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书家——怀素

font print 人气: 4
【字号】    
   标签: tags: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纪元3月8日讯】
怀素,唐玄宗开元十三年(725年)——唐德宗贞元尤年(公元785年),终年61岁。字藏真,僧人,俗姓钵,长沙人,幼时出家。好饮酒,每当饮酒兴起,不分墙壁、衣物、器皿,任意挥写,时人谓之“醉僧”,是继张旭之后的又一大草书家,有“颠张醉素”之称。他的草书,出于张芝、张旭。唐吕总《读书评》中说:“怀素草书,援毫掣电,随手万变,宋朱长文《续书断》列怀素书为妙品。评论说:“如壮士拔剑,神彩动人。”

怀素小时候家里很穷,年少时就出家当了和尚,诵经坐禅等佛事之余,他对练字产生了兴趣。因为买不起纸张,就找来一块木板和圆盘,涂上白漆书写。后来,怀素觉得漆板光滑,不易着墨, 就又在寺院附近的一块荒地,种植了一万多株的芭蕉树。芭蕉长大后,他摘下芭叶,铺在桌上,临帖挥毫。

由于怀素没日没夜的练字,老芭蕉叶剥光了,小叶又舍不得摘,于是想了个办法,干脆带了笔墨站在芭蕉树前,对着鲜叶书写,就算太阳照得他如煎似熬;刺骨的北风冻得他手肤迸裂,他还是在所不顾,继续坚持不懈地练字。他写完一处,再写另一处,从未间断。这就是有名的怀素芭蕉练字。

他勤学精研;又用漆盘、漆板代纸,写至再三,盘板都穿,秃笔成塚,以“狂草”出名。“运笔迅速,如骤雨旋风,飞动圆转,随手万变,而法度具备”。前人评其狂草继承张旭又有新的发展,谓“以狂继颠”,并称“颠张醉素”。对后世影响也很大。怀素晚年草书趋于平淡。

他存世草书墨迹很多,著名的有《东陵圣母帖》、《论书帖》,是含有章草笔意的优秀作品;《苦笋帖》、《千字文》和《自叙帖》,均为狂草,笔势狂怪怒张,神彩飞舞,可以说是着力的佳作。

转载于世界艺术网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寒山寺位于苏州市姑苏区枫桥镇,坐东朝西,面对古运河,在晨曦一抹或暮色苍莽之时,于湖水岸边听得入耳的木鼓钟声不觉令人感叹天地悠悠的怀古幽思,人人不由自主的吟唱唐代诗人张继的千古大作《枫桥夜泊》
  • 倘若欣赏一个人,应当如何赞誉?在众多的誉美之辞中,诸如:以玉树临风形容倜傥之士;以云中白鹤形容隐士高洁;以璞玉比喻有潜质而未经雕琢之人;亦或如瑶林琼树,比喻一个人容貌才智出众,犹如风尘外物……除此之外,还有一种赞誉,即以镜喻人,百代流芳。
  • 在水浒故事中,每当豪杰出场,必有诗文介绍其名号与绰号。唯独武松出场时,绰号一直空悬未着。
  • 古代的史家并不避讳将神奇的预言采撷入史,三国相关的史料中,关于预言的记载很多,其中不乏采自谶纬之言。
  • 齐国左相出访鲁国,他那豪华的车子引起了人们的注意。鲁国大夫叔孙豹善于预测,当即预料了左相的结局。宴会上,齐国左相举止失礼,叔孙豹辛辣地讽咏道:“相鼠有皮,人而无仪!人而无仪,不死何为?”看那老鼠都还有张皮,这人却没有礼仪,不死还等什么?如此辛辣的讽谏,齐国左相做出了怎样的回应?
  • 《三国演义》开篇第一回,以“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观点,概说东汉末年由一统江山分裂为三国鼎立的局势。然而,历史大局的演变,真的是“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结果吗?
  • 汉灵帝熹平五年(公元176年),一日,沛国谯县的天空中,一只散发着金黄光芒的黄龙,轻盈矫捷地遨翔天际。百姓们纷纷举头注目,大感惊奇,消息也不迳而走,传到了京城。
  • 西汉末期开始,民间就流传着一则语意不明,扑朔迷离的预言:“代汉者,当涂高也。”
  • 西游记
    八戒相貌欠俊,怕吓着众人,于是嘴拄着墙根,死也不动。悟空见朱紫国挂了皇榜,于是念声咒语,揭了皇榜,悄悄塞到八戒身上。国王久病不愈,难道需要“八戒”?悟空进宫给国王治病,他的孤拐脸把国王吓得战战兢兢,为何悟空说他一千年也好不了?悬丝诊脉、三折肱又有怎样的含义?重温西游故事,试探其中寓意。
  • 西游记
    经过繁华的闹市,向来嘴馋的八戒却与美食失之交臂,这其中有哪些寓意?悟空与八戒携手买调和,看似日常生活化的描写,是否有什么隐喻?换个角度看西游,会发现不一样的义趣。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