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感悟:心慈才能高寿

贯明
font print 人气: 15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8月24日讯】由于人们都希望健康长寿,因此市面上有关保健与养生的书籍和制品也很多。然而,不管人们如何注意饮食与体育锻炼,却总是治标不治本。人世间的大多数长寿老人并没有刻意的追求丰厚的物质生活,在饮食方面甚至是非常俭朴的,他(她)们共同的特点就是面露慈爱,清心寡欲,全都不是好勇斗狠之人。由此看来,健康与长寿并不完全决定于物质生活,它与人的心性和脾气等精神因素也密切相关,心怀善念、慈悲待人才是最佳的养生之道。人世间虽然没有延年益寿的特效仙丹,但是慈悲之心远胜于任何养生良药,心慈就能长生,行恶必然折寿,这个道理并不是每个人都知道。

我的大伯在大清王朝覆灭的那一年出生,今年整整九十五岁了。尽管在那座小城里是首屈一指的高龄,却仍然身板硬朗,精神充沛,走路也不需要手杖。经常有附近的亲朋好友前来向他请教养生之法与强身之道,他总是笑而不答。每当被大家追问急了,他就说:“我的教养生之法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学得来的,你们中间有许多人逞强好胜,等把脾气改好了之后再来问我吧。”终于有一天,我得到了一个与大伯长谈的机会,于是就请求他把自己的养生之法传授给我。

大伯思考了片刻之后对我说:“我年轻的时候,曾经找一位非常著名的算命大师为我算命,他当时断言我只能活到47岁。我不相信他的说法,于是我就自己学习算命。我学过生辰八字、紫薇斗数、姓名学及占星术等,当时不是觉得算命灵验,而是想证明算命是骗人的东西。我也发过誓,活过了47岁就去砸烂那个算命大师的招牌。”

“但是后来我愈学愈怕,因为我发现自己算自己,确实活不到47岁。这时候,我彻底的改变了自己的人生观念,就跑去做慈善。当时我想反正也活不多久了,那就好好的利用剩下的岁月,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我很积极的投入慈善事业,周围的人都说我变了,从一个急躁势利的小人变成了一位敦厚慈爱的君子。就这样不知不觉的活过了47岁、48岁,49岁・・・・・・,今年已经95岁了,仍然红光满面、生机勃勃,比年轻人活得还要健康。” 我不禁好奇的问他:“那你去砸过那个算命大师的招牌了吗?” 大伯眼睛一亮,回答我说:“我为什么要再去砸他的招牌?如果不是他当年警告我,按我以前的个性损人利己,我肯定活不过47岁、早就去世了!他算得并没有不准啊,只是我的慈善之心改变了我的命运,我感谢他还来不及呢!”

大伯的养生之法使我沉思良久,感触颇深。是啊,人世间的任何药物或食品都不可能使人长生不老,而真诚的人品、善良的心灵以及宽容的胸怀则确实可以使人延年益寿。因此,心慈善行才是高寿的灵丹妙药!@(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当一个人在人世间为了个人利益去争去斗的时候,就会引起无限的纷争与怨恨。这些怨恨又会积下无尽的恶缘,在现实社会中产生了数不尽、理不清的是是非非。远离是非的最好的方法就是宽容忍让,时时刻刻保持一颗慈悲祥和的心态。只要待人谦恭有礼,行事多给别人一份尊重,“得饶人处且饶人”,就不难远离是非的漩涡。
  • 人世间每天都发生着许多幸运或不幸的事件。每当发生幸运的事情时,很多人都不认为那是善有善报的结果,总把它解释为那是一次偶然的事件,理由是还有许多行善的人现在并没有得到善报;每当发生不幸的事件时,那些人也不认为那是恶有恶报的结果,而是把不幸的事件解释为偶然发生的,理由是还有许多人世间的大恶人尽管已经恶贯满盈却仍然还没有受到恶报。
  • 生命的意义在于升华和返本归真,因此有钱有势并不是人生成功的标志。一个人即使人生中无财或少财,只会使他生活得非常艰难,但是却无碍于其生命的升华。天生我材必有用,一个人的一生是否成功,并不是以得到钱财的多少或权势的大小来决定的,而是在于人的思想境界是否在有限的人生中真正得到了升华。
  • 识正邪、明善恶是一项做人的最基本的智慧,一个不知好歹、是非不分的人生是非常可悲的。不辨善恶的人最容易上当受骗,也很可能为了蝇头小利去伤害好人,从而遭受恶报,其结果必然是害人害己,后悔莫及。因此,客观的获取正确的信息,了解事情的真相,不为事情的表面现象所惑,对于每一个人来讲都是十分重要的。
  • 由于人世间存在着相生相克的理,所以就派生出了“以恶制恶”与“以毒攻毒”这样的世俗智慧。当世人的思想境界都在同一个层次水平上时,人们就想不到“以善制恶”那样的大智慧,只能以“以恶制恶”这样的方式来抑制人世间的邪恶,当然这样的方式无法根除邪恶的存在,也无法铲除人世间的邪灵巨恶。
  • 《三字经》中说:“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这两句话的意思是说,一块美玉如果不经过精雕细琢就不可能成为一个精致的玉器,人如果不认真学习,就永远不会懂得许多知识和道理。
  • 对于商人来讲,将本求利、追求商业利益本是天经地义、无可厚非的,不过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历史发展过程中,“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作为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是古代中国商人普遍认同的道德准则。“仁义礼智信”与“君子重信义”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因此在历史上也不乏富而有德、重义轻利的仁人君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