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人物系列——发明家篇

【风云人物】汉文字的缔造者--仓颉

阿哲
font print 人气: 26
【字号】    
   标签: tags: ,

【大纪元2月9日讯】 相传中国文字是仓颉创造出来的,他是古代伏羲时的史官。后人为了感念他的伟大贡献,从南北朝起就将他和“至圣先师孔子”同时敬奉。

有一次,仓颉登上阳虚山〔现在陕西省雒南县〕看见一只大龟,龟背上面有许多青色花纹。他看了觉得很稀奇,就仔细的研究起来了。看来看去,他发现龟背上的花纹竟是有意义可寻的。于是就想:既然花纹都能表达意思,那么如果把人的想法用一些符号表示出来,岂不是人人都可用来传达心意、记载事情吗?

接着,仓颉看尽了天上星宿的分布情况、地上山川脉络的样子、鸟兽虫鱼的痕迹及草木器具的形状,然后根据自己从大自然观察到的这些景物,描摹绘写了各式各样不同的符号,并且为每个符号定下它所代表的意思。后来他按照自己的心意用符号拼凑成几段拿给人看,经他解说之后,人们倒也能明白他所要表达的意思,于是仓颉就把这种符号叫作“字”。

据说,仓颉造字成功的那一天,发生了怪事:白天下粟如雨,晚上鬼哭魂嚎。为什么下粟如雨呢?因为仓颉造了文字之后,从此人们可以自由传达心意、记载事物了,所以天上下了粟米给人食用,做为庆贺。那为什么鬼魂要哭嚎呢?因为妖魔鬼怪看到人类有了文字、有了智慧以后,就无法再任意地愚弄、操控,也就是它们将要失去衣食父母了,所以只好抱头痛哭了。

仓颉第一次造的字还不是很完备,加上经过蚩尤战乱后文字有了许多的遗漏。而若要广泛垂教,没有详明的文字实在是一大缺憾,于是黄帝召集大臣询问何人能使文字更完备时,有一个大臣回答:“相传六书字法是伏羲时的史官仓颉创造出来的。听说他后来避入阳虚山修道,至今已经不知多少岁了,如果能请他出山的话,文字可兴也。”

黄帝于是准备了马车和货币等厚礼到山中亲迎仓颉,仓颉感于黄帝的至诚,就和黄帝一起下山了。当黄帝问到六书字法时,仓颉说:“星辰象纬、流水落花,即是天地之大文章也。”黄帝听到后知道仓颉可以使文字兴盛起来,因此不但以上宾之礼待之,而且还特地造了一座馆舍让他能潜心研究“天地之大文章”。仓颉为了使后人能更清楚文字所要表达的意思,以利广泛流传,就把文字由古文变为篆书,然后颁行天下。这就是中国流传五千年汉字的由来。

仓颉所造的每个字都有它所要表达的意涵,而外国的文字不管是英文、俄文、拉丁文等都只记录声音,没有任何内涵。因此“汉字”是现今世界上唯一能表意的文字,它的每一笔一画都真实的保留了先民生活的面貌。可以说走进汉字,就等于走入中华文化的堂奥了。

近来随着全球化资讯的发达,人们开始寻求一种世界共通的文字。而作为国际语言,必须用意符不能用音符,因为各种语言千差万别,只有表意文字人们才能容易理解,所以越来越多的目光投向了汉字。

可是令人遗憾的是:中国共产党将汉字改为简体字后,使汉字大大地失去了它原有的内涵。今天中国大陆通用的简体字,既不是表意文字也不是拼音文字,所以其实是没有任何意义的。把传统汉字变异成“简体字”,实际上就是在割断中华民族五千年历代相传的文化血脉,同时也种下了道德沦丧的祸根。@*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隐逸诗人之宗”陶渊明是陶侃的曾孙,祖父外祖父虽是东晋的名士,但是到陶渊明时,家世已经衰落。然而自幼就贫困的他,并不以贫为苦,他一生虽没有显赫的功业,但他高尚的人格和诗文的成就,却受后人崇仰传诵不已。
  • 中国人都知道,苏东坡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在文学史上占有不可磨灭的地位。然而写文章行云流水的他,更有一悲天悯人的胸怀,他不畏强权,勇于为民喉舌。
  • 诸葛亮字孔明、是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琅邪阳都人、身长有八尺、气宇轩昂、人称“卧龙”,隐居于龙中,是个有理想有抱负的年青书生。在三国演义里,他不但能呼风唤雨,又深谙奇门遁甲,刘备三顾茅庐,好不容易的请出这位“卧龙”之称的奇士高人,也是一连串高潮迭起故事的开端。
  • 李白,彷佛是从那蜀中巍峨入云的仙山来到人间一般,怀着一身傲骨,成就了盛唐时代最辉煌的一页。
  • 岳飞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是南宋著名的将军,他曾说过一句名言:“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在宋代这外患多又政治腐败的时代,这句话真是一针见血啊。
  • 方孝孺,字希直,明朝浙江人,又因曾在蜀任教,蜀献王取其读书处名为“正学”,所以也有人称他“正学先生”。方孝孺从小就在一个书香世家中长大,父亲方克勤以“循吏”闻名于当时。也就是家庭教育的严谨,奠定了方孝孺日后良好的品德。
  • 东汉光武帝时候,重用了一个非常正直刚强的人来治理首都洛阳城,他就是有名的“强项令”董宣。“强项”,白话说就是“硬脖子”;“令”就是县令。“强项令”这称号是有典故的。
  • 伯夷叔齐的故事,孔子、庄子及后来的司马迁等人都记述过。相传伯夷、叔齐是殷商末期孤竹国国君之子,其父临终前立幼子叔齐为国君,老国君死后,叔齐便以天伦为重,把王位让给大哥伯夷。伯夷不肯接受,说这是父命,不能违背,随后离乡远游。叔齐不肯自立为君,又把王位让给二哥,而后外出寻找大哥。
  • 郑板桥是清代书画家、文学家。曾任山东范县、潍县的知县,后因帮助县民胜讼及办理赈济,得罪地方豪绅而罢官。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