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武双全的儒家典范颜真卿 何以终成道教神仙?

作者:沉静
在道教神仙传记中,位列仙班的颜真卿是“北极驱邪院左判官”。(Shutterstock)
font print 人气: 3676
【字号】    
   标签: tags: , , , , , , , ,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他的《劝学诗》激励了一代代的莘莘学子;他的书法丰厚雄浑,雍容正大,法度谨严又气势磅礴;他为官清廉,正直敢言,凛然赴难,视死如归,其忠义大节,光风霁月,高山仰止。他就是字如其人的不朽典范——大唐书魂颜真卿。

时隔千载,他的文昭武烈依然感人肺腑。755年安禄山兵变,他首举义旗,率领河北十七郡抗击叛军,堂兄颜杲卿和侄子颜季明等颜家三十余人被俘虐杀,满门忠烈;他立朝刚正,公言进谏,为奸佞所忌恨,屡遭贬迁,依然精诚一贯,恤民尽职,为大唐中兴竭忠尽虑,德高望重。在安史之乱30年后的烽烟再起中,77岁的他以身殉国,三军将士皆为之痛哭……

颜真卿(709年—785年)历任监察御史、平原太守、史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公,世称“颜鲁公”。(公有领域)

颜真卿去世不久,他的仙化传奇便在民间流传起来。中唐文人韦绚的《戎幕闲谈》中就有颜真卿尸解成仙的记载。家人迁葬时,发现棺木朽败,而他面容如生,手脚柔软,髭发青黑,握拳不开,指甲透过手背……抬棺材时感觉越来越轻,打开一看,一口空棺而已。唐末的《仙传拾遗》、宋初的《太平广记》都有类似叙述。在道教神仙传记《历世真仙体道通鉴》中,位列仙班的颜真卿“是北极驱邪院左判官”,被尊崇为道教雷部的神灵,负责驱恶鬼邪魔。(延伸阅读:吕洞宾的故事(一)

儒家典范何以成道教神仙?一切其来有自。在三教并立又融摄的唐朝,文化艺术的创作和审美离不开儒释道的滋补及深广影响。书法家颜真卿不仅儒家文化底蕴深厚,还有着仙风道骨的超然。

佛寺书生 开元进士

颜真卿的家学渊源,其五世祖颜之推在《颜氏家训》中,敦敦教诲子孙后代恪守耕读传统和清正家风。他的祖上皆工书法,母亲也写得一手好字。幼年丧父的真卿恭孝聪慧,刻苦自立。他用木棍醮黄泥水在墙上练字,不忍烦忧拉扯着一群孩子靠亲戚接济的寡母。在考取进士之前的十余年,他基本上是在山林佛寺内寄宿读书的。晨钟暮鼓,清风明月,在简洁安定中扎实用功。18岁那年大病一场,因服食北山君道士的丹药而痊愈。北山君叮嘱他:你是有仙籍的,不宜沉迷宦海。颜真卿自此“常留心仙道”,也看了些佛道典籍。

颜真卿早期楷书代表作《多宝佛塔碑》,恭谨诚恳,劲骨丰肌,匀稳挺秀。它是初学楷书最通行的范本。(公有领域)

“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多少人半百之年还在赶考,而26岁的颜真卿一举中第,这位楷书遒美、仪表堂堂的开元(734年)新科进士,与太子中书舍人韦迪之女结为伉俪。在他双喜临门的前后,唐玄宗做了让他印象深刻、甚为轰动的大事,(1)把八仙中的张果老用轿子抬着请入东都宫中;(2)735年将御注的《道德经》颁行天下,令诸州大道观刻石。同年秋,还御注了佛教的《金刚经》。早在722年就先御注了《孝经》,大唐天子遍注儒释道经典,象征着(用宰相张九龄的话来说)“三教并列,万姓知归……万殊一贯,三教同归”。

颜真卿参加吏部铨选,以“三判优”擢拔,授秘书省著作局校书郎。母亲去世,他辞职回乡守孝三年。后来,颜真卿又在“博学文词秀逸科”考试中及第。天宝初年,他由京兆府醴泉县尉升任长安县尉。39岁的颜真卿担任监察御史时,平反了五原郡多桩冤假错案,恰逢当地久旱降甘霖,五原百姓亲切地称之为“御史雨”。

