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思尼采,我想尼采,我说尼采

巫石吉
font print 人气: 201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2月28日讯】最近读了尼采的哲学思想,他在普遍性的哲学思考原则中,尼采只确立两点:

ㄧ、要有健全的生命本能。

二、要有超越的精神追求。

本能和超越,生命哲学发挥了前者,存在主义发挥了后者。

曾经在彰化师大图书馆阅读到一位哲人对尼采的评价:“现代生命哲学的领航者。”

对于健全的生命本能,与叔本华探究人类基本欲望的本质如岀一辙,但尼采更重视超越的精神追求的超越性,强调人的心灵是需要超越的。

就像弘ㄧ大师的心灵修练层次,是由物质到精神,由精神到灵魂层次。弘一大师偈语说的:“华枝春满,天心月圆。”是一层一层堆砌上去的,由物质到心灵至灵魂层次,一般人不太容易进到灵魂境界。我看过一部电影“王者天下”,剧中的男主角因为奋勇杀敌,被国王召见慰勉,国王谈到“你的灵魂要由自己来决定”,自己才是伟大心灵的最大影响者,虽然世俗的纷纷扰扰困惑着你,生活中的酸甜苦辣牵绊着你,但别忘了,一生只有一回,你的心灵由你决定,你的灵魂由自己升华。

对于尼采诗人般优雅优美的哲学笔触笔感,有如呼吸秋天山林里的空气一般,幽静的和风,清新的气围环绕在飘渺凌空的云雾中。

尼采在文稿中的一段话说到:“谚语说得好:‘人的宝藏隐藏在其心灵深处。’”心灵所潜藏的知识就像蜜蜂窝一样,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犹如展翅飞翔的蜜蜂,喜好采集蜂蜜,人的心灵特性也是一样,我们永远在追寻当中。心灵唯一在意的,就是渴望采集些东西回蜜蜂窝。至于其他所谓生命是要累积经验,有谁真正在乎?或有时间去在乎?”

从这一段尼采的话里,探讨人生各种理想境界,均要以人生的超越与提升来结束,尼采的说法正好引领我进入更高的精神层次,似乎与弘一大师偈语说的:“华枝春满,天心月圆。”是一层一层堆砌上去的,由物质到心灵至灵魂层次,一般人不太容易进到灵魂境界。

虽然很难提升升华到灵魂境界的层面,然心向往之,我一直在思考ㄧ个问题,由物质到心灵至灵魂层次,灵魂境界达到了,还是要回归物质层面,这里便有了我称为“心灵三部曲的循环。”

不要一昧的只想着尼采的思想,也不要只是想往灵魂层次迈进,当下就是物质,肚子饿了要吃饭,但是升华后的吃饭滋味不ㄧ样,那是知足圆满的幸福味道,这样的想法就是心灵精神的层面,古人说:“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这里有一种形而上的哲学思维,因为修炼下的功夫还不够,不足以像孟子说的:“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慢慢地有达到灵魂层次的气味,但平凡的我们常常不自觉,因为心不在此,无法像南怀瑾国学大师说:“精思入神”的形而上哲学智慧挺进。

尼采的生命观中,认为上帝已死,及现代性虚无主义的危机中,而提出:

(1)权力意志(The Will to power):人可以靠着自己的生命力量提升自己。生命是追求权力、力量意志的表现,“存在就是把生命力表现出来!”

(2)自我超越(self-Transcend):人应当不断的超越自我,展现生命力及意志力。

(3)超人(overman):超人是大地(存在)的意义,地球的意义就是要等待超人的出现。人是动物与超人之间的过渡性物种,超人是物种进化的最终目的,也是人存在的目的与意义。尼采这方面的思想深受达尔文进化论思想影响。

此外,在上帝离开后,尼采所搭建的新世纪价值城堡《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便是以(1)人生经验的三种变形(2)超人思想(3)永世轮回三个主要建筑结构。

我们从历史的观点远远端视尼采这座城堡,这座城堡显然是自文艺复兴运动到启蒙运动以来,传达人类“进步信念”最为庞大的城堡了,特别是在19世纪欧洲一系列大战后,欧洲人对于他们从启蒙运动发微的进步观念产生了根本上质疑的同时,尼采及时建造了这座坚固的城堡,巩固了人们对自我进步的信念。

