嗅觉之美–不妥协的梅花

蒋勋
font print 人气: 77
【字号】    
   标签: tags:

有一种花在中国的美术界特别受欢迎,尤其宋朝以后的很多画家很喜欢画它,那就是梅花。

梅花的一个特点是它在冬天才开花,于冰天雪地中展露着姿态,释放着香味。它被众人赞赏的最大原因,其实已经不只是花形的美与花香了,而是它能对抗生命里最艰难最困苦的环境,依然坚持着传承。

南枝春早图
宋朝与元朝交替时期一位重要画家王冕的创作“南枝春早图”,现收藏于台北的故宫博物院里。当时因为北方的蒙古族入侵中国,身为汉族的画家王冕深感亡国之痛,但他觉得仍要在客观环境极其不好的压力下,活出自己生命的信仰跟价值,他于是选择梅花来做艺术的表现。除了绘画外,王冕还题了一首诗:

和靖门前雪作堆,多年积得满身苔;
疏华个个团冰玉,羌笛吹他不下来。

从诗中我们很清楚地感受到王冕深沉的痛苦!然而就像那棵梅树,每一朵花在下雪冰封的外在世界里依旧灿烂开放;羌笛意喻外族,他们再怎么压迫,梅花都不会掉落于地,不会轻易妥协。宋代以后的梅花因此也成为一种象征,而这个象征的由来,的确是从梅花开花的特性而产生的。

我也有一个和梅花有关而始终忘怀不掉的记忆。

有一次在冬天登上高山,就在山顶上,我忽然闻到非常香的味道飘散在空气中。基本上我对花的香味相当敏感,像栀子花、含笑、野姜花这些热带夏天花种的香味我都很熟悉,可是山上那个香味非常奇特,我辨别不出来。我询问一位同行专研植物的朋友:

“这倒底是什么香味? 为什么这么冷还飘着雪的高山上,会传来这样的味道?”

“只有梅花才有这样的香味。”他回答。

我有点迟疑:“你确定吗?”

于是我们开始在山里寻找,走了很远很远,果然发现几株年老的梅树,枝头只开了几朵小小的花,并非花团锦簇。我不能够想像刚才闻到的香味,是由距离那么遥远的几朵花散播而来,惊讶非同小可。我请教那位学植物的朋友,梅花的香味怎么可能传送得这么远?

他不像我那么激动,告诉我科学上的解答:“你想想看,这么冷的天气,蝴蝶蜜蜂都不见了,传播花粉是件多艰难的事。如果没有这样的香味,昆虫怎么会找得到。”

这个答案也许解答了梅花香气的原因,但我更深入地想着,要在这么恶劣的环境下延长生命、扩大生命,梅花为了要完成这几乎不可能的任务,所以它努力从生命里激发出这么超越的能力,将香味释放到其他种花都无法达到的状态。

我站在梅花的前面发呆,我开始觉得所谓的美,其实是因为它呼唤起我们生命非常底层那努力活下来的记忆。

美,其实并不只是一种表面很肤浅的好看而已。所有的美,包括味觉、嗅觉、视觉、听觉,都是因为它们呼唤起我们心里非常深的记忆,这些记忆可能使使我们在几朵疏疏落落的梅花前面,忽然发呆……忽然热泪盈眶……忽然无言以对……不知道应该讲什么好!

这种花在这样不适于生存的环境当中努力生存下来,那种认真、那种对抗艰难的能力,使我看到了生命的庄严。我开始懂得一千年来一个文化一种美术不间断绘画这种花、将它变成象征的原因。也许现在很多人慢慢忘掉了它的重要性,也有些人将它利用成肤浅的政治符号,可是都不会影响到它纯美的本质。

在美学的领域当中我深刻理解了这一种花,但如果不是借助于嗅觉,我可能永远想不到会在寒天荒山的野地里,和这几株老梅相遇。

在盛开的花儿前……

也许大家可以试试看,把我们所提到花的主题,带领到自己的生活当中来。注意一下,办公室的周遭,是不是有一个有心的人特别放置了一盆鲜花?回到家里注意到,也许家里的一个有心人插了一瓶花?或者,像之前一再提到的,当你困顿、沮丧、或郁郁寡欢的时候,是不是有人会关心到你,为你准备那一朵花、或者那一束花?

