引发创作冲动。史料记载,有一次他画了一幅人物写生,是在宫中临时起意而完成的。

世祖驾临内阁,适逢中书大学士盛际斯路过,世祖赶忙叫住他,让他跪在世祖面前,世祖凝视了他片刻,命人取笔墨过来,现场写生,须眉毕肖,十分逼真,拿给众臣看,他们无不赞皇帝翰墨之工笔。

《古柏图》、《钟馗图》、《山水图》等墨宝多赏赐给汉人大学士,在清世祖的影响下,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等皇帝以及清王室掀起了崇尚汉文化和书画的热潮。◇@*#(待续)

清世祖画钟馗。(公有领域)

参考资料:

《清史稿‧世祖本纪》
《清史稿‧后妃传》
《清世祖实录》
徐珂:《清稗类钞》
周远廉:《顺治帝》
李文君:《顺治帝手书“敬佛”考述》
毛亦可:《顺治帝的孚斋》
苏阳:《顺治帝御笔书画赐臣考》

责任编辑:李婧铖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天安门是明清皇城的正门,始建于明永乐十五年(1417年),最初的名字是“承天门”,寓“承天启运、受命于天”之意。清朝顺治八年(1651年)更名为“天安门”,一方面包含了皇帝是替天行使权力、理应万世至尊之意;另一方面,又寓有“外安内和、长治久安”的含义。
  • 中国古代民间盖房上梁时有悬挂字条“上梁大吉”、抛元宝、安放镇物等祈求平安的方式。据说在修建紫禁城时,施工人员都要在重要的建筑屋顶施工结束前,在屋顶正脊中部预先留一个口子,称之为“龙口”。之后再举行一个较为隆重的仪式,由未婚男工人把一个含有“镇物”的盒子放入龙口内,再盖上扣脊瓦。该盒子被称为宝匣,而放置宝匣的过程称为“合龙”。合龙标志着一座建筑的落成。
  • 他穿着草鞋、粗布龙袍上朝。在位23年,他没有建过宫殿、不修园林,没有增添车辆仪仗,甚至连狗马都不增添。
  • 公元前92年,长安都城的监狱里关押了一名年龄最小的犯人——被奸臣江充陷害至死的太子刘据的嫡孙刘询。廷尉右监邴吉到狱中办案,暗中找来两个女囚,哺育了这个奄奄一息的婴儿。在邴吉和女囚的精心呵护下,小刘询奇迹般活了下来,邴吉给孩子取了个吉利的名字:“病已”,意为病魔已祛。
  • 刘秀出生的时候,房屋里出现吉祥的红光,人们都说这是吉利之兆。正好当时济阳县长出了个一茎长有九穗的稻子,因此刘钦就给儿子起名叫“秀”,“秀”是植物抽穗开花,有特别优异的含义。
  • 光武帝在位三十三年,全国已出现“四夷宾服,百姓家给,政教清明”的盛景,国势昌隆,号称“建武盛世”,史称“光武中兴”。
  • 汉宣帝是史上有名的中兴之君,而他第一道诏书流露的“深情”更是史上流芳。于公于私,汉宣帝都显露了真挚又深刻的仁爱之心。
  • 康熙初年,学士孙芑瞻(名在丰)担任皇帝身边的侍讲。他跟众人说了自己亲见的康熙皇帝的几件事。在正史和史料中,有许多康熙帝谦虚勤学、敬天爱民、仁爱宽容贤臣的故事。
  • 商汤对人、对万物都能作到“网开三面”。夏桀失政在鸣条这地方被商汤打败了。当时,商汤并没有马上取代他的王位。他对夏桀说:“我将为君王恢复道德,复明人心。”夏桀对商汤说:“君有人,这是君的国。”就是说夏桀看到商汤拥有民心,也就拥有了这片国土。于是夏桀带着五百个追随者离开。他从中野迁徙到不齐又迁徙到鲁地,结果如何呢?
  • 唐宣宗崇尚文雅的小故事。他为何自比乡贡进士呢? 他怎样选博士?为何他“大中之政”被史学家给与“有贞观之风”的评价?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