以“超人”为主要梁柱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在支撑这座庞大的城堡时,也与“人生经验的三种变形”、“永世轮回”这两个一左一右的梁柱呼应交关,前者是超人思想的雏形与准备阶段,超人思想则是对抗后者无奈命运的利器。

像古时候中国祭祀用的毛公鼎,“三足鼎立”的代表着天地人三才,不晓得尼采是否了解中国这种古老的毛公鼎,或者是纯属巧合,我们也不得而知。

这里对于尼采提出“永世轮回”,让自己于去年暑假夜里苦思得到的答案:“人有前世今生来世”,仿佛有着似曾相识之意。

生命会轮回不已,只是我们对于前世的记忆已忘得一干二净,当我们处在当下,经过生老病死而轮回转世到另一个时空,也是对于今生的一切一无所知,习惯性将当下时空定位为“永恒的现在”,前世的已成过去,当下就是最真实的生命,最美丽的人生,好好地活在当下,相信自己,相信生命,相信永恒的迎接崭新的极佳未来,才是对于“永世轮回”的最佳应对之道。

当然为了应证“永世轮回”的思维,也曾到图书馆翻阅有关这方面的相关书籍,但是所得到的并非自己刻骨铭心的感受,那是真诚真心的探究缘分时,得不到答案所激发出来的超越时空的想法,曾经心灵挣扎好长一段时间,百思不得其解后豁然开朗,虽然来生不一定有来生缘,就算遇上了,也不见得感受前世的因缘,但我始终深信,遇上了,就不晚。

透过尼采“永世轮回”的形而上哲学思维,只是更加告诉自己,珍惜当下,藉由积极达观的人生态度,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勇往直前的面对未来的难题。

对于尼采探究“永世轮回”和命运之爱的诠释,只有赞叹,可以想见,尼采经历病痛缠身、最后十余年精神异常的困惑困顿,并没有击倒这位伟大的哲学巨擘。

再来谈谈他对“永世轮回”与命运的看法。

尼采认为人生是命运无限的轮转,这是对于神离开后人在这个世界活动的最终诠释。对于生命中许多不可抗拒的因素也只能以命运的运转来解释。

这样的思考颇为类似希腊神话中西西佛斯(Sisyphus)的故事:西西佛斯因为触怒了神,被罚由山下推一块大石上山;但是大石一旦到达山顶,大石又会自动滚下来,于是西西佛斯只好重新努力推石上山。这个故事着重的地方不在于神和神的处罚的真实意义,而是着重于人生便是这样与命运做永恒的对抗,尽管你放弃或是怯于面对命运,但命运依然会重新降临你身上逼迫你去面对。

在《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第四十四章 最静默的时刻(The Stillest Hour)〉中,查拉图斯特拉尽管如何逃避他必须从人世温暖回到孤独的“命运”,并且在与命运的对话(即神秘的声音)中,不断地编了许多的借口以逃避孤独的命运(这里可以看出查拉图斯特拉依然存在着属于人类的本性),但最后他依然独自离去,独自面对自己所必须存在从人世到孤独,孤独到人世的命运轮回。

尼采在《永恒轮回》中谈到一段话:“它在永恒的生成变化中‘肯定自己,祝福自己是永远必定回来的东西,是一种不知满足,不知厌倦,不知疲劳的迁化’。”又说:“生存的永恒沙漏将不断重新流转,而你这微尘的微尘与它相随。”

在尼采写的代表作《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中,查拉图斯特拉听到一位预言家如此预言:“一切皆虚空,一切皆相同,一切皆曾经有过。”查拉图斯特拉说:“万物消逝,万物复归;存在之环永远循环。万物死灭,万物复兴;存在之年永远运行。万物碎裂,万物复合;存在之屋宇永远雷同。万物分离,万物复聚;存在之环永远对自己忠实。”

存在始于每一瞬间,彼处之球体环绕每一此处旋转。处处是中心,永恒之路是弯曲的。

尼采他试图通过轮回之环,把人与永恒结合在一起。

就像我常在书里说的:“相信自己,超越生命,成就永恒。”很简单,很明了,很清晰,却耐人寻味,如余音缭绕,缭绕不已,落个“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似乎与西方哲学家尼采相互辉映,只是尼采触及的是“千载有余情”的永恒价值,把生命的意义推向高峰,簇拥上顶端。

