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连载:骆驼行-从台湾到大陆(73)

73 出洋求索
墨尔本 骆驼
font print 人气: 2
【字号】    
   标签: tags: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纪元12月2日讯】73 出洋求索

“文革”期间,御用音乐家编了一首歌“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就是好”,这首歌成为当时在中国最流行的歌,自文革中期一直被“广大群众”有口无心地唱了五六年!

这场史无前例的“大革命”究竟好不好?确实是好,但它不是上述流行歌中唱的那种“好”,它的实际意义在于教育了全国人民,促使了全国人民的觉醒,使人民看清了不少问题。

这场“革命运动”无情地毁坏了一代人—一代青少年,他们被称为“老三届”,即是1966,1967,1968这三届各级学校的毕业生,他们在运动一开始就被毛泽东思想挑动起来,带着宗教的狂热,冲杀出来,六亲不认地捍卫毛泽东思想。他们被利用完了之后,就被驱赶去那“广阔的天地—农村”,“去滚一身泥巴,干一辈子革命”,实际上是一种“劳改”。这些可悲可叹的一代人﹐在城市和农村创造了无数可歌可泣的故事,所有这些,罄竹难书(这个成语可以在这里引用的〕,这里只指出一点:他们是最早的觉醒者。

文革一结束,他们就开始思考一个问题:古老的中华民族为什么这样多灾多难?他们清楚地从“毛选”里读过:共产党推翻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为了这个崇高的目的,“老三届”的父母和他们本人甘愿牺牲一切,也确实做到了牺牲一切。可是文革结束后,又发现有新的“三座大山”压在人民头上,这就是“问题成山、困难成山、麻烦成山”,什么产生新的“大山”?他们认真思考之后,震惊地发现,从前的那三座大山并没有推翻,帝国主义曾经被赶出中国,可是没有赶彻底,赤色帝国主义也就是列宁所说的“社会帝国主义”不但没有退出中国,反而变本加厉地入侵中国,对于这个帝国主义,共产党引狼入室﹐后来又开门揖“盗”,把他们原先斥为“强盗”的白色帝国主义请了进来。封建主义被推翻了吗?不,共产党只推翻了地主阶级在农村的统治,可是取而代之的是新兴的农村干部,他们对农民的压迫远远超过了昔日的地主阶级,而且共产党的组织系统,从中央到地方,始终保持了极严格的封建家长式统治,这种统治方式(一党专政)是贪污腐败的温床,是政治领域不可治愈的癌症。官僚资本主义被推翻了吗?是的,旧的官僚资本被赶出国门了,然而新的官僚资本又孳生出来,这就是随着“文革”的结束而兴起的“太子党”,他们倚仗着老子的权势,公然高喊“有权不用过期作废”的口号大捞特捞,他们生财有道,或批租土地,或经营公司,或改革“国企”,(改革国有企业)一个个成了这个“大王”,那个“大王”……

这些问题都逼使“老三届”一代人冥思苦想,难道他们的父辈和他们自己的血汗都白流了?

思考的结果是:复兴中华民族,必须寻求新的道路。于是他们想到历代革命先驱者的奋斗史,四个鲜红的大字便出现在脑海里:出洋求索!

他们从教科书上读到过孙中山出洋求索的故事,孙中山为了“驱除鞑虏,振兴中华”,先后到南洋,到日本,到欧美,研究人类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他找到了“科学”和“民主”这两大法宝,带回中国,发明了三民主义,组建了国民党,推翻了满清王朝的几百年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中华民族确实燃起过希望的火花,可是三十五年后,由于一党专政导致了不可收拾的贪污腐败,以致堂堂“中华民国”沦入名存实亡的局面。无数先烈的血都白流了!二十世纪初,又有一批有为青年为振兴中华而出洋求索,这些人里有朱德,周恩来,邓小平,陈毅等,正好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为中国送来了马列主义,这些革命青年便高举马列主义的大旗,参加了中国共产党,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新中国给人民带来了新的希望,可是三十五年过去了,由于一党专政,又走上了国民党贪污腐败的老路!

这里有个插曲:1947年,老民主人士黄炎培先生曾到延安同毛泽东会谈,那时共产党的革命斗争已经稳操胜券,黄先生谈到中国历代王朝更迭的情况,说每个王朝都是兴盛了三四十年后衰败下来,中国共产党是不是能够逃脱这个周期?当时毛答:“我们已经找到了摆脱这一周期的办法,这就是我们找到了‘民主’。”可是毛泽东始终没有实行民主,所以共产党的腐败是从毛泽东本人开始的。

当“老三届”们研究历史时,他们还发现了一个极富讽刺意味的事实:当年蒋介石和儿子蒋经国都曾留学苏联,在那里学习马列主义,研究社会主义,可是回国后干了一辈子的反共事业。新中国刚诞生时中国共产党人实行“一边倒”政策,把苏联共产党奉为“老大哥”,两国亲密无间;可曾几何时,中共却又联合两个帝国主义反对苏联,视苏共为敌,而实际上苏联共产党从来就没有把中共视为真正的兄弟。

