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名臣.关键时刻

苏轼治洪救下一城人 程昱智退乱贼保危城

作者:怀忍忍
豪气干云二名臣,在大灾大难中保双城救下无数人。 (pixabay)
font print 人气: 927
【字号】    
   标签: tags: , ,

一个空城怎样变回殷实之城?一个危城怎样变回金汤之城?看看不同朝代发生的双城记,二位名臣豪气干云、足智多谋,活命无数的实迹令人拍案叫绝!

程昱救回东阿城

汉朝末年黄巾贼乱起,到处烧杀掳掠。当一股黄巾贼攻向东郡东阿县(*今山东境内)时,县丞王度反叛汉朝朝廷,起火烧了县里的仓库,外合黄巾贼一齐为乱。县令胆小,看到手下的县丞反叛,就逃出城去了。其他官府里当差的小吏和老百姓纷纷背着老人带着幼儿,往东奔逃到高渠丘山里。

后来成了曹操手下谋臣的程昱当时就是东阿的城民,就住在城里。他没有跟着其他城民慌乱奔逃。他私下派人去侦查王度,发现王度一撮人出城到了城西五、六里的地方去屯兵。东阿城变成一空城,没有守城的人员和军备物资。

程昱保下东阿城,使人免入黄巾之乱,救了无数人。(全景林/大纪元)

程昱觉得这情势可用,就一一找到县中大姓人家,对他们分析情势,劝他们回城。他对城里有头有脸的薛房和其他大户说:“你看看现在王度那帮人得了城郭却不住,可知他们只不过是要虏掠财物罢了,并非有坚甲利兵的军备可以攻防这座城。当今之计,我们何不一起回到城里去守护自己的家园?你们看,东阿城又高又厚,产的谷米又多,现在我们若去找县令,请他带头领着大家回城共同坚守东阿城,王度那一帮作乱的家伙必定无法持久战,我们可以趁机攻破他们。”

薛房等大户听了程昱的分析,心中都形成了共识。然而,那些小吏和小老百姓却都不肯跟从,纷纷说道:“贼在西,东边有路啊!”程昱对薛房等大户人家说:“愚民商议不了事情。”于是他密遣了数骑精兵,到东山上举起大旗,让薛房等人望见,一边大声呼叫“贼来了!贼来了!”这时,程昱带头往城的方向驰去,那些吏民就都跟在他后面一路往回走。路上他们找到了县令,一齐回去共守东阿城。

当城民回城后,王度那帮贼人来攻城,然而,对着高大的城墙百攻不下。就在那帮贼徒子要离开时,程昱率领着吏民突然打开城门在贼人的后方急攻,打得王度等一帮贼人落荒而逃。程昱的智勇之举,让东阿空城在黄巾贼乱中终得以保全,让人重拾殷实的生活,活命无数。

苏轼的双城记

北宋名臣苏轼从中央外调徐州太守时,有一段治河的史实。有一次黄河在曹村大决堤,决堤后的河水汽势汹汹泛滥到梁山泊,洪水大涨来不及泄又溢出了南清河,汹汹涌涌到了城下。眼见洪水就要把城冲垮了,城中富户人家争先恐后出城避水难。

洪水临城下,苏轼怎样救下一城人?(全景林/大纪元)

苏轼知道后说:“富民一出逃,其他百姓都跟着动摇,我和谁来守城呢?我在这里,河水决不能败城!”那么,苏轼豪气干云,说到做到。然而,他空手一人是怎么治得水患的呢?怎样变出治水大军呢?

苏轼先派人将出城的富户人家请回城里。同时,苏轼去见武卫营禁军搬救兵。他呼请禁军卒长说:“河水就将毁坏徐州城墙,将夺走百姓的身家财产甚至可贵的生命,事情万分紧急,虽然您的禁军不归地方指派,就在这关键时刻,姑且为我尽力好吗?”

