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泯恩仇》三、入住阁楼

陈沅森
font print 人气: 9
【字号】    
   标签: tags:

那是上一世纪70年代初,宾伯骏以房换房,住进了麻园湾86号,在那里一住16年。

宾伯骏“家庭出身不好”,高中毕业时尽管成绩优异,因“政审不合格”,被排除在大学院墙之外。跌落社会底层之初,他在小学、中学当了两年代课教师。目睹知识份子地位低、工资少,运动来了,老是写检查挨批判,便决心跳出“臭知识份子牢笼”,学一门手艺,跻身“响当当的工人阶级队伍”。

在那个极左年代,穿着油亮工作服、一身脏兮兮的工人,比衣冠楚楚的知识份子,吃香得多。只要身怀一技,能解决生产中某方面的实际问题,随便走到哪里,都会受到欢迎,受到尊敬,工资也高得多。更为遂心的是,工人参加各种政治运动只是走走过场,开会发个言,表表态,“坚决拥护”就行了,没有人来穷根究底,没有人来批判你。因此,许多沦落社会底层的大、小知识份子,进入各行各业后,都争着学手艺,当工人。

俗话说,“七十二行,钳工为王”,于是,宾伯骏选择了学钳工。他放下身段当学徒,白天黑夜,苦钻苦练技术,不懂的向书本请教,不会的问老师傅,“应知”(理论)和“应会”(操作技术),都飞速长进,短短三、五年,便成为能够独当一面的高级模具钳工。

时间过得飞快,到了谈婚论娶的年岁,宾伯骏却总是“婚姻未动,缘分未到,芳草难寻”。尽管他有文化,有技术,性格开朗,多才多艺,也勇于追求。但那个极左年代,姑娘们头脑里的观念是:“嫁给一个出身不好的,等于判了无期徒刑,将永无翻身之日”。城里姑娘没指望,不得已,宾伯骏求其次,娶了个乡下小学教师,生了一个“黑市女儿”。(注1:)

结了婚,生儿育女,具体问题便一个个来了,首先是住房问题。宾伯骏原来租住的是一间8平方米的斗室,又黑暗又潮湿,放一张床,一张书桌,便没有多少回旋余地了。

婚后,妻子仍在乡下小学教书,女儿寄放在岳家。只有节假日,她们才进城,在这个狭窄的小窝里,对付两、三天。宾伯骏患有风湿性关节炎,怕潮湿,平时基本上没在自己家里睡,总是这个朋友家睡十几晚,那位亲戚家歇半个月,生活如同“打游击”。

不得已,他到房地产公司去登记换房。一间又黑又潮的斗室,能换到什么好房子呢?试一试吧,也许有人愿打愿挨。这间斗室还是有优势的,它地处城市中心,出门就是繁华路段,百货公司、文化宫、电影院……喜爱热闹的人,也许看得中。登记不久,一位单身汉看中了,愿意用麻园湾18平方米的阁楼调换。宾伯骏实地考察:楼房无潮,对关节炎没有影响;房子比现在的宽大;邻近郊区,空气新鲜;环境优雅、安静……双方很快在房产公司办好租约互换手续,择日搬家。1970年的某个秋日,宾伯骏搬入了麻园湾86号。

这是一间什么样的阁楼呢?

麻园湾86号院内两栋房子,是原国民党省党部某高官的公馆。1949年,房主南逃后,房屋被人民政府没收,划归房地产公司管理。东、西两栋公馆,大小、结构一模一样。每栋四间正房,住进了四户人家;后面两间杂屋,安排了一户;毁掉前花园,新起两间屋,安排一户。三间阁楼,原是堆放杂物的,高度只有2米零,窗子较小;楼板单薄,只要走动,便活闪活闪。最初没安排住人,后来住房紧张,又安排了两户,先来的占了两间,后到者便只有一间了。这样,一栋公馆房,原住一户人家,现在挤进八户。八户人家,挤在一间十多平方米的厨房里,每家只有一个放小煤炉的位置。炒菜时,油烟满屋,呛得人无法吐气。没有放桌子案板的位置,油盐碗盏都要搬来搬去。男女共用的公共厕所,两个蹲位,天天早上要排队……但就是这样的住房,能够拥有一间,都是令人羡慕的。许多人,连这样的房子都没有哩。

这间阁楼,天花板和四周墙板,都是木板钉成的。原住户粘贴的墙纸已经发黄,许多地方已经破烂。为了把新居打扮得漂亮一点,迎接妻子进城过国庆日,宾伯骏决心将四周墙板和天花板,新贴一层白纸。星期天下午,他调好浆糊,站在凳子、桌子上,一个人耐心地、艰难地粘贴着。

他的房门敞开着,“一板之隔”的邻居小何、小唐夫妇(占住两间阁楼的),一早带着两岁的儿子,走亲戚去了。

宾伯骏粘贴好一张白纸,听到楼梯响,回头一看,一位十五、六岁的少年站在门口,微笑着。

他回报一个微笑,问道:“有事吗?”

少年摇摇头说 ;“没事,妈妈叫我来帮你贴墙纸。”

“哦,你不做作业?不出去玩?”

“我没有读书了,在棉纺厂学徒,今天休息。”说着,这个机灵小伙子便进房来,不待吩咐,拿起毛刷,帮忙粘贴墙纸。

宾伯骏上午买了一卷白纸回家,在楼下锁单车时,一位四十多岁的中年妇女主动和他搭话,他便告诉她,准备粘贴墙壁。他听人们称这位慈眉善目、已经发福的中年妇女为“谭妈妈”。

谭妈妈说:“我家有面粉,有钵子、毛刷,你要浆糊,来调就是。”但宾伯骏已经买了面粉,便借她家的钵子、毛刷,在她家的煤炉上,调好了浆糊……

“你是谭妈妈的儿子吧,叫什么名字?”

“我叫谭文武,小名‘四毛’。”

就这样,宾伯骏和谭四毛认识了,后来成为忘年交。关系密切后,结下了一生不解之缘。

不要小看这小小年纪的谭四毛,做事利索,精益求精,有他帮忙,粘贴墙纸的进度加快一倍多,两人很快打扮出一间洁白如新的房间。

……待续

(注1:)“黑市女儿”——当年政策规定,男方是城市户口,女方是农村户口,子女应在农村上户口。但一般农村排外,不按政策办理。于是,这些子女便没有户口,没有口粮,需购买“黑市粮”吃,因此,这类人叫“黑市儿女”,又叫“黑人”、“非洲人”。(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