中原大地烟雨江南

天宝十二载(753年),因得罪宠臣杨国忠,颜真卿被远远地贬出了长安,到山东德州平原郡当太守,平原郡是范阳节度使安禄山管辖的地盘。颜真卿敏锐地察觉安禄山图谋不轨的迹象,修城存粮,早早做好了防备。这段时间写的《东方朔画赞碑》刚健雄浑,遒劲严正,为颜碑中的珍品。不久安史之乱爆发,他统帅20万大军抵抗,河朔诸郡皆视他为国之长城,“颜平原”的名号由此而来。758年秋,颜真卿仅寻到侄子季明的头骨和堂兄杲卿的足骨,他一气呵成地写下了天下第二行书《祭侄文稿》,国殇家痛的斑斑血泪,悲怆忧思溢于字里行间,震撼人心。

颜真卿的行书《祭侄文稿》局部。(公有领域)

随着大唐国运的由盛而衰,颜真卿的仕途也充满坎坷。不阿谀权贵、不曲意媚上的耿直忠臣,并不能见容于朝廷,甚至被宰相元载诬为“诽谤时政”。从安史之乱前夕就开启的贬谪外放模式,在他的后半生频繁上演,从45岁到70岁,(查其年表,细数一下)他总共被贬了9次。长途颠簸,舟马劳顿,足迹遍及山东、河北、陕西、山西、四川、江苏、湖北、江西、浙江……

“君子之仕,不以位尊为荣,而以尽职为贵。”他告诉孩子,“尽职者无他,正己格物而已,忠君爱民而已。”冥冥中似乎有股神秘的力量在牵引,每到一处,他总要前往佛寺道观,去清静放空,向高僧大德学禅问道,那种一见如故的天然亲,与青少年时期的经历有关,也许还有累世因缘,他结交了许多僧人道士。他与名僧严峻“一言相契,胶如漆也”。他与东林寺的熙怡大师是常在一起谈经论道的“参禅之侣”。他对道教上清派(茅山宗)宗师李含光(又称玄静先生)仰慕已久,钦其至德、深通玄微。本想宅心山林,无奈王事不遑,身不由己,他致书表达诚意,李含光(令弟子回信)鼓励颜真卿的“超然之志”,身居官场,也可潜心隐修。(延伸阅读:三人同梦为证 一代文豪苏东坡的前世竟然是……

书法是他修身养性的主要方式,澄心养神,元气丰沛。负阴抱阳,正奇相生,纵横有象,行云流水。心手相应,翰逸神飞。书道相通,道艺合一。他年轻时曾两次辞官拜书法家张旭为师,张旭传授十二笔法,还要他从大自然和生活中观察体悟,用笔当如锥画沙,使其藏锋,力透纸背。走遍大江南北,他见到很多古代碑刻,向前辈名家学习的同时,也很注重从民间吸取营养。书僧怀素拜会颜鲁公,真卿讲到自悟的“屋漏痕”笔法,怀素大受启发,敬佩不已。真卿赞曰:“开士怀素,僧中之英,气概通疏,性灵豁畅。”怀素成为继张旭之后又一位草书大家。

历职抚湖 成果丰硕

贬谪江南的岁月,远离朝堂的政治漩涡,耳顺之年的颜鲁公崇道礼佛,寄情山水,心境旷达,过得充实又自在。如他《咏陶渊明》所描绘的:“手持山海经,头戴漉酒巾。兴逐孤云外,心随还鸟泯。”在抚州的公务之余,他游访仙山,不遗余力地保护当地道教文化遗迹,撰写了大量道教碑文,如《华盖山王郭二真君坛碑铭》、《魏夫人仙坛碑铭》、《华姑仙坛碑铭》、《桥仙观碑记》、《麻姑仙坛记》等等。

大历八年(773年)正月,颜真卿走马上任湖州刺史。他征辟德才兼备的幕僚,把政务处理得井然有序,境内晏然。他还主持编纂了360卷的辞典兼韵书——《韵海镜源》,召集儒释道三教58位贤哲精英共襄盛举。从28岁做校书郎起,他就开始陆续编写此书,历经战乱、颠沛辗转,在抚州任上已成规模,最后能在湖州找到一大群友人删繁补阙、修订收尾,他非常舒心快意。

颜真卿是湖州雅集唱和的灵魂人物,他也有逸兴飞扬、逍遥洒脱的一面。此为《晩笑堂竹庄画传》颜真卿像。(公有领域)

在编纂过程中,吸纳汇聚在颜真卿周边的人越来越多,江东文士、州县属吏、北方寓客、僧道隐士……逐渐形成了近百人的文化圈。他们经常在一起诗酒唱和、泛舟登山、寻幽访胜、品茗听琴,内容丰富多彩,个个优游潇洒。《全唐诗》收入了大历年间湖州诗会的联句就有53首,诗僧皎然、茶圣陆羽和萧存、陆士修、李萼、裴澄等名士才俊都是他的得力骨干。