卒长说:“您身为太守,为了百姓不避泥泞,在处处积水的路上苦苦奔走,吾辈小人物,应当效命。”

于是,禁军卒长率领手下士兵持着畚斗和挖土的铁锹,筑起东南长堤,从戏马台一直筑到徐州城边。彼时,真是上天考验人的极限,大雨日夜不止,水患严重,酿成巨灾。苏轼就在工地上搭建一间小庐作临时的休憩所,过家不入,日以继夜都在城墙和河堤边上和大雨拔河,忙着补救堤防、守护危城。他又令其他官吏每人分守一段城墙,各尽职守,使得全城每一范围都有负责的官吏随时监看,防范和救济紧急危难。

后来,苏轼向朝廷请调来工役增筑故城,并且在河边又增建修筑了木桩填土石的堤防(*旧称“木岸”)。志气豪迈苏轼,虑事面面俱到,在千钧一发中救下了一座危城,又修筑了故城,真的写下了金汤双城记。

二代名臣的“双城记”,展现豪气干云的奇志,和聪慧的谋略,令人叫绝。他们身先士卒、不畏受苦犯难的精神与行迹更是难能可贵!

参注
程昱机深智远、智勇双全,是曹魏的开国元勋之一。程昱原名程立,字仲德,出身东郡东阿县(今山东东阿)。因为梦见登泰山捧日,后来为曹操建了奇功,遂改名程昱。他身材颀长,高八尺三寸(超过一米九),蓄一副美须髯,善于审视度势,分析敌我胜败的形势非常精辟、切中要点。

资料来源:
《三国志.魏书十四.程昱传》
《宋史.列传第九十七 苏轼》

@*

-点阅【历代名臣】

责任编辑:王愉悦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他的《劝学诗》激励了一代代的莘莘学子;他的书法丰厚雄浑,雍容正大,法度谨严又气势磅礴;他为官清廉,正直敢言,凛然赴难,视死如归,其忠义大节,光风霁月,高山仰止。他就是字如其人的不朽典范——大唐书魂颜真卿。
  • 岳阳楼
    《岳阳楼记》就像一个巨大的文学磁场,吸引、感染着接触到这篇文章的读者。现在想来,如果没有巴陵郡守滕子京独具慧眼地对范仲淹的约请,后人就读不到这篇绘声绘色描写浩渺的洞庭湖变幻无穷的风光、迁客骚人对洞庭湖的不同感受、最后又转化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千古浩叹的美文。
  • 民间过大年前有祭灶神的风俗,祈求福禄临门。在东汉时,“天下无双,江夏黄童”的孝子黄香却“不祭灶”,到底是怎回事?而且,他从一介贫民转身为得皇上赏识尊重的贤臣,掌管国家枢机要务。这样的福分从何而来呢?
  • 明孝宗弘治二年追赠于谦为“特进光禄大夫、柱国、太傅”,赐谥“肃愍”。明神宗万历十八年改谥“忠肃”。于谦蒙冤于一时,却万世不泯,忠心义烈,与日月争光。
  • 《书经‧大禹谟》有句话:“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意思是说,自满会招致失败,谦虚会得到益处,这是自然的规律,普遍的真理。而耿直敢言的伯宗,却无法遵从。不过伯宗的妻子却深知此理,后人称赞伯宗妻子知“天道”,从而保全了儿子的性命。
  • 明孝宗弘治二年,朝廷追赠于谦为特进光禄大夫、柱国、太傅,谥号“肃愍”。浙江巡抚傅孟春认为“肃”之一字,未足以尽于公之良惠忠贞,为此具疏。
  • 一日,浙江盐台姚舒因历吴山,见行人伍公,即春秋时伍子胥也。复过褚堂见仆射褚公,即唐时褚遂良也。来至栖霞岭见武穆王岳公,即宋岳飞也。特谒三台山赡于肃愍公祠。姚舒观四王公之忠节,皆祠于杭。欲共建一坊,一可以共播休烈,一可以励后观瞻。后坊成,名曰“忠节坊”。
  • 明宪宗成化年间,于谦之子于冕获赦,于冕上疏为父于谦平反,宪宗亲自审理,并下诏予以平反。明孝宗弘治二年,明孝宗追赠于谦为特进光禄大夫、柱国、太傅,赐谥“肃愍”,钦赐在墓边建祠堂,题为“旌功”。
  • 王苏二人政见不同,只因各自性格不同,看问题角度不同,但本心都是心系天下、为国为民的;对于对方的人品道德、诗文学问彼此都是互相敬重的。
  • 曹吉祥等叛乱失败,曹吉祥被磔刑于市;徐有贞获朝廷赦免其罪,回到家乡,后病逝,终年六十六岁。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