“千载有余情”这段话是田园诗人陶渊明在诗里对荆轲的评价,“其人虽已没,千载有余情。”我们约略了解的陶渊明,是喜欢喝喝酒,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却不知他内心的鸿鹄之志,表面的困顿是环境使然,那是一般的物质世界,真正的精神层面却是多姿多彩的,这也是后人不断地推崇他的诗意言简意远,言有尽而意无穷。

我对于陶渊明之赞赏,就如同他对荆轲的评价一般的,一千多年过去了,“其人虽已没,千载有余情。”并没有因为他的生活困顿而减低人们对于他的鄙视,相反的,内心由衷地钦佩他的高贵心灵,高尚情操与诗人的灵魂。

人生何其短!也何其长,东方古今的圣贤豪杰何其多,却独独赞叹激赏陶渊明的真性情,真诚流露,朴实的叫人又怜又敬佩,诗人的诗魂,岂是时空就能隔开这段“灵遇一切人杰之秀”的呢!透过“感通无极时空”,我们终能穿透真正智慧的圣贤风范。

昔人虽已远,典型在夙息,真诚真心真意的智慧经典,方能纵横天地宇宙间,像空气、像四季变化地循环不已,这才是真正的理想情操,才是真正的善念的循环,永恒轮回的循环。跟老子说:“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不是有异曲同工之妙。

老子的这段话就是一种循环系统,循环理论。到了庄子将之发扬光大,生命的形而上思维可以突破时空,超越生死。

尼采唯一自痛苦中超脱的时光就是,当他意识到痛苦可以成就他精神的创造力,因而他可以感激痛苦,并且为此感到自傲,他说:“受苦既杀不死我,我只有变得更加坚强。”

在“最大的危险”里,尼采将他认同的人视为最“出类拔萃”的心魂以及“真理的拓荒者”,他并且评道:“就是在这些不安定的心魂中迸发出对‘疯狂’不折不扣的喜悦,因为‘疯狂’有着令人振奋的节奏。”

看了尼采的这段文章描述的内容,很难不被他深深感动与震撼,我终于停下笔来思索他当时可能的内心世界,病魔缠身,处境不顺遂却勇于面对困窘的身心煎熬,尼采在不安定的心魂中迸发出对‘疯狂’不折不扣的喜悦,已经处在精神时好时坏的阶段,因为病痛不只折磨人的身体,还会使人脑的思维产生异常的想法,读尼采的哲学思想需要通透他的内心精神层面,甚至该从精神时有异常的举止行为,去分析他激发潜意识的能量泉源。

我深信这才是尼采真实的面貌,与过人之处,诚如曾国藩所言:“技之精者,不能两工,苦思专一,可与天通。”又说:“精神专一奋苦数十年,神将相之,鬼将告之,人将启之,物将发之。”

只不过,尼采在宗教方面认为“上帝已死”的激烈思维里,确实树敌更多的宗教信仰的大众们,让很多人不能理解他的病痛缠身,处境不顺遂却勇于面对困窘的身心煎熬,又要面对人们异样的眼光,凡此种种,让他最后十二年间处在非常不利于真实生活的困窘中。

我不信仰任何宗教,但是敬天地敬鬼神,可以跟自己的失败挫折相抵抗,不能跟当下时空宇宙的神灵鬼魂形成对峙,那会有异想不到的后果。

尼采不仅跟环境斗,跟天地斗,还跟神鬼斗,这大概是他坎坷人生的最后结局的写照,同样地,也把他的哲学思想激烈精进至无可取代的超越时空的永恒洪流中。

毛泽东晚年曾说:“与天斗,其乐无穷,与人斗,其乐无穷。”似乎也注定了毛泽东妻离子散,破碎家庭的不完全的人生。

海德格尔认为,尼采是一切时代“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而且是西方最后一位伟大的形而上学家。”

弗洛伊德说:“尼采比其他任何活过或者似乎活过的人,更能深刻地认识自己。”