颜真卿在杼山妙喜寺东南为陆羽建茶亭(三癸亭),“流华净肌骨,疏瀹涤心原。”这是颜真卿与友人月夜啜茶的净化雅逸。他在《赠僧皎然》中写着“倚石忘世情,援云得真意。”又一次聚会联句,皎然曰:“寒花护月色,坠叶占风音。”颜真卿道:“兹夕无尘虑,高云共片心。”

来湖州雅集的贵客很多,有李白的族叔、篆书大家李阳冰,颜真卿所书之碑,多请他用篆书题额,世称“双璧”。还有曾与李白在剡中逍遥吟诗的吴筠,以道教神仙之说著称于世。唐玄宗召其入朝,令待诏翰林。他预知天下将乱,还是归隐了山林。在岘山与众人联唱酬和后,吴筠辞行,颜真卿为其设宴送别,皎然在《奉同颜使君真卿清风楼赋得洞庭歌送吴炼师归》中感叹:“吴兴太守道家流,仙师远放清风楼”,可见,常与皎然静坐参禅的颜鲁公还是道家渊源更深啊!

吴筠身后的遗文是颜真卿整理并藏于密府的,如果不是心有灵犀的高度契合、非常值得信赖的人,怎能担此重托?!吴筠《神仙可学论》中强调心性的修炼,应当守静去躁,切不可纵欲,保精养气以和神,表里兼济,形神俱超。因忠孝贞廉而死者,亦能登入仙格。

大历九年八月,玄真子张志和驾扁舟而来,与颜真卿结成莫逆之交。“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弃官渔隐的张志和修仙学道,不仅惬意洒脱的《渔父词》脍炙人口,而且绘画、吹笛也很高妙。他的水上漂与乘鹤飞,更令人惊叹不已……

在这样的环境氛围中,颜真卿道学修炼日渐精深,书法艺术也炉火纯青。养生有术的他,年过古稀依然神采奕奕,身手敏捷。

颜真卿晚年书法古朴苍劲,风神高迈,宽博豁达。图为他71岁撰写的《颜勤礼碑》局部。(公有领域)

临危受命 笃定慈悯

值得一提的是,他在湖州终于了却心愿,把《天下放生池碑铭》立于骆驼桥东。从759年任昇州(南京)刺史时,他就撰写此碑,唐肃宗诏天下诸州共建放生池81处,(今南京乌龙潭公园便是现存的一处)。15年间,他三度书碑,两度奏表,为何如此重视呢?安史之乱8年混战,人口减半,生灵涂炭,盛唐不再,人们内心的创伤难以愈合。那种血腥残酷、哀鸿遍野,没有经历过的年轻人难以想像。无知狂妄的杀戮罪业滔天,放生护生的慈悲善举功德无量,佛教的因果轮回真实不虚。他参加超度亡灵的仪式,祭奠先人,他为众生祈福,写经书石……大历十二年(777年),他成为慧明法师的菩萨戒弟子。他曾三次上书要求退休,但没得到恩允。

建中四年(783年),藩镇之乱愈演愈烈,形势岌岌可危。朝廷派75岁的颜真卿亲赴敌营宣诏劝谕叛将李希烈,奸相卢杞排除异己的伎俩,德宗皇上竟然也同意了。这是把本该颐养天年的四朝元老往火坑里推啊!朋友们劝他别去。真卿曰:“君命也,将焉避之!”早已彻悟生死的他,临危受命就坦然赴命,笃定而慈悯。颜真卿被囚禁两年遭缢杀,其忠贞凛凛感动了不少将士,于是毒死李希烈,率众归唐。

传奇神迹

他的仙化传奇由中原向江南飞速传开了,多地民众感念其德,纷纷建庙奉祠,向这位命运多舛的忠义之士致敬,祈愿他摆脱尘网、离苦得乐,不少人坚信他已成神。

不仅交往甚密的诗僧皎然认为颜真卿是“道家流”,“鲁公好仙术”也是王世贞(1526—1590年)等后世文人的印象。从他与李含光、吴筠、张志和等人的交往中,可以一窥唐代道门中人的潇洒风采,他寻访仙踪,撰写了大量道教修炼碑文,对羽化飞升的神迹尤为向往。“至晋惠帝元康二年二月一日,彩云连昼,仙乐喧风,二真君乃骖鸾驾鹤,冉冉上升。”(《华盖山王郭二真君坛碑铭》)“真卿幸承余烈,敢刻金石而志之”,这是他在《麻姑山仙坛记》结尾的肺腑之言。

