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工程36计(四十六)

王维洛博士
font print 人气: 38
【字号】    
   标签: tags:

15 浑水摸鱼:模糊概念,以假作真
“浑水摸鱼”,为兵法三十六计之第二十计。
原文:“乘其阴乱,利其弱而无主。随,以向晦入宴息。”

模糊焦点

“浑水摸鱼”也作“混水摸鱼”。词源中并未将“浑水摸鱼”收录。中国成语大辞典中,对“浑水摸鱼”的解释是:比喻乘混乱之机,攫取不正当利益。老舍《四世同堂》四五:“其余那些人,有的是浑水摸鱼,乘机会弄个资格,他们没有品行,没有学识,在国家太平的时候,永远没有希望得到什么优秀的地位。”

又浑水摸鱼也可从《伊索寓言》得到解释。公元前六世纪希腊《伊索寓言》渔夫的故事中,讲的正是浑水摸鱼的故事:一位渔夫在河里捕鱼时,先拦河张网,然后用绳子拴上石块,面向鱼网击打水底,鱼吓得到处乱游,有些撞进网里。当地有人见渔夫这样做,责怪他把水搅浑了,使人不能喝到清水。渔夫说:“若不是把水搅浑,我就捕不到鱼,捕不到鱼,我就得饿死。”

而在三峡工程论证中,不区别长江洪水的类型、产生的原因、发生的地方,也不具体地分析三峡工程对于哪类洪水起什么作用,只是一味强调三峡工程所谓的防洪效益,这是浑水摸鱼。目的在于误导民众,以为三峡建坝,可以卡住长江洪水,从此高枕无忧。

三峡工程论证中,浑水摸鱼的例子实在太多。因为在三峡工程论证中,三峡工程的目标和效果,没有明确的定义。比如,三峡工程的防洪效益之一是,可以将荆江河段的防洪标准,由防十年一遇的洪水,提高到防百年一遇的洪水。其实,在三峡工程建设之前,荆江河段依靠长江大堤可以防二十年一遇的洪水,大堤结合蓄洪区,可以防四十年一遇的洪水,结合已经建设的葛洲坝工程和隔河岩石工程,防洪能力更大一些。而当时洞庭湖区堤防的防洪能力,只能防十年一遇的洪水。人们先把荆江河段和洞庭湖区的防洪能力合二为一,变成:荆江河段和洞庭湖区的防洪能力,是防十至二十年一遇的洪水。然后再把洞庭湖区去掉,简化为:荆江河段的防洪能力是防十至二十年一遇的洪水。到来国务院向全国人大报告时候,荆江河段的防洪能力只能防十年一遇的洪水了。通过减低荆江河段长江大堤的防洪能力,来达到扩大三峡工程防洪效益的目的。

一九九八年长江大洪水,是一九四九年以来的第二大洪水,小于一九五四洪水,为五十年一遇的洪水,当时长江大堤挡住了洪水,保全了人民的生命财产,这足以说明荆江河段的防洪能力不是只能防十年一遇的洪水。

在三峡工程报告中列举了不少历史上长江发生过的洪水灾害,损失多少,死亡人数多少等等。但没有把这些洪水灾害作科学分析,并在分析的基础上,提议结合三峡工程,论证三峡工程的兴建,对今后可能会发生的各类洪水,起哪些作用;同时,建立三峡工程,可以完全防止、或减轻哪类洪水的灾害,以及对哪一类洪水不起作用。

可是报告只罗列长江洪水的罪孽,然后笔锋直下,一下转到三峡工程的防洪目标,三峡工程的防洪效益上去了。似乎过去长江洪水造成的灾难,关键就在于没有建三峡大坝,原因是没有在三峡把长江洪水卡住,要是建了三峡大坝,则长江洪水的灾难就永远成为过去的历史了,就一去不复返了,高峡出平湖,美不胜收。人们也可以高枕无忧,再也不必要有头顶一盆水的恐惧感了。

长江历次洪水

长江历史上有以下几次大洪水--

一八六○年洪水:
六月间,金沙江、乌江、三峡地区,清江和荆江地区下大雨,暴雨中心分别在金沙江下游、清江、三峡地区和荆江一带。长江上游,清江、澧水和沮漳河都发生大洪水,宜昌洪峰流量达九万二千五百立方米/秒,枝城洪峰流量达十一万立方米/秒,受灾地区为屏山、丰都、万县、云阳、巫山、巴东、秭归(以上均在三峡大坝坝址上游)、宜昌、宜都、公安和洞庭湖区。这次大洪水未冲溃荆江河段的左岸堤防,却冲破右岸堤防,冲开了藕池口,大量洪水进入洞庭湖,江湖一片(洞庭湖洪水的一部分来自澧水)。此次洪水自六月中始,持续到七月底。

一八七○年洪水:
该年的洪水是由于嘉陵江流域长时间特大暴雨所形成,同时汉江和洞庭湖水系的湘、资、沅、澧洪水也大。宜昌洪峰流量达十万五千立方米/秒,枝城洪峰流量达十一万立方米/秒。嘉陵江流域,重庆至宜昌,以至汉口的沿江地区遭受特大洪水灾害。三峡大坝坝址上游的合川“大水入城深四丈余”,丰都“全城淹没无存,水高于城数丈”。三峡大坝坝址下游的公安“江堤俱决,……水浸城垣数尺,衙署庙宇民房倒塌殆尽”。宜昌以下的大部分圩堤溃决,长江洪水经松滋、藕池、太平等口入洞庭,湖区汪洋一片。荆江右岸堤溃,左岸的江堤幸存。