如果以自己的认知,尼采的整个人生,其哲学着手与形而上思维的字里行间,均是血泪与痛苦积累成的篇篇智慧诗章,这已经超越生命所能负荷的容量,无怪乎他必须以更大的磨难—晚年精神的交迫编织成清新而隽永的智慧诗篇,才能将他内心挣扎蕴酿的形而上哲学思维激发出来,转化成其思想,抒发孤独心灵的焦渴,激情强烈而唐突。

这不是一般人所能处之泰然,他心中确蕴藏着一种超越思想洪流的划时代使命,要为自己寻求更真诚真实的永恒人生。

他一生仅仅五十余年便在病痛缠绕中过逝!诚如我们常说的“不在乎生命的长度,要在乎生命的深度与广度,成就永恒的灵魂层面。”

在尼采写的代表作《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中,查拉图斯特拉说:“一切作品之中,我只爱作者以自己的心血所写成者。用你的血去写吧!你将发现那心血便是精神。”

这就是尼采!以几千年来的包袱〈宗教信仰〉,透过他纵横宇宙思维的形而上哲学气魄,天外飞来一笔地划下“上帝已死”的神奇想像,让我联想起科学大家爱因斯坦说:“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重要的是不要停止怀疑。

也许在尼采的思维里,不管上帝也好,神明也罢!他们还不是人的化身,与其信仰这些有血有肉的神灵世界,倒不如相信自己,超越生命与成就永恒来得真实忠诚,我想尼采是朴实的,也是藉由物质到心灵,进而成就灵魂层面。

尼采不仅超越了生命,他更用自己血泪痛苦凝聚的思考去思考几千年来的一切陈旧思维〈宗教信仰〉,试图在他有生之年做个终结,让自己感到汗颜,至少我已设法张大眼睛来看一切,且用心灵灵遇这位哲学巨人不凡的永恒生命,及试图用有限的时间,去创造无限的可能。

 他做对了忠实地对自己的生命负责,诚如他说:“世上没有一帆风顺的事!一个人只有始终忠实于自己,才能取得巨大的成就。”

但他做错了一件事,试图否定宗教信仰的有神论,强调“上帝已死”的真实面貌,就像几千年来的神话“嫦娥奔月”,我们也没有因为美国太空人阿姆斯壮登上月球,就从此改变“嫦娥奔月”的神话地位,似乎,有一点神秘面纱让我们可以想像美丽的嫦娥奔月,那种优雅的古代太空人才具有美的元素,进而形成美的心灵,拥有美的灵魂。

如果都真实化了,似乎就没了美的想像空间了,不是吗?

读者朋友们,“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留待大家多多发挥想像空间,去通透古今哲人不俗的形而上思维。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人真的一定要读书!

    当然,也有人不太旅行,他的生命空间却很开阔,那就要靠阅读了!
  • 二月九日周四下午到中广广播电台接受主持人洁美小姐的访问,介绍我所写的书《成就愿景的八句箴言》,这次准备的很详细,很充足,但是还是大部分派不上用场。
  • 有个问题︰“你相信每个人随便都可以成功立业吗?”
  • 一直以来就是个喜欢读书思考的人,说它是默想也好思考也好。有时会有快乐或忧伤一闪而过,淡淡地不留痕迹。
  • 昨天改了一篇学生写的心得,很欣赏他认真读书思考的态度,希望能持之以恒,阅读思考不要间断,假以时日必有一流的文笔产生。
  • 我觉得文学创作从阅读(Reading)+思考( Thinking)而来,我比喻它们是两个好朋友,或称它们是知己吧!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荀子说:“真积力久则入,学至乎末而后止也。”可不是吗!
  • 前些日子上课时,发现讲桌上多了一瓶矿泉水,原本一瓶矿泉水也没什么,当我问到这是谁的?学生笑得非常开心,这是意料中的事情,此时,有一位学生举手了,我知道这是他掉在地上被同学捡起来的,正当我要拿给他时,看到矿泉水的名称取名为“观自在”,让自己惊讶不已。
  • 阅读思考彻底改变了我生命的品味、生命的心的方向、灵魂的深度;加之,阅读思考写作生活的进行让我的心胸和视野更加宽阔舒朗起来,我努力从个人小我慢慢融入大环境的转变,从个人狭隘的空间向整个人生和社会的触角延伸,试图以更大的心灵境界作一转念转变。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