所有这些都促使受了骗的“老三届”们进而思考一个及其严肃的问题:毛泽东思想是“无往而不胜”的真理吗?他们对这一问题从坚持到怀疑,最后说了“不”。他们擦了擦眼睛,看不到祖国的前途,也看不到自己的前途,十年的“插队落户”消耗了他们的青春,现在他们决定来个“洋插队”,到海外去追求真理,他们渴望出去看一看被共产党人咒骂了几十年的资本主义社会到底是个什么模样。他们希望自己能像当年的孙中山、鲁迅、周恩来等人那样,从外国带回救国的秘方。

于是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在中国掀起了一个出国热,“老三届”以及他们之后的几届毕业生纷纷打起背包,冲出国门,奔向世界各地,他们没有统一的固定的目标,世界五大洲,哪里可以落脚,他们就往哪里去。他们一出国门,惊讶地发现,好象哪里都比中国好!

这股出国热潮自然也波及到我的小家庭,儿子要到日本去留学,走革命先驱者的路,他按照广告向一家日本学校报了名,交了学费,他的祖父大力支持,还特地致函住在日本的朋友,求她到时候照顾一下小孙子。可是不久发现那个“学校”招生是个骗局,幸亏发现得早,还来得及追回学费。这时我们又想到在美国有不少亲人,便又想去美国,可是那时中国人去美国是不容易的,况且在美的亲人也有难念的经。这样在作第三次计划时,就决定去闯澳大利亚,并且成功地实现了这个计划。

一踏上澳洲这块土地,望儿就仿佛一匹小骆驼来到了绿洲一样,这块新天地令他欣喜若狂。可是要在这里生根发芽也很不容易,尽管他有绘画的才能,在美术学院也算是个拔尖生,可在这人地生疏的异国他乡,要想摆上一个画摊谈何容易!首先碰到的食宿问题一筹莫展,仅能靠每天在街头画肖像糊口。

他的祖父知道孙子有了困难,马上汇来五百元美金,这真是雪中送炭。望儿接到这张五百元的支票,感到十分亲切而温暖,他几乎激动得热泪夺眶而出了。然而他没有将支票兑成现金使用,却把它原封不动推回去,附信写到:“亲爱的爷爷,收到您寄来的五百元美金支票,我是喜出望外,您老人家的关怀给了我莫大的鼓舞,从而使我增加了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我绝不辜负您老人家的希望。只是这钱我不能收,因为您老人家为为国家为子孙操劳一辈子,如今已年近八旬,应该在国家和子孙的关怀照料下颐养天年,孙儿如今也已长大成人,应该寄钱孝敬爷爷,怎么可以仍旧花爷爷的钱呢?目前,由于刚踏上澳洲这块土地,人生地不熟,遇到一点困难是难免的,但是困难能够锻炼人,所以这并不是坏事,这一点您老人家是有切身体验的,当年您投笔从戎时,比我现在的年龄还小,我父亲离家出走时年龄更小,你们都凭着自己的毅力克服了重重困难,难道您的孙子就不能克服吗?放心吧爷爷,相信您的孙子会成功!”

爷爷收到孙儿的信和退回的支票,感动得老泪纵横,逢人便夸奖望儿,但是老人家并不罢休,他又将这五百元美金寄给了留守上海的孙媳,附信说:这钱本是寄给新望的,被孙子退回来了,现考虑新望出国后,留下你和小儿子在上海还有个年迈的老祖母要你照料,生活一定也有困难,你就听话收下这钱吧,别退回了。孙媳听从了爷爷的话,将钱收下来。但她没有花用,而是将这钱妥善地保存下来。丈夫出国一年后,在澳洲安定下来,在墨尔本开了间画室,专营绘制广告,生意不错,所以又为妻儿办了出国手续,当她带着儿子赴澳洲与丈夫团聚时,她只让嫂嫂送行,在临上飞机时,她掏出这五百元美钞交给嫂嫂,请她转交给公婆—我和老伴。接过这叠美钞,只觉得沉甸甸的,这上面凝聚着多少情义和爱心啊,它的份量远远超过了票面的价值。

“多好的孩子!”老伴说,“让我们代为妥善保存吧。”