一九三一年洪水:
此年长江上游虽发生洪水,但洪水量不是最大。宜昌洪峰流量达六万四千六百立方米/秒,枝城洪峰流量近七万立方米/秒,沙市最高水位达四三点八五米,但荆江大堤却发生多处决口。这年洪水灾害主要是由汉江和澧水、沅水的洪水引起。汉江的丹水池江堤决口,汉口主要市区被淹没,受灾达三个月之久。同年鄱阳湖流域、太湖流域也发生洪水。

一九三五年洪水:
该年长江上游未发生洪水。七月三日至七日在清江、澧水上游和香溪河(三峡坝址以上)、黄柏河(三峡坝址以下宜昌以上)、沮河(宜昌以下)河源地区发生了史上最大的暴雨,暴雨中心和周边地区包括澧水、清江、三峡部分地区,以及汉水中下游地区,其中澧水和汉水的洪水均为历史最大洪水。宜昌洪峰流量达五万六千九百立方米/秒,枝城洪峰流量达七万五千立方米/秒(清江洪峰流量达一万四千一百立方米/秒),荆江大堤几处溃堤。受灾最重的是汉江下游和澧水下游。同年鄱阳湖流域也发生较大洪水。

一九五四年洪水:
洪水的特点是暴雨来得早,暴雨频繁,强度大,时间长,面积广,长江上中下游雨季重叠,干支流洪水相遇,为长江流域百年罕见的全流域性的洪水。六月初和七月初,鄱阳湖流域的赣江发生洪水。六、七月间,洞庭湖流域的湘、资、沅、澧相继多次发生大洪水,其中湘沅两江的洪水接近历史最大洪水。七、八月汉江也发生中偏大的洪水。同期,长江上游也多次发生洪水,虽从洪峰流量来看,不是最大,宜昌洪峰流量达六万六千八百立方米/秒,枝城洪峰流量达七万一千九百立方米/秒,但是三十天的总洪水量大,为八十年一遇。由于下游洪水位高,洪水危害大,动用了分蓄洪工程,才保住了荆江大堤和武汉市区。受灾人数为一千八百八十八万人,受灾农田四千七百五十五万亩。

一九八一年洪水:
长江上游四川盆地的沱江、嘉陵江发生特大洪水,洪水之大,为历史所罕见。寸滩的洪峰流量达八万五千七百立方米/秒,为本世纪最大。宜昌站洪峰流量达七万二千立方米/秒。四川省十四地市的一百一十九个县市区一千五百八十四万人受灾。

一九九一年洪水:
一九九一年夏,淮河流域、长江下游太湖流域发生大洪水,由于正好发生在中国的经济中心—--长江三角洲,经济损失特别惨重。

--博大出版社授权(待续)@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三峡工程36计
    当水库发挥防洪效益,蓄水至海拔一百七十三米时,许多没有被计算为三峡工程移民、没有搬迁的居民该怎么办?长江水利委员会认为,这些居民可以跑到更高的山坡上去,即所谓的“跑洪”,等洪水过后,再回到被洪水淹没过的家中。
  • 三峡工程36计
    “苦肉计”,为兵法三十六计之第三十四计,败战计其中之一。原文为:“人不自害,受害必真;假真真假,间以得行。童蒙之吉,顺以巽也。”
  • 推迟蓄水,就会影响发电,也会影响对下游流量的补给。这个方法在目标不改的情况下,无法接受。剩下的只有工程整治一条措施,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有钱便往下投就是了,淤多少,挖多少,反正这笔钱,不会算到三峡工程的投资上去。
  • 一九八四年,李鹏担任中共中央和国务院三峡工程筹备领导小组组长,把实现老一辈无产阶级领导人“高峡出平湖”的梦想,作为历史赋予的重任。
  • 根据中共中央的决定,三峡工程做了三个不同蓄水方案比较,海拔二百米、海拔一百九十五米和海拔一百九十米。比较的结果是:一百九十五米方案的防洪和发电效益都不能满足要求,而经济效益也不如二百米方案。一百九十米方案则比一百九十五米方案还要差。
  • “三峡水库在坝址处的蓄水位多高,三峡水库库尾处的水位也多高”这个理论,完全是“无中生有”,既没有先人的经验证明,也没有现代科学理论的支持。
  • 三峡水库长六百余公里,水力坡降平均值不可能为零,所以,三峡水库库尾处重庆的水位,就必然要比三峡大坝处的水位高,两处的水位绝不可能是像李鹏所说的那样是一般高低。
  • 而二○○三年六月以来,三峡水库蓄水的实践,恰恰证明:高峡出平湖,根本是无中生有。
  • 为了支援三峡工程统一领导建设,李鹏在三峡工程筹备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就提出建立三峡省,为此,必须先行组建一个筹备组。
  • 一九八八年,全国政协再次组织三峡考察团,这次参加的全国政协委员有一百二十八人,团长是政协副主席周培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