仙山楼阁图
颜真卿撰写了大量道教修炼碑文,对羽化飞升的神迹尤为向往。图为宋佚名《仙山楼阁图》。(公有领域)

颜真卿一生儒释道兼收并蓄,不同时期各有侧重,从其书风变化可见一斑。以儒立身,由儒入道,儒道互补,佛道兼修。最终摆脱了地球引力的红尘浊重,得道成仙。也许就是带着任务下凡,又回归仙界了,留下垂范后世的非凡经历和颜体书法。

在颜真卿仙逝的第9年,也就是贞元十年(794年)11月12日,大唐发生了一件震惊朝野的神奇事。果州(今四川南充)27岁的女道士谢自然在金泉道场白日飞升,当时有数千人围观欢送,刺史李坚上奏朝廷,唐德宗还下诏褒奖了呢!◇

参考资料:
《新唐书‧颜真卿传》,《旧唐书》,《资治通鉴》
朱关田《颜真卿年谱》
吉川忠夫《时事只天知——颜真卿传》
唐玄宗御注“三经”述评(王双怀)
唐玄宗注《金刚经》与唐朝三教合一政策的形成(徐新源)
唐代道士吴筠的仙道思想(庄宏谊)
湖州味道|颜真卿的湖州时间轴和朋友圈(上、下)(思苇)
颜真卿记录的道教史迹(王宗昱)
唐德宗《敕果州女道士谢自然白日飞升书》

责任编辑:李梅@#

推荐阅读: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源起于远古的神话。神话研究学者王孝廉先生说:“神话是民族共同的梦”,颇有深见。
  • 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的宇宙逐渐衰老,一点一滴的失去生命力。不知经过多少亿万年之后,大地变得枯萎残破,一片荒凉。盘古所化生的人类,也已经凋零殆尽。一日,美丽的女娲女神翩然到来,她漫步在寂寥的原野中,感受到一股凄凉的孤独。她心念一动:“这原本是个美好的世界啊!的确该为这世界再添生命了!”
  • 在女娲造人之后,亦不知经历多少迢远的时间,一日,一声轰然巨响,支撑天顶的天柱断裂,无极高远的天空崩塌而下,天顶破了一个大洞,霎时星空漆暗,陨石滚滚坠地,翕尘扬沙,席卷远近。
  • 岳阳楼
    《岳阳楼记》就像一个巨大的文学磁场,吸引、感染着接触到这篇文章的读者。现在想来,如果没有巴陵郡守滕子京独具慧眼地对范仲淹的约请,后人就读不到这篇绘声绘色描写浩渺的洞庭湖变幻无穷的风光、迁客骚人对洞庭湖的不同感受、最后又转化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千古浩叹的美文。
  • 民间过大年前有祭灶神的风俗,祈求福禄临门。在东汉时,“天下无双,江夏黄童”的孝子黄香却“不祭灶”,到底是怎回事?而且,他从一介贫民转身为得皇上赏识尊重的贤臣,掌管国家枢机要务。这样的福分从何而来呢?
  • 明孝宗弘治二年追赠于谦为“特进光禄大夫、柱国、太傅”,赐谥“肃愍”。明神宗万历十八年改谥“忠肃”。于谦蒙冤于一时,却万世不泯,忠心义烈,与日月争光。
  • 《书经‧大禹谟》有句话:“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意思是说,自满会招致失败,谦虚会得到益处,这是自然的规律,普遍的真理。而耿直敢言的伯宗,却无法遵从。不过伯宗的妻子却深知此理,后人称赞伯宗妻子知“天道”,从而保全了儿子的性命。
  • 明孝宗弘治二年,朝廷追赠于谦为特进光禄大夫、柱国、太傅,谥号“肃愍”。浙江巡抚傅孟春认为“肃”之一字,未足以尽于公之良惠忠贞,为此具疏。
  • 一日,浙江盐台姚舒因历吴山,见行人伍公,即春秋时伍子胥也。复过褚堂见仆射褚公,即唐时褚遂良也。来至栖霞岭见武穆王岳公,即宋岳飞也。特谒三台山赡于肃愍公祠。姚舒观四王公之忠节,皆祠于杭。欲共建一坊,一可以共播休烈,一可以励后观瞻。后坊成,名曰“忠节坊”。
  • 明宪宗成化年间,于谦之子于冕获赦,于冕上疏为父于谦平反,宪宗亲自审理,并下诏予以平反。明孝宗弘治二年,明孝宗追赠于谦为特进光禄大夫、柱国、太傅,赐谥“肃愍”,钦赐在墓边建祠堂,题为“旌功”。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