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摘:逃避与执著

文/杨蓓
font print 人气: 3
【字号】    
   标签: tags:

“逃避与执著”这个问题经常在我们的生活里出现,因为人往往看不见自己在逃避什么,也弄不清楚自己为何执著,这样的心怎能自由呢?又哪来的勇气改变?我们的心若希望获得自由,就要正视逃避与执著,生命才会有所改变。
 

拥有,就有安全感?

一旦认真观察,便会发现生活中充满了执著和逃避;逃避与执著基本上是同一件事,只是逃避相对来说安全一些。

上一讲我们提到,人的生活好像在走吊桥,始终处于摇晃的状态,一般人却以为自己走的是坚固的水泥桥,一路走着,一路抓取位置,人的安全感因此常面临挑战。例如一个有固定工作和收入的人,既可以养活自己,固定工作也让他有目标,这种拥有目标又有依靠的生活情境,相对而言,理应很有安全感,但实际上却并非如此。

人常常会焦虑自己的未来,当拥有的时候,便害怕拥有的东西消失不见,这点从台湾的房屋建筑即可窥见一二。大街小巷到处都是铁门铁窗,说穿了,是因为害怕被侵犯,害怕失去原来拥有的东西,为了保有安全感,只得把失去的风险降到最低,于是宁愿把自己关在铁窗里。

人们虽然外在的安定解决了,可是内在渴求安全感的问题仍未解决:公务员尽管看似安定,还是会担心升迁的问题;女孩子交了男朋友,担心男朋友变心;男人娶了老婆,怕老婆跑了;父母生了孩子,害怕子女长大不成材……人们害怕失去的东西太多了!在这样的状态下,我们一方面努力让威胁降到最低,一方面也隐约知道安全感永远会受到挑战,为了免于挑战,也为了坚持所拥有的,我们只好选择逃避,忽略内心的需求,假装这些威胁不存在。

一旦拥有,更害怕失去

有一个经验,让我印象深刻。当时我为一百多位中学老师上课,他们镇日面对青春期的学生,所费的精力与承受的压力超乎想像。所以课程中,他们发了一堆牢骚,抱怨学校制度;抱怨家长不能配合、不够尊重;抱怨学生难教……就是没抱怨自己。不过,仍有少数几位老师发出了不一样的声音,他们提问:“既然国中老师这么难当,为何我们要当呢?”

有人回答说受限于师范系统的分发,所以不得不当。于是我趁机将焦点拉回,请他们在“为何明知教师不好当却仍要当”这个问题上多着墨。毕竟教育制度不是这群人能改变的;家长不配合也不是短时间可以改变;国中学生难教,也不是我们能掌握的。那么,是不是回头问问自己为何在这个位置?又带着怎样的心态来做这件事情?我希望这样的声音能够发酵,引发出更多内省的声音。

当时,现场有位老师非常生气地站起来,指责那位发出自省声音的老师,“如果都是我们的错,那我们还来上课做什么?”尽管那位老师诚恳地解释:“我并没有说是我们自己的错,只是认为应该看看自己为什么要处在这个位置上。”但这样的说明并没有平息这位老师的怒气,他始终无法回到原点思考,反而更生气地捍卫自己和想法。

当时的我年轻气盛,加上快到下课时间了,于是我直接告诉这位满怀怒气的老师:“那你为何还要当国中老师?如果不当,不就没事了!”这样的回应想当然让这位老师更气愤。

他愤怒的脸,使我后来深刻反省起自己的轻率、孟浪。一段时日后,我终于明白,表面上看来似乎是他的价值受到挑战,可是他为何气得连话都说不出来?因为他的安全感受到挑战。他为了保有那份工作,才受学生的气,可是我居然告诉他,如果离开就不用受气,这个说法显然挑战到他的生存维护。表面上他好像一直执著于指责、抱怨外界,但实际上他是在逃避面对自己的安全感不断受到挑战,所以说执著与逃避其实是同一件事。

确定了,就不会再改变?

一般人执著于名望和利益,深入探究,名利对人到底有什么好处?答案可能是:有安全感、受到尊敬、可以掌控和操纵……但是,一个愈喜欢操控的人,往往愈缺乏安全感。这是很吊诡的现象。名利让人可以操控,藉以获得安全感,然而,多数人一旦拥有了名利,又得用尽办法去维护、操控他所拥有的事物。面对威胁时,不自觉地会以愤怒来防卫,可是不管再怎么逃避,害怕失去的恐惧感却始终存在。

有位朋友告诉我他的自身经验。有一回,他和一位老师约好见面,一早就开车出门,但出门前忘了和这位老师再次确认,由于不太安心,所以半路上就打电话给这位老师,没想到对方居然告诉他因为没有再确认,所以另外安排了别的约会。

我朋友听了,先是一楞,接着把车子停到路边,思考自己现在要到哪里去?要做些什么?他发现自己的心是惶惶然的,不晓得该怎么办。在车上坐了几分钟后,他决定再打电话和那位老师约时间,电话中传来的是老师已取消原本的约会,决定和他见面。突然间,我的朋友又觉得自己的人生有目标了!