本书获作者授权转载,欲购者请联系澳洲罗小姐:sluo@epochtimes.com(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 文 革 ” 开 始 以 来 , 医 院 的 工 作 每 况 愈 下 , 所 有 有 本 领 的 医 生 都 被 扣 上 “ 资 产 阶 级 技 术 权 威 ” 的 帽 子 , 有 些 被 送 到 乡 下 去 “ 改 造 ” 了 , 也 有 的 在 本 单 位 进 行 监 督 劳 动 。 医 疗 工 作 便 由 医 院 里 原 来 的 “ 工 人 阶 级 ” ( 他 们 是 杂 务 工 之 类 的 医 盲 ) 来 担 任 。 自 然 , 这 些 人 在 脖 子 上 挂 上 听 诊 器 之 前 也 专 门 受 过 几 个 月 的 训 练,基 本 上 会 量 体 温, 会 搽 红 药 水 , 也 可 以 简 单 地 开 “ 感 冒 片 ” 之 类 的 药 方 。 这 些 人 被 誉 为 “ 红 医 班 ”, 是 “ 文 革 ” 中 的 “ 新 生 力 量 ” 。 就 在 这 批 “ 新 生 力 量 ” 的 作 用 下 , 医 疗 事 故 层 出 不 穷 , 病 人 大 喊 倒 霉 。
  • 我们到达孟加拉首都达卡的时候,已经是北京时间凌晨两点左右了,代理把我们直接拉到了当地最好的酒店□□喜来登,那是附近几个街区内唯一灯火通明的地方。当我们钻出汽车时,一群铜钱大小的黑色蛾子扑面而来,我一边赶着蛾子一边走进富丽堂皇的酒店大厅。
  • 老 孟 说 的 对 。 一 年 后 , 潘 静英到 我 家 来 看 我 了 。
  • 在 一 个 初 夏 的 早 晨 , 干 校 举 行 打 靶 训 练 , 靶 场 离 干 校 很 远 。 我 因 为 眼 睛 不 好 , 奉 命 留 在 校 里 “ 看 家 ” 。 司 马 芬 也 留 校 “ 看 家 ”, 同 时 也 照 顾 我 。
  • 五 七 干 校 的 宿 舍 由 六 个 寝 室 组 成 , 每 个 寝 室 的 外 貌 和 内 部 陈 设 都 是 一 样 的 , 每 个 寝 室 里 有 六 张 双 层 床 , 睡 十 二 个 人 。 两 个 寝 室 住 女 生 , 四 个 住 男 生 。 我 的 寝 室 和 司 马 芬 的 毗 连。我 睡 的 是 中 间 一 个 床 的 上 铺 。 男 女 公 厕 都 离 寝 室 很 远 。 这 里 蚊 子 特 别 多 , 人 们 上 厕 所 都 必 须 穿 着 长 裤 和 长 袖 衬 衫 以 防 蚊 子 叮 咬 。
  • 您相信有这么一本书吗?随便翻开一页,看了几个字后就不由自主的看下去,把那厚厚的一章看完后,才回到这章的第一页,补看先前未看的部分。我的意思是说,实在太引人入胜了,叫做疑似山穷水尽时,柳暗花明又一村。而且,它不是创作小说,是个人的回忆录,简直不可思议。这本书就是彼得‧杜拉克的《旁观者》。图
  • 1975年 冬 , 我 在 离 开 五 七 干 校 之 前 做 了 一 次 例 行 检 查 , 发 现 我 得 了 冠 心 病 和 高 血 压 。 这 样 我 从 干 校 的 大 门 出 来 后 马 上 进 了 病 房 的 小 门 。 这 是 我 自 从 文 化 大 革 命 开 始 以 来 第 二 次 住 院 。
  • 1976年 这 一 年 , 在 中 国 历 史 上 是 极 其 重 要 的 一 年 。 四 大 领 袖 中 , 除 刘 少 奇 在 1969 年 死 于 非 命 外 , 其 余 三 位 都 在 这 一 年 相 继 去 世 。 一 月 初 从 北 京 传 出 周 恩 来 病 逝 的 噩 耗 , 六月 份 朱 德 辞 世 , 九 月 毛 泽 东 也 与 世 长 辞 。 这 一 年 , 低 沉 的 哀 乐 一 直 在 中 国 的 上 空 回 响 , 显 示 出 整 个 国 家 的 悲 哀 和 人 民 的 悲 哀 。 悲 哀 的 高 潮 出 现 在 四 月 五 日 。
  • 后 来 听 说 “ 四 人 帮 ” 被 粉 碎 后 , 党 中 央 内 部 的 斗 争 也 很 激 烈 。 很 多 人 主 张 立 刻 把 邓 小 平 请 出 来 工 作,而 党 的 临 时 代 主 席 华 国 锋 却 不 同 意 , 他 说 “ 凡 是 毛 主 席 制 定 的 政 策 都 不 能 动 ; 凡 是 毛 主 席 的 指 示 都 必 须 执 行 。 ” 既 然 毛 主 席 罢 了 邓 小 平 的 官 , 那 就 不 能 让 邓 小 平 出 来 工 作 。 华 国锋提 出 了 “ 抓 纲 治 国 ” 的 原 则 , 这 个 “ 纲 ” 就 是 阶 级 斗 争 之 纲 , 而 他 的 治 国 方 针 只 是 各 条 战 线 保 持 现 状 , 努 力 工 作 。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