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曾子的母亲与谎言

font print 人气: 36
【字号】    
   标签: tags: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纪元1月15日讯】在孔子的学生曾参的家乡费邑,有一个与他同名同姓也叫曾参的人。有一天他在外乡杀了人。顷刻间,一股“曾参杀了人”的风闻便席卷了曾子的家乡。

第一个向曾子的母亲报告情况的是曾家的一个邻人,那人没有亲眼看见杀人凶手。他是在案发以后,从一个目击者那里得知凶手名叫曾参的。当那个邻人把“曾参杀了人”的消息告诉曾子的母亲时,并没有引起预想的那种反应。曾子的母亲一向引以为骄傲的正是这个儿子。他是儒家圣人孔子的好学生,怎么会干伤天害理的事呢?曾母听了邻人的话,不惊不忧。她一边安之若素、有条不紊地织着布,一边斩钉截铁地对那个邻人说:“我的儿子是不会去杀人的。”

没隔多久,又有一个人跑到曾子的母亲面前说:“曾参真的在外面杀了人。”曾子的母亲仍然不去理会这句话。她还是坐在那里不慌不忙地穿梭引线,照常织着自己的布。

又过了一会儿,第三个报信的人跑来对曾母说:“现在外面议论纷纷,大家都说曾参的确杀了人。”曾母听到这里,心里骤然紧张起来。她害怕这种人命关天的事情要株连亲眷,因此顾不得打听儿子的下落,急忙扔掉手中的梭子,关紧院门,端起梯子,越墙从僻静的地方逃走了。

以曾子良好的品德和慈母对儿子的了解、信任而论,“曾参杀了人”的说法在曾子的母亲面前是没有市场的。然而,即使是一些不确实的说法,如果说的人很多,也会动摇一个慈母对自己贤德的儿子的信任。由此可以看出,缺乏事实根据的流言是可怕的。

面对谎言,人们常有三种反映,有人担心眼前利益受到伤害而害怕受骗,有人当很多人都在重复同一个谎言时不加思索地就相信了,也有一些所谓的聪明人除了相信自己什么都不信。其实,不论哪种人,当谎言被蓄意者堂而皇之地不断重复时,只凭一点处事的经验和聪明都很难跳出自己所处的环境而真正明辨是非。这大概就事中国大陆媒体上的谎言可以登大雅之堂的原因吧。

《明心网》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晏子是齐国宰相,他辅佐齐王把齐国治理得井井有条。晏子手下有一位名叫高缭的,为官三年,从没做过什么错事,可是有一天,晏子却把高缭给免职了。晏子左右的人感到奇怪,觉得晏子这样做未免不合情理,于是,他们劝阻晏子。有的说:“高缭侍奉先生三年,对先生向来都是言听计从,并没出过什么差错呀。”有的说:“按常理,高缭做满三年,又没有过错,先生理当给他一定的爵位才是,怎么反而把他辞掉呢?这好像说不过去吧!”
  • 看《康熙王朝》时,当看到小康熙玄烨在父亲顺治皇帝面前熟背《师说》之时,我想起了康熙皇帝以诗下旨的一段趣事。
  • 墨子在经过一家染坊时,看见工匠们将雪白的丝织品分别放进热气腾腾的染缸里,浸泡良久后取出,再晾晒时就变成不同颜色的织物了。工匠们工作得十分辛苦而认真。
  • 师旷是春秋时晋国著名音乐家,字子野(当时地位最高的音乐家名字前常冠以“师”字)。冀州南和(今河北省南部)人,一说为山西洪洞村人。活动时期为公元前572-532年晋悼公、晋平公执政的时期。汉代以前的文献常以他代表音感特别敏锐的人,史称“乐圣”。
  • 清康熙好私访,是出了名的。传说一天上午,他摘掉金龙冠,脱去黄龙袍,头戴瓜皮小帽,上面还有个红疙瘩揪儿,穿着长袍,旬罩马褂,漫步在五台山台怀镇杨林街上,真象一位有钱的大掌柜。
  • 齐桓公决心广纳贤才,他命人在宫廷外面燃起火炬。然而,火炬燃了整整一年,人们经过这里时,除了发些议论或看看热闹外,并无人进宫求见。
  • 武则天临朝执政时,恒州鹿泉寺有个僧人叫净满,他有很高的道行,受到其他僧人的嫉妒。有人偷偷地画了张画,藏在他的经书夹里,画的内容是有个女人坐在高楼上,而净满则在一旁弯弓搭箭要射这个女人。然后又让他弟弟到皇宫里去告发。则天女皇得知之后大为恼怒,命令御史斐怀古审办此案,要对净满施行杀戮。裴怀古坚持明断,没有屈从女皇的意旨。
  • 从一开始就把握正直的标准,以便永远按这样的标准选贤任能。管仲虽然说的是编栅栏建马棚的事,但其用意是在提醒齐桓公,要把编栅栏选料与兴社稷用人联系起来。
  • 师旷是春秋时晋国著名音乐家,师旷是盲人,常自称“暝臣”“盲臣”。汉代以前的文献常以他代表音感特别敏锐的人,史称“乐圣”。
  • 清康熙好私访,是出了名的。传说一天上午,他摘掉金龙冠,脱去黄龙袍,头戴瓜皮小帽,上面还有个红疙瘩揪儿,穿着长袍,旬罩马褂,漫步在五台山台怀镇杨林街上,真象一位有钱的大掌柜。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