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俗手札】做圈儿涟漪吧

文/杨纪代
font print 人气: 18
【字号】    
   标签: tags:

哈佛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个人的快乐其实是源于一种集体行为,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他们的朋友群是否快乐。他们还发现,一个人的快乐会像水面的涟漪一样,传播到三层社会关系以外。

而快乐的传染力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距离越近,受到快乐传染的机会就会增加。与快乐人为邻,你的快乐概率会增加34%;而居住较远的朋友受到的影响就会小。社会联系最丰富,处于社会关系网络中心的人会比网络边缘的人快乐。具有传染性的快乐保留时间至少能持续一年!

由这个研究得出的结果,我们可以理解到良好的信息、优雅的举止、正向的思考、廉洁的操守、高尚的道德……等等,这些美好、真诚、善意、宽容的良性讯息会像快乐一样,似涟漪般的传播给你周遭的人、事、物,使一切都随着往美好与正确的方向改变。

其实古人比我们聪明得多,他们早就察觉这种道德、礼教善化人的力量与感化、泽被的威力,所以有“潜移默化”、“耳濡目染”的成语作为上述这一项研究的最好印证。古人一直言传身教的默默作着示范,将人该具备的道德、操守、行为准则,有意无意、有形无形的发挥着“润物细无声”的引导作用。就连双方争战、对垒时,也知道如果能做到“兵不血刃”的“仁义之师”,就可以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道理。谁都明白道德教化的无形之功与人心感化的巨大威力。

孟母三迁的故事,谁都耳熟能详。她发现除了自己的言教、身教之外,周围环境的影响更是深且巨,于是开始了再三的迁居,最后才搬到了邹城的学宫附近。因周遭常有读书人来往,他们高贵的气质、从容的风范、优雅的举止,使附近的居民无意中受到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尤其初解人事的孩童,常群集在大树底下,演练学宫中揖让进退的礼节,庄严肃穆而有模有样。至此她才安心定居而留下了历史上的这一段佳话。这故事证明了环境无声的影响力有多大!

我们都知道,古代农业社会的妇女,大半目不识丁,因为讲究女子无才便是德嘛!但绝不影响她们的持家教子,因为那“古训”,那“传统美德”,那“门风”,那“家传庭训”,在在都深植于每个人的脑海中,溶入每个人日常生活与行为里。代代承传,绵延不断,在老一辈的口传心授里,在长辈的身教、言教中,耳濡目染着。那时的人,一旦被批评为“没家教”,那可是不得了的严重事儿呢。这是道德无言之教的最佳诠释!

让我们以古圣先贤为榜样,积极端正自己的品格;以忽略已久的传统庭训、门风为依归,要求躬身实践,做圈儿“振兴起弊”的涟漪吧,虽谈不上匡时济世,可也能以自身的美好道德,感染周遭的一切!

要不,就学学那些法轮大法的修炼者,他们可能是你的亲人,你的好友或你熟识的人,当你隔一段时间再见到他们时,你会惊讶于他们的变化:道德提升、心灵超凡、身体健康、远离病痛、满面红光、神采奕奕、相貌堂堂……。

所有的改观,全都是按真善忍的要求为人处世,因此不费吹灰之力,没花半个子儿就没灾没病、身心舒畅。他们平静而永不停歇,像清风无声吹拂、似春雨默默滋润似的,传播着真善忍的因子,传播着用真善忍装备起来的道德。

在各个角落,从不同方位,他们以亲身的改变强力的感染着周遭,并“以身验证”,如涟漪般,一圈圈扩散开来,使更多的人获益,再去影响更广的人群。这就是道德的无声教化,这就是操守的无言诱导!这就是获得身心灵健康的大道与真理!

怎么样,你也做圈儿涟漪吧!@*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人生必须先有给予,然后始能有所取得;必须有助于人,所产生的快乐才能称为真正的幸福;要想快乐,就可以得到快乐;以真诚待人,就可以得到诚挚的回报…
  • 听完原委,我动心了,为着一颗有心的豆子,常想一颗至死不渝的心是否也同它一般,即使死生,仍不改其志。
  • 吸取大自然的一切声色,享受鸟语花香、泉音流水、山光树影的情趣,往往能够在无形中美化人性、孕育纯净心灵、滋润快乐与善良感情…
  • 一双新的鞋子,刚开始穿时难免会有些不舒适,挤脚或磨皮,但穿上一段时间以后,鞋子会被脚撑松一些,而脚也会因习惯而适应鞋子。
  • 人生如流水,纵使两岸的景色再美,当流过之后,就永无回头重温的机会了。
  • 如果懂得放、失、弃、离,则生命就如同扯铃,能发出清越的旋律…
  • 父亲息事宁人的谦卑态度,总令她不快,然而却在一次事件中,让她明白了很深的道理......
  • 寂寞不是孤独,是思绪的一番冷静,是生活的另一番升华,寂寞并非虚空,寂寞可以浅尝...
  • 更因着烟岚云雾的遮掩、隔绝,拉远了四周的景物,远距离欣赏不见细节与瑕疵,而造成了梦幻般的想像、而形成了视觉上的朦胧之美!
  • 你是否想远离人们的赞美和围绕,跟随那可爱鸟儿欢唱的音符,寻觅避世的幽谷…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