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釭诗约:河豚

文/紫真
font print 人气: 16
【字号】    
   标签: tags:

在诗的黄金时代唐朝之后,宋诗在题材上,尝试着摸索新的领域。梅尧臣(1002→1060)的河豚诗,就是一个例子。梅尧臣字圣俞,今安徽宣城人。他曾任桐城主簿、河南主簿等职,官至都官员外郎。

梅尧臣以诗名于当时。他爱重平淡的艺术风格,曾说:“作诗无古今,欲造平淡难。”(《读邵不疑学士诗卷》);善用比兴手法,广泛的反应社会样貌。在北宋诗文革新运动中,他是中坚人物之一。著有《宛陵先生集》。

这首专论吃食河豚是否得当的诗,诗题是“范饶州坐中语客食河豚鱼”。范饶州,是指大梅尧臣十岁的诗人范仲淹(989→1052)。这时,范仲淹左迁饶州(江西省)。“坐中”,是筵席上的意思。

春洲生荻芽,春岸飞杨花,河豚当适时,贵不数鱼虾。
【河豚在晚春时分,吃杨花而长肥,通常与荻芽一起煮汤,供人食用。在这个季节,河豚的身价,不是普通鱼虾所能比拟的。在内陆,鱼虾是贵重的食物,而河豚又比鱼虾昂贵得多。】

其状已可怪,其毒亦莫加,忿腹若封豕,怒目犹吴蛙。
【河豚的样子已经很奇怪了,而它的毒性则更为惊人。突起的腹部,像一只肥猪;愤怒的眼睛,有如吴蛙般鼓起。】

庖煎苟失所,入喉为镆鎁,若此丧躯体,何须资齿牙。
【烹饪时,如果不小心,没有将毒液处理掉,吃下去就好像莫邪剑(镆鎁,莫邪剑)刺入了喉头。如果为此而丧失了生命,又何必贪图口腹之快呢?】

持问南方人,党护复矜夸,皆言美无度,谁谓死如麻。
【向常吃河豚的南方人问起这件事时,他们大力庇护河豚,又夸赞河豚。都说河豚味道极其鲜美,谁又去管因吃河豚而致死的人,已多如乱麻这档子事儿呢。】

我语不能屈,自思空咄嗟,退之来潮阳,始惮餐笼蛇。
【我无法用言语说服他们,想想也只有空自叹息而已。韩愈(字退之)被贬到潮州,看到笼中被供作食用的蛇,非常害怕。(惮,害怕)】

子厚居柳州,而甘食虾蟆,二物虽可憎,性命无舛差。
【柳宗元(字子厚)左迁到柳州之后,却很爱吃虾蟆。蛇与虾蟆虽然面目可憎,不过吃起来不会威胁生命。】

斯味曾不比,中藏祸无涯,甚美恶亦称,此言诚可嘉。
【河豚的绝佳风味没有其它东西可以比拟,而其中所隐藏的祸害,也是令人无法测度的。如果说:“美好的事物像带刺的玫瑰一般,时刻要提防它那潜藏的隐患出现”,这句话实在有道理啊!】

任何事物,都存在着正、负两面的得失,应该一分为二的看问题。别勉强别人接受自己的意见;也别盲目的照搬别人的做法。面对所有的事物,别看绝对了,也别走极端,是这首诗中梅尧臣对吃河豚一事提出的建言。值得我们琢磨与思考。@*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唐朝怀才不遇的诗人高适,在760年代,某年的人日,于落魄的旅次,写了一首七言古诗给杜甫,诗题是“人日寄杜二拾遗”,其中有两句,非常著名:今年人日空相忆,明年人日知何处?
  • 上元又叫元宵。这一天处处张灯结彩,诗人则在晚上作诗歌咏。苏轼也曾在元宵夜写了一首七言绝句...

  •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 溪水清涟树老苍,行穿溪树踏春阳。
    溪深树密无人处,惟有幽花渡水香。
  • 唐诗有许多出色的思乡之作。悠悠乡思,常因特定的情景所触发;又往往进一步发展成为悠悠归梦。武元衡这首“春兴”,就是春景、乡思、归梦三位一体的佳作。“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这是两个出语平易自然,而想像却非常新奇、意境也非常美妙的诗句。
  • 以前的朝廷小官,待遇微薄,宋诗常将个中苦况表露出来。例如:陆游“假中,闭户终日,偶得绝句”中“官身常欠读书债,禄米不供沽酒资。”经常欠书店的债,又没有酒钱。这即使是诗的夸张,想必与实情也相去不远。
  • 中国的古典诗,喜欢论述自然与人生,而拿自然的永恒,与人生的有限,来相互对比。在自然的嬗递中,人的生命,也不断的推移。诗人喜欢用自然的美,与自然的变,作为人生的比喻和象征——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 伞幄垂垂马踏沙,水长山远路多花。
    眼中形势胸中策,缓步徐行静不哗。
  • 科举时代,放榜之后,可真是几家欢乐几家愁。落榜者的悔恨、悲痛、空虚、失望,交织成一片茫然。

    最早的一首描写落第生心情的诗,要算是盛唐诗人常建(708?→765?)所作的“落第长安”。

  • 后汉桓帝(在位147→167)时,巴郡(四川)太守李盛,苛取税金,百姓怨声载道,因而流传下这首歌谣。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