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之美——把“房子”变成“家”

蒋勋
font print 人气: 161
【字号】    
   标签: tags:

就在那时我体悟到:家有一个很重要的功能,是让你离开职场,我们在工作上的认真和专心,其实必须要有休息的时候。

我在台湾有很多朋友从事美术工作,他们都在自己家里作画。可是我发现巴黎大部分的画家是将家和画室分开的,因为他们觉得回到家里就不要再去想进行中的作品,其实是比较健康的生活态度。

我特别要强调,过去我们常常觉得居住环境只想一件事就好,就是方便性。

像七0年代卖房子的广告很好玩,会不断说服你买下这间房子有多么划算,因为靠近市场、靠近车站、靠近学校、靠近医院,靠近每一个地方……如果再恶意一点地想,最后好像应该靠近殡仪馆,出生到死亡都很方便——当然这是开玩笑的话,我的意思是:一个家到底应该“靠近”什么?

七0、八0年代卖房子的诉求以方便为主,但情况已经有所转变了,现在很多房屋广告的诉求是:打开窗,你可以看到一片山、或一条河……大家的观念已不同于以往。

像我,就越搬越远。

从开始上班二楼通一楼,后来搬到台北东区近郊坐公车约二十分钟的“翠湖新城”社区,再迁移到我现在已经住了二十多年的地方。

那房子在河边,当时还没有关渡大桥,我坐着渡船过河去买这间房子;我也很高兴每天下班可以坐三分钟的渡船回家,别人说这样不会很不方便吗?我觉得不会。我觉得上完班应该休息的时候,坐一段渡船,跟那个划船的人聊聊天,那是多么开心的事。

这是我对家的解释,家跟职场是有所分别的,你爱这个家,所以你愿意回到这个家。

我观察到现在很多朋友不愿意回家,下了班觉得没有地方可以去,所以也许泡在小酒馆、或去卡拉OK唱唱歌都好,就是不要回家。家应该要去经营,尤其结了婚,有配偶、孩子之后,你更应该回家,因为家是一个重要的地方。

如果这个家变成妻子不愿意回来,丈夫也不愿意回来,我想你绝对知道有一天你的孩子也不愿意回家了。

我有很多二十岁左右的学生,很多人会觉得这年纪的孩子整天爱泡在迪斯可或电动玩具店里,不想回家;可是我也知道有的孩子,因为家里有母亲或父亲非常认真地经营着家,他们是愿意回家的。

记得小时候我很愿意回家,因为我母亲永远在那个家里跟我讲很美丽的故事,永远在那边编织很美丽的毛衣,做非常好吃的晚餐——我每次都意外今天的晚餐居然是这等模样。

其实那个年代经济条件不好,并没有山珍海味,可是她可以将面食变化万千,每天回到家里,没有想到妈妈怎么又把面切成不同形状出来。因为她关心这个家,所以这个家里每一个人都愿意回家。所以我相信居住环境的美,第一个是“愿意回家”。愿意回家以后,这个居住环境才会开始好起来。

我还会再深入来谈谈居住的品质,例如我们工作的环境、住家的环境,也包括整个城市的大环境。之前有一段时间大家只顾着弄好自己的家,造成外在公共的环境非常糟糕,现在我们可能也要注意到社区内如何共同经营出一个理想的社区环境,接着城市的公共品质也就会得到改善。相信慢慢地我们的城市会有更多的外国朋友前来,离开时会留下一句让我们感动的话:

“你们的城市真美,我会再回来的。”

我相信有一天我们一定会赢得这句赞扬的话。

摘自《天地有大美》 远流出版社 提供 @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大纪元1月11日报导】(中央社记者韦枢台北十一日电)资讯安全厂商趋势科技从纯科技融合艺文后,出版一系列丛书和舞台表演,预计三月份将由美学大师蒋勋从一幅幅画作里所隐藏的禁忌手势与谜样微笑中,破解瑰丽神秘的“达文西密码”,并从历史与科学、理性与感性等不同面向,引导大众深入探索。 
  • 自由时报◎蒋勋编辑室报告: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杰出的画家达文西,留给我们珍贵的艺术宝矿;美国作家丹.布朗则借着达文西的画,写出浪漫惊悚的推理小说。今日刊出〈破解达文西密码〉,作家蒋勋以其深厚的西洋艺术史背景为底,深入浅出讲解达文西画作《最后的晚餐》与《维特鲁维亚人体比例图》,更深一层点出在小说版本的《达文西密码》中丹.布朗书写运筹时的迷思,充满双重破解的趣味。
  • 一身黑色长衣,风度翩翩,脖子上则定要围上一条红色围巾,美学演说家蒋勋现在到处演讲,五百大企业对美学知识求知若渴不说,就连总统官邸也邀约蒋勋演讲,曾被杂志喻为台湾除了鸿海企业创办人郭台铭之外“最忙碌的两个人之一”,蒋勋昨天谦虚否认:“我跟郭台铭先生不能比的,我还是尽量保有从容的生活。”
  • 由14%博士、57%硕士共计约260位理科背景组成的工研院量测中心, 5日欢庆“工研院量测中心及国家度量横标准实验室十九周年庆”。当天除了颁奖给工作表现杰出者外,更邀请艺术美学大师蒋勋,以美学为科技人解释度量衡科学,同时解读度量衡科技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 【大纪元12月1日报导】(中央社记者陈蓉台北一日电)作家蒋勋又出书了,这次是他生活美学系列的第二本“美的觉醒”;蒋勋说,这是本“救赎的书”,三十多年来这个岛屿上的人迷信知性教育,感觉却流失了,这种情形应尽快矫正,如果没有感觉的教育,也就没有了创意。
  • 谈到听觉,希望大家不要认为听觉指的只是美好的音乐,日常生活中,我们用语言与他人沟通,我们身体一行动就会有声音出来,这些讲话、行动的声音,其实反而是生活里最应该要去整顿的,可以形成听觉之美。我们不要让这个社会的噪音多过于顺耳之音。
  • 我常会跟朋友们提到自己记忆里最美的一次音乐会、或记忆中最美的某一种声音,感觉声音可以对人有这么大的安慰作用,是一种包容,一种担待。

  • 有一种花在中国的美术界特别受欢迎,尤其宋朝以后的很多画家很喜欢画它,那就是梅花。

    梅花的一个特点是它在冬天才开花,于冰天雪地中展露着姿态,释放着香味。它被众人赞赏的最大原因,其实已经不只是花形的美与花香了,而是它能对抗生命里最艰难最困苦的环境,依然坚持着传承。

  • 大家都很熟悉的达文西曾经用非常理性的方法解剖三十具尸体,进行严密的科学分析,留下珍贵的解剖学纪录,一般人因此尊称他为解剖学之父。

  • 当我们谈到衣服的美学时,我要特别强调不管是西方或者东方,纺织品的完成与女性息息相关。尤其在东方,我们知道过去称做“女红”,意思是女性用纺织、编织、刺绣等方式完成与衣服有关的制作品,所以女性在文化最伟大的创造其实是与衣服有关。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