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贫乐道

静明
font print 人气: 324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2011年04月22日讯】安贫乐道语出《后汉书*韦彪传》:”安贫乐道,恬于进趣,三辅诸儒莫不慕仰之。”
安贫乐道,即以得道为乐,安于贫苦。恬,有安静、清静之意,这里是淡泊、淡漠的意思。进趣,同进趋,努力作为。安贫乐道是古人的道德品质和为人处世之道,《太平御览》中多见”安贫守道”、”安贫羡道”,”世以儒学安贫乐道”之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提起安贫乐道,人们就会联想到两袖清风、一贫如洗的古人。想起颜回的”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其实安贫乐道亦有其另一面。”安贫”不等于没有钱财,有了钱的人同样可以”乐道”。从下面两个故事中可见一斑。

“韦彪字孟达,扶风平陵人也。高祖贤,宣帝时为丞相。祖赏,哀帝时为大司马。
彪孝行纯至,父母卒,哀毁三年,不出庐寝。服竟,羸瘠骨立异形,医疗数年乃起。好学洽闻,雅称儒宗”。

“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对父母孝,故侍君者忠。皇帝显宗亦闻彪名,永平六年,召拜谒者,赐以车马衣服,三迁魏郡太守。建初七年,车驾西巡狩,数召入,问以三辅旧事(三辅谓京兆、左冯翊、右扶风,共在长安中,分领诸县),礼仪风俗。韦彪数陈政术,书奏吏制,深为帝纳,帝”厚赐彪钱珍羞食物”,官拜至大鸿胪。

韦彪以安贫乐道为本,竟以致飞黄腾达。皆因彪深谙做人之理、为政之术,”士宜以才行为先”,”政化之本,必顺阴阳”,其家世显赫,高祖是宣帝时的丞相,祖父是哀帝时的大司马。

安贫乐道,难就难在一个”安”字上。无独有偶,《后汉书*杨震传》中记载了杨震的故事,杨震少年好学,明经博览,无不穷究,诸儒生称他为”关西孔子”,
“常客居于湖,不答州郡礼命数十年,众人谓之晚暮,而震志愈笃”。”后有冠雀衔三鳣鱼,飞集讲堂前,都讲取鱼进曰:’蛇鳣者,卿大夫服之像也。数三者,法三台也。先生自此升矣。’(汉因秦制,以尚书为中台,御史为宪台,谒者为外台,合称三台。)年五十,乃始仕州郡”。

“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举茂才,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密愧而出。后转涿郡太守。性公廉,不受私谒。子孙常蔬食步行,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震不肯,曰:”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

意思是说,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能而征召他,推举他为秀才,多次升迁,官至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当他赴郡途中,路上经过昌邑,他从前举荐的荆州秀才王密担任昌邑县令,前来拜见(杨震),到了夜里,王密怀揣十斤银子来送给杨震。杨震说:”我了解你,你不了解我,为什么呢?”王密说:”夜里没有人知道。”杨震说:”上天知道,神明知道,我知道,你知道。怎么说没有人知道呢!”王密(拿着银子)羞愧地出去了。后来杨震调动到涿郡任太守。他本性公正廉洁,不肯接受私下的拜见。他的子孙常吃蔬菜,步行出门,他的老朋友中有年长的人想要让他为子孙开办一些产业,杨震不答应,说:”让后代被称作清官的子孙,把这个馈赠给他们,不也很优厚吗?”

杨震有五子,后四世太尉,德业相继,四世清德,被称为积善之家。@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后汉书•杨彪传》:建武末,举孝廉,除郎中,以病免,复归教授。安贫乐道,恬于进趣,三辅诸儒莫不仰慕之。
  • (中央社记者张芳明东京21日专电)日本内阁府的调查显示,受访的日本民众认为今后更容易生活的只有一成,创下1978年开始这项调查以来的最低纪录;但是,安贫乐道的人增加,对整体的生活表示满足者达五成六。
  • 颜回安贫乐道的形象深入人心。
  • “天安门自焚”伪案十年之际,邪党企图再次恶毒构陷法轮功,这一次又推出了陈果母女为反面教材,再一次利用人们的同情心,混淆和掩盖事实真相,加深欺骗和毒害世人。 殊不知,“天安门自焚”伪案早已为民众识破:
  • 在唐中宗、睿宗之时,武则天夺嫡之谋得逞,肆行不义之威,大唐的国祚差点脉断武则天之手。然而就在睿宗被诬告“谋反”、命在危急存亡之秋,有一位忠臣义士舍命护主,忠义的魄力震慑奸逆,改变了逆乱之势。
  • 中国山水画
    山东宁阳县有两个古老的地名:“东疏”“西疏”(现西疏并入了东疏镇)。这两个地名是怎么来的?是为了纪念西汉名臣疏广、疏受叔侄而设的,其背后有一段真实感人的历史故事。
  •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他的《劝学诗》激励了一代代的莘莘学子;他的书法丰厚雄浑,雍容正大,法度谨严又气势磅礴;他为官清廉,正直敢言,凛然赴难,视死如归,其忠义大节,光风霁月,高山仰止。他就是字如其人的不朽典范——大唐书魂颜真卿。
  • 岳阳楼
    《岳阳楼记》就像一个巨大的文学磁场,吸引、感染着接触到这篇文章的读者。现在想来,如果没有巴陵郡守滕子京独具慧眼地对范仲淹的约请,后人就读不到这篇绘声绘色描写浩渺的洞庭湖变幻无穷的风光、迁客骚人对洞庭湖的不同感受、最后又转化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千古浩叹的美文。
  • 民间过大年前有祭灶神的风俗,祈求福禄临门。在东汉时,“天下无双,江夏黄童”的孝子黄香却“不祭灶”,到底是怎回事?而且,他从一介贫民转身为得皇上赏识尊重的贤臣,掌管国家枢机要务。这样的福分从何而来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