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纪(383)

下集-第三章:一段教书的日子
孔令平
font print 人气: 1
【字号】    
   标签: tags: , ,

第三节:在课堂上(2)

课堂一片沉默,看样子,我的话,至少给仍在蒙里蒙懵的少年们一个思考!我坚信,如果我能恢复这些孩子们的理智,便能有效的整顿课堂秩序!

“如果你们不是到学校来鬼混的,还真想学到一点文化知识,今后也还有一点对生活的理想和追求,那么,我还要告诫你们,古人说得好:‘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你们不可以跟着那些混日子的人鬼混,你们还年轻,正是少壮时期,从现在起就抓紧时间还来得及,如果你们要荒废自己的学业,到头来会很后悔,不但辜负了你们的父母,也对不起自己的生命!”

我继续的说下去,我注意到有人在用心的记着笔记,有的把眼睛盯着我,从他们眼神里可以看到他们接受了我的话!

下课以后,我把两个学生喊到办公室里,询问了两人情况。那圆脸的孩子叫杨福他说他的家里父母都是农民,周围的亲戚朋友中,除了有一个表哥考进大学外,其余的没有一个人是靠读书混出个明堂的。

反而他的小叔和堂兄是从来没有读过书的,但做生意发了财,还有一个叔伯长兄,帮人开汽车挺阔气,也没读过书。所以他得出结论,读书实在是傻瓜干的事,与其有时间浪费在读书上,不如去学做生意。这就是他的“人生经验。”

当我问他:“那你又为什么要来上学呢?”他说:“那是爸妈逼他的,像我们这样的蹩脚学校,一学年下来,没有一个考得上大学,最后还是回农村”。读是这个命!不读也是这个命!所以他便选择了不读书。

我实在没有理由来反驳他,但我听到了几乎所有学生都这么说!二十年后当我在一次偶然中,在北碚街上看到灯塔建筑公司所打一则广告,上面竟写着:总经理杨福先生,我才好奇的打听到,这当年的调皮蛋,竟然现在成了拥有千万资金的建筑老板,并拥有两处别墅和小轿车,这就是残酷的生活!看来,在这个社会中,教师简直是最没有出息的职业。当我问到周云时,他很直率地告诉我,除了他同意杨福的观点外,他现在没有值得担忧的。他父亲就是附近蚕种场场长,他早已安排了儿子的工作,说好了,中学毕业,就任蚕种场办公室秘书兼小车司机,所以到学校来读书,只是为了拿一个高中毕业文凭。

他说:“我会开车,现在最吃香的就是开车的。”他说的完全是实话,当时一个穷教书的,无论在收入和社会地位上,都无法同一个汽车司机相比。我这才明白,他所以在课堂上对我装哑巴,是因为他根本就看不起讲课的我。

在他的人生中根本就没有“求知”,求理想这种想法,有幸于他父亲的权位既给他的前途打了包票,他还有什么“理想”可以追求呢?这种社会里产生的特权阶层,压根就把教育当成一种装饰。

他中学毕业后,我就一直没有看见过他,但听到学生们讲到他在蚕种场开小车,而且,看见在他的小车上,经常有年轻的女孩子坐在上面与他打笑调情。

后来我在教育某些孩子时,他们会用周云的例子反驳我说,“什么读书,前途光明,再用功也顶不上像周云那样有一个好父亲。”

这使我无话回答。

呜呼!中共提倡人为的阶级划分,因黑五类而受践踏,因红五类而成新贵,已现端倪矣!今天,出身好而平步青云的“太子党”,应运而生!看来,真正懵懂的不是这些孩子而是我了。

呜呼!教育照这样发展下去,社会岂不被徒有一张空文凭,实际上是文盲的群体所充塞?何况中共的老德性,吹牛撒谎已是习惯。只苦了“教育”这头饱受摧残的老牛,又套上了“四个现代化”的枷锁,拖着“实用主义”这沉重的破车。

当世界的知识每年按等比级数在猛烈增长时,中国教育肯定也是“突飞猛进”增长。例如大学生每年增长的数量中,定会把相当大比例“文盲”“科盲”泡沫般充数。所以在中共专制主义领导下,振兴教育是绝对的空话!(待续)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社会风气既已被毛泽东破坏到这种程度,将老师当作最低贱“臭老九”的遗风依旧!教师不但在待遇上低于当时社会上的其它职业,在人格上得不到起码的尊重,他们依然受到学生任意侮骂,甚至家长可以到学校替孩子呵责老师!
  • 中共统治下的大陆是一个只有独裁者政策,却无法律可依的地方,执政者可以随心所欲的颁布政策整人,以后,新的人上台又兴另一套政策;在这种不与人民约法三章,也不受人民约束的独裁统治下,有评理的衙门吗?!
  • 我本意想向往日的师长们,为我指点求职的门路。没想到,却从他们身上上了文革一课。亲身经历文革浩劫的钱教授,刚才表现出的想说又不能说的那份痛楚,不知写下来没有?
  • 小小一个区教育局,和它管辖下的托儿所,便是当时社会的缩影,当官的绝不会根据母亲制作的几件玩具和撰写的几本教材,在工作条件、生活起居、住房、待遇等等方面按中共平反冤案的规定,给她起码的安置。
  • 既然平反是自上而下的一种施舍,有它的政治目的。落实到具体的人,工作也好,待遇也好,岂会超出共产党的恩赐?也不会让受害者摆脱当奴隶的命。
  • 我们边吃边聊,话题当然是“昔不如今”,这可不是共产党报纸上像宣传“旧中国”那样,向老百姓“灌输”的,实在因为昨天的饥饿在农民心中留下的伤痕太深,所以自然而然的谈昔今对比。
  • 说到弟弟,当年从电力校毕业被下放农村,开始就在这里落户,至今田大伯的儿子还保存着弟弟当年使用过的农具,这么十几年了,弟弟下落不明,每提到他,母亲都很伤心。
  • 何校长反右时整过不少的老师,被整的老师心有隐痛,现在,凡是他出面去请老教师,都会以年事已高相拒绝,迫使他想出用老师去请老师的绝招。
  • “反正学校的任务就是管着这些孩子不出校门,不到外面惹事就好”!他无所谓的说,只有对文革遗风无可奈何的人,才用这种自欺欺人的办法对付学生,这倒合符统治者的要求
  • 怕只怕执政者的顽劣,视教育如敝履,教育只当成粉饰社会一团糟的遮羞布,以此忽弄世界。用“教育兴国”欺骗百姓,用改善教育环境和教师地位的空话来欺骗社会。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