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纪(293)

中集-第十章:“文革”尾声
孔令平
font print 人气: 6
【字号】    
   标签: tags: , ,

第三节:寻找光明(2)

(二)逃亡

火炬成员交换了国内形势的基本估计后认为,中共独裁势力和“走资派”的较量,已到了最后摊牌的时候,“四.五”运动的信号表明,北京城里因权力倾轧而酿成的全面内战随时都会爆发。

在这个时候,被关押的政治犯,随时都可能遭到统治者的毒手,与其坐以待毙,不如在这种情况出现前早作打算。

所以,应该有人越狱,去寻找那些处于地下、并有相当民众基础的民主组织。

根据大家收集到的情况,决定派人去重庆寻找活动频繁的“人民党”,对于这个组织,当时只是耳闻,并不知道具体情况,因为在狱中,我们不可能知道详细情况,一致决定,由刘顺森同熟知重庆的孟平和杨汉群一同越狱,去完成这极其危险的使命。

在这以前,农场的流放者,经历过无数次逃亡,但这些逃亡,仅抱着个人目的,而没有某种政治目标,这次是农牧场建场来,第一次为寻找地下组织的探险行动。

1970年,蒋正君为首的那次大逃亡,就因为缺乏统一的认识,对形势估计错误,缺乏一个明确的目标,最后,很快被破获,几十个人都成了当局无情打击的对象,当场被处决的人就有五人,留下惨痛的教训值得记取。

火炬战士们把平时省吃俭用每月仅两块零用钱聚集起来,交给了刘顺森作为路费,大家同刘顺森商定好出逃路线,研究出逃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意外。

预定逃亡前,铁匠房的沈官科和蒋真富,利用全天在铁匠房的机会,先将一个木梯子预先送进三号监房,计划借夜幕的掩护,利用恶劣的天气,来掩护出逃第一步的成功。

九月初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大家正在地震棚里“读报”,蒋真富在小解时,用钢丝钳迅速下掉了三号监舍的门锁,预先藏在厕所里已整装待发的刘顺森三人立即跟出,迅速地进入三号监房。五分钟后,在厕所里的皮天明,从容从厕所里走了出来,将下掉的锁重新锁上,以麻痹巡逻哨兵查哨,不致于马上发现刘顺森等出逃的痕迹。

这一切都进行得十分顺利,当皮天明回到地震棚以后,所有参加这次行动的火炬战友都舒了一口气。

刘顺森、孟平和杨汉群三人借着风雨声和夜幕的掩护,将预先放在三号房里的梯子抬到上铺去,很快架上了房顶的横梁,杨汉群第一个爬上去,利索地揭开了房顶的瓦片。

瓦片揭开,狂风卷着大雨向他头上灌压下来,三人各自扎好紧身的小包袱,顶着大雨,迅速登上了房顶,顺着瓦沟匍匐着向下方的屋檐爬去。

突然,岗哨上的探照灯打开了,强烈的光束射穿白茫茫的雨雾,从房顶慢慢地横扫过来,三人紧贴在瓦沟中,借屋顶的掩护,等探照灯光从身子上方扫过去。两分钟以后,探照灯熄灭,整个的房顶又重新淹没在雨夜之中。

三人侧耳静听,岗哨上并没有任何动静,屋檐下的围墙通道里也没有巡逻兵。便迅速地从屋檐上跃起,跳在围墙与监房间的过道上,很快找到预先埋藏在那里的铁锹,用它在墙上挖开一个洞,三个人爬出洞口,来到围墙外的那片包谷地里,在大雨中直起腰来,检查了一下随身携带的小包,互相拉了拉手,庆贺越狱计划的第一步顺利完成。

三人站在大雨中猛吸着新鲜空气,这是他们入狱来第一次站在墙外呼吸“自由”的空气,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激动,再回头望了望那耸立在大雨中高高的围墙,判定了自己所处的位置,立即蹿进了茂密的包谷林中。十分钟以后从这片包谷土里出来,踏着松软的泥土,走上三号梁子的弯弯梯田。

三人不敢逗留,顺着出工的机耕小道,迅速越过二号梁顶。身后隐约传来地震蓬中的嘈杂人声,判断是学习完清点人数的时候了。

他们知道,自己的“失踪”,已为留在监舍里的人掩蔽过去,放心地沿着山梁上的机耕道走去,找到平时洗手洗脚的山水凼,在那里清洗了满身的污泥,立即顺着马路直奔盐源县城,当他们看到了盐源县城的轮廓时,大雨也停上了。

三人敞开被大雨湿透的衣服,借着下半夜吹来的凉爽晚风,吹干了衣服。又辨了辨方向,直奔预先联系好的县城郊区一家院子,天还没亮,登上卡车离开了盐源。(待续)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在11.8搜查“火炬”扑空后,面对着我提出的抗议,恼羞成怒的何庆云,将我调出了蔬菜组。我明白当局将采用更强硬的措施替代“说教”。
  • 天下午,我同潘朝元、徐伯威、张清云会面,坐在“街心花园”的石凳上促膝谈心。原想好好畅述一番,可惜我们四人落座后,是谈十五年来的狱中苦难?还是回忆铁窗里伤心历程?风风雨雨岂是几句话所能畅述的。
  • 听林址高眉飞色舞的训话,在文革已接近尾声时,六队接着发生张锡锟事件,现在又亲眼目睹李克嘉被弄成这样,感到刽子手已经疯狂,会不会来一次垂死前的大屠杀?大家都在思考怎样渡过这段时光?六队的气氛非常紧张。
  • 四个小洋芋人被当成了“罪证”,被林扯高小心翼翼地装进了一个特制公文箱里。随即,比张锡琨更残酷的刑讯加到他的头上。李克嘉无意中,成了林扯高往上爬的踮脚石。
  • 9月9日下午,我正在猪圈里淘猪粪,突然听到场部的高音喇叭里一遍又一遍的播放着《蝶恋花.答李淑一》。中共把这首词曲当成丧歌。每当中央广播电台里反复播送这首丧歌,人们便知道中共的某位要人一命呜呼了。
  • 所谓改造油库湾,就是把这条因雨水冲刷而成的沟壑,用流放者肩挑背磨填成一湾梯田,并在这湾梯田一侧的山腰上,修出一条宽八公尺的公路,成为由盐源农牧场进入盐源县的通道,设计者把它描绘得十分宏观。
  • 第一天,我们从早上六点干到了第二天凌晨一点,整整十九个小时。留给我们睡觉的时间只有四个小时。就这样干,徐世奎宣布,我们“欠下”三分二的任务没有完成。
  • 流放者讨论广播里传来的毛诗新作时,忘却了旷日的疲劳。就在他们的注意力被广播里传来故作呻吟的“诗歌”所分散时,死神却已悄悄地站到那神仙土坎上了。
  • 由于过度疲劳,死神随时在窥视我们,现在当我看到蔡先禄被人抬走时,走过去揪开盖在他头上的破衣服,看着他紧闭的双目和嘴角上一抹鲜血,不知是不是最后一瞥?心里怎不涌起惜别之情,我的泪水忍不住流下来。
  • 1970年初,云南通海发生大地震,接到报告后,皇上忙令新华社封锁消息。不但不组织抢救,还拒绝国际救援组织的人道救助,只对灾区运去了几十万册《毛主席语录》和几十万枚毛泽东的像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