同时我想也要提醒自己,如何在周遭充满了各种使我们不快乐的、压抑的、粗暴的、痛苦的环境里,将“花”提出来做为一个象征,使我们相信:

花有比文字更美好的智慧,花有比语言更美好的智慧。

我相信在这样的时刻,当我跟大家说着所有的花的时候,也许我更大的渴望,是把各位带到真正盛放的花朵面前。我相信在那个时候,也许我们真的可以不言不语……可是所有的“无言以对”当中,我们的生命会发生极大的感动跟变化。

摘自《美的觉醒》 远流出版社 提供 @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大纪元1月11日报导】(中央社记者韦枢台北十一日电)资讯安全厂商趋势科技从纯科技融合艺文后,出版一系列丛书和舞台表演,预计三月份将由美学大师蒋勋从一幅幅画作里所隐藏的禁忌手势与谜样微笑中,破解瑰丽神秘的“达文西密码”,并从历史与科学、理性与感性等不同面向,引导大众深入探索。 
  • 自由时报◎蒋勋编辑室报告: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杰出的画家达文西,留给我们珍贵的艺术宝矿;美国作家丹.布朗则借着达文西的画,写出浪漫惊悚的推理小说。今日刊出〈破解达文西密码〉,作家蒋勋以其深厚的西洋艺术史背景为底,深入浅出讲解达文西画作《最后的晚餐》与《维特鲁维亚人体比例图》,更深一层点出在小说版本的《达文西密码》中丹.布朗书写运筹时的迷思,充满双重破解的趣味。
  • 一身黑色长衣,风度翩翩,脖子上则定要围上一条红色围巾,美学演说家蒋勋现在到处演讲,五百大企业对美学知识求知若渴不说,就连总统官邸也邀约蒋勋演讲,曾被杂志喻为台湾除了鸿海企业创办人郭台铭之外“最忙碌的两个人之一”,蒋勋昨天谦虚否认:“我跟郭台铭先生不能比的,我还是尽量保有从容的生活。”
  • 【大纪元12月1日报导】(中央社记者陈蓉台北一日电)作家蒋勋又出书了,这次是他生活美学系列的第二本“美的觉醒”;蒋勋说,这是本“救赎的书”,三十多年来这个岛屿上的人迷信知性教育,感觉却流失了,这种情形应尽快矫正,如果没有感觉的教育,也就没有了创意。
  • 谈到听觉,希望大家不要认为听觉指的只是美好的音乐,日常生活中,我们用语言与他人沟通,我们身体一行动就会有声音出来,这些讲话、行动的声音,其实反而是生活里最应该要去整顿的,可以形成听觉之美。我们不要让这个社会的噪音多过于顺耳之音。
  • 我常会跟朋友们提到自己记忆里最美的一次音乐会、或记忆中最美的某一种声音,感觉声音可以对人有这么大的安慰作用,是一种包容,一种担待。

  • 高智晟承传了母亲的善良、勤劳和坚忍。他做律师,常常是免费为最底层穷人打官司。他走在灯火辉煌的大街上,心想着那些还在苦难中挣扎的人们,所以他告诉妻子,“我觉得我跟这个社会是隔开的,我融入不到这个社会当中。因为我挣的钱越多,我的当事人的苦难越多。”
  • 爸,书终于要出版了,我花了好多时间重新认识您,拼凑您,书写与刻划您,您又重新活过来了,活在我们的心里,活在台湾的历史与未来里…
  • 话说唐宪宗皇帝元和十三年,裴度领兵削平了淮西反贼吴元济,还朝拜为首相,进爵晋国公。又有两处积久负固的藩镇,都惧怕裴度威名,上表献地赎罪:恒冀节度使王承宗愿献德、隶二州;淄青节度使李师道愿献沂、密、海三州。
  • 惠琴最不想去的就是那个地方──鬼仔山。 但她不得不去。 半年的台风带来了不少山上的断木,那一阵子总有人争先恐后到海坪上搬回湿漉漉的漂流木。惠琴也跟去了。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