这个例子其实也是人生的缩影。当这位朋友开车子出门时,因为有目标,就像一个人以为自己拥有什么;可是约会一旦取消,突然失去了方向,他拥有的也瞬间消失,人因此无所适从;等到约会再度恢复,他又觉得自己有目标了。

其实,约会随时有改变的可能,可是我们都以为约好了就不会再改变,就像我们认定了一个目标,自以为抓住了努力的方向,就朝那个方向走,从没想到方向也可能因为种种因素而改变或消失。

执著,生起于确定与不确定间的摇摆

人通常觉得人生有目标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情,过日子也应该有固定的模式,就像肚子饿了要吃饭、累了要睡觉一样自然。如此便形成我们的惯性,认为对的事就不能改变,已经拥有的东西不能失去,确定的不能变成不确定。执著因而形成。

执著往往是心有所系。有所系,便带来安稳踏实的感受,所以一旦“系住”就不能改变和消失,如果改变或消失,心又无所系,就会因为不安定而努力想回到有所系的状态,形成一种追逐。就像我那位朋友突然不知何去何从,他呆坐在车里的那几分钟,就是处于不确定的状态;可是,当他再度确定对方可以照原定时间见面时,突然间,他又有了方向,确定感回来了。

摘自《勇气与自由》心灵工坊提供◇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由于美元泛滥这一无法避免的本质,很快地,中东核问题又会升温,伊朗战争最终将无法避免。以色列动手也好,美国出手也罢,总之是激惹伊朗用水雷或飞弹封锁了荷姆兹海峡,切断世界三分之二的石油通道,于是石油价格会轻易冲上100美元大关,世界对美元的需求又会大增,这次罪魁祸首是伊朗。只要世人不要对美元发行产生“不健康”的联想就好。
  • 许多人相信世上有所谓的命运,我想用自己的体验向大家说明几件事,像是生活方式左右了我们的命运、我们可以改变周遭的环境等。再者,我也想告诉大家,不管是学者在进行研究,或是患者长年生病却迟迟无法治愈,如果我们能够坦然接受失败,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惊喜发现。
  • 你曾经看过钻石原矿吗?充其量,那只是一块肮脏的石头而已。若是把它丢在路边,相信大家会以为那只是一块玻璃碎片。不过,可能有人会觉得好奇:“咦?这是什么?”把它捡回家后仔细琢磨,钻石才终于展现它的美丽。
  • 谈“教育”,我本身并不是教育专家;谈“沟通”,我也不是人际关系的专业人士;谈“亲子关系”,我也只是“两个孩子的爸爸”而已。
  • 2008年金融海啸的肆虐,最热门的财务金融,尤其是过去最红的财务工程中箭下马。因为次级房贷的金融危机,扩散到房利美、房地美这两家美国政府保证的房贷公司后,房贷包装的各种衍生性金融商品,风险无法承担,窟窿急剧扩大,美国的投资银行第五大的贝尔斯登,3月就面临倒闭危机,还好是美国联准会(Fed)出手相救,才得以并入摩根大通旗下。
  • 家庭消费为所有经济项目内的最大宗,占了约六成的比例,且相对于景气的起伏,其变动程度较为平稳。其中的原因,便在于进行多少消费是根据消费者口袋内的钱,也就是所得的多寡来决定的。而且,就算短时间之内所得减少,原本的消费水准也很难降低(称为“制轮效果(Ratchet Effect)”),所以在景气低迷时期可以成为支撑的力道,不让消费大幅下滑。造成制轮效果的理由包含消费的习惯化,以及饮食费及水电费皆是维持生活的必须消费。
  • 人人心中都有一口快乐井,只是,你发现了吗?你善用了吗?还是漠视它?甚至废弃了它?大家都渴望快乐,然而,快乐不会凭空而得。快乐,值得追寻,也值得争取。生命里,所有的努力不会白费,我们对快乐的追求也一样。
  • 那晚,夜很深了,突然接到好朋友的电话,说:“有一家知名出版社对我们当年的‘医生朋友’系列很感兴趣。想问一问,在我们的出版合约期满后,能不能转由他们继续印行呢?”
  • 杨蓓还在辅仁大学念书时,我们就经常讨论人生与人生的挑战。她是非常用功又很能自省的学生,我看得出来当时她已下定决心要研究并解开人生的奥秘。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