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海泛舟:莫贪暂时快意,应虑长远之计!

――陶渊明拟古诗(九首选一)赏析
慧淳 整理
font print 人气: 24
【字号】    
   标签: tags:

日暮天无云,春风扇微和。
佳人美清夜,达曙酣且歌。
歌竟长叹息,持此感人多:
皎皎云间月,灼灼叶中华,
岂无一时好,不久当如何?

陶渊明(365—427年),名潜,又字元亮。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从晋孝武帝太元十八年(393年)起,十三年间,先后断断续续担任过祭酒、参军、县令等职。由于看破官场黑暗,“不愿为五斗米折腰”,于晋义熙元年(405年)毅然辞去彭泽令之职,归隐田园,终老不复出仕。其散文情感真挚,形象丰满。其诗“造语平淡而寓意深远,外若枯槁,中实敷腴。”(宋李公焕《笺注陶渊明集》引曾纮语),为古代田园隐逸诗派的开创者。由于诗风迥异流俗,不为当时崇尚骈俪的诗坛重视。唐代以后,始影响越来越大。是古代最杰出的大诗人之一。有(《陶渊明集》)传世。

《拟古》共九首,此首原列第七。诗中叙述:夜幕降临,晴空万里无云,春风徐吹,送来阵阵温馨。在这清朗之夜,一位容华美艳的女子,兴致勃发,畅饮欢歌,竟至通宵达旦。曲终歌罢,她突然发出长长的叹息,原来此情此景,使她产生万千感慨:云间之月,皎洁明亮;绿叶丛中,繁花似锦。这些固然无比美好,但月盈必亏,花开必落,今日虽是花好月圆,不久之后,又会怎么样呢?

此诗托兴咏怀,抒写传统的“美人迟暮之感”,揭示出青春易逝、好景不常、万物“有盛必有衰”的哲理。但诗人并没有直接说理,而是通过优美的艺术形象,来阐述诗旨,启迪读者,写得清新流丽,情韵兼胜,为前人赞为“情景交融,盛唐人所自出” (方东树《昭昧詹言》)。虽曰“拟古”,但又不明言所拟者为何诗,实际上是“用古人格、作自家诗”,与当时盛行的无病呻吟的模拟之作,迥然有别。

正是:

人要活得明明白白,
切莫过得昏昏墨墨;
有的贪图眼前富贵,
出卖良知心狠手黑。
须知善恶皆有报应,
莫为中共殉葬遭灭;
生命可贵人身难得,
赶快三退莫再迟惑!@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古歌谣为散见于典籍中的上古逸诗,其辞简短隽永,自然和韵,而未收于《诗经》。今所见者多录于郭茂倩《乐府诗集》与清‧沈德潜《古诗源》中
  • 古歌谣仍占有着重要的一席之地,沈德潜在其〈古诗源序〉中便提到:“使览者穷本知变,以渐窥风雅之遗意。犹观海者由(辵+羊)河上之以溯昆仑之源,于诗教未必无少助也。”
  • 延陵季子将聘晋,带宝剑以过徐君。徐君观剑,不言而色欲之。季子未献也,然其心许之矣。使反而徐君已死,季子于是以剑带徐君墓树而去。徐人乃为之歌。
  • 〈越人歌〉是中国历史上记载的最早的一首翻译歌。它出现在先秦时的楚国;当时的令尹鄂君子晳有一天“泛舟于新波之中”,听到划船的越人唱起了这首歌,由于歌词是越语,鄂君子晳听不懂,还找了当地人来翻译成楚语,就是今所载之〈越人歌〉。
  • 这首来自古越的歌谣,文字浅白活泼,细思量则备觉情深义重,含蓄中互道决不为贫富而相忘:“乘车”、“跨马”代表富贵,而“带笠”、“担簦”则言贫贱。
  • 〈击壤歌〉是我国流传下来最早的一首民歌,大约源于尧舜时期。反映了古代人民对自由劳动生活的赞美和对最高统治者的轻视。
  • 不管是四十州,还是三十八州,其范围是何等的寥廓广大,而这些却都在“筹边楼”之下,因此,筹边楼的不凡气势…
  • 明月皎皎,秋桐蔼蔼,她是独坐青轩的淑女,也是怅望双燕的思妇。没有人知道她一生经历了什么,唯有在她留存的诗歌中,勾勒出一道清丽朦胧的身影。
  • 西晋的华丽深宫内,住着一位特殊的皇妃。她既没有显赫的家世,也没有倾国的容貌,反而姿陋无宠,体弱多病。但她凭借独一无二的才德,位居众妃嫔之首,深受宫人礼敬。当三千佳丽湮没于历史洪流,人们却记住了她美好的姓名。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