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苑逸事:荆公酌诗

作者:郑重
font print 人气: 100
【字号】    
   标签: tags:

据叶梦得《石林诗话》记载:

王荆公晚年,闲居钟山昭文斋,苦于寂寞,欲编一本《百家诗选》留益后世。

一日,从宋次道借本中得“暝色赴春愁”之佳句,但见宋次道已将“赴”字圈去,改为“起”字。荆公细细琢磨良久,捋须笑云:“若暝色本就能引起人的春愁,何须发愁?”说罢,复定为“暝色赴春愁。”宋次道得闻,连连称是。承认自己不该把“赴”字改为“起”字。(这也是虚心的表现)

此段诗苑逸闻,传至清朝,有位儒雅学者王士祯,仔细品味,感到宋次道之所以错改“诗眼”,错就错在“起”不如“赴”准确。“起”字似乎只表明暝色上高楼,楼上人才愁;而“赴”则不同:春愁本就有,见暝色人更愁。

王士祯一相比较,慨叹不已,作〈论诗绝句〉一首抒感:

诗人一字苦冥搜,
论古应从象罔求。
不是临川王介甫,
谁知暝色赴高楼。

由此可见:古人看书,一字一句都会仔细研读,细心体味!我们读古人书,就应该从学习古人的认真与细心处入手。

(撰编自《石林诗话》) @*

责任编辑:林芳宇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桓驎年少时,有一天,他的伯父桓焉,接待客人,见桓驎在一旁,顺便向客人介绍说:“这孩子有异才,特别能作诗赋。”
  • 一次,北宋翰林大学士苏东坡,读杜工部(杜甫)怀古绝句〈八阵图〉:
  • 李忱因父王唐宪宗,被宦官谋害,他只得隐姓埋名,来到深山古寺,削发为僧。
  • 齐诗人薛道衡奉命出使陈朝。他到达陈朝的都城建康(今江苏南京)时,正好碰上“人日”(即黄历正月初七)。
  • 清朝时,湖南洞口县有位布衣书生袁两宜,少时家境贫寒......
  • 清朝著名书画家郑板桥,少年时就天资巧慧,聪颖过人。
  • 刘克庄字潜夫,号后村居士。政治上反对南宋政权偏安,主张收复北方疆土。其诗词笔力雄健,风格豪迈。为南宋后期的著名诗人。
  • 元朝至顺二年(1331年),已届中年的施耐庵上京应试,一举登第,官授钱塘县尹。但由于他不愿昧着良心,为权贵卖力,只当了两年,便辞官归乡,打算在教书之余,将元人话本《张叔夜擒贼》改写为《江湖豪客传》。
  • 一日,张志和又在风光绮丽的湖中,泛舟垂钓。青帽、绿衣和一只只飞动的白鹭,一瓣瓣漂浮的桃花,组成了一幅色彩绚烂的山水人物画。
  • 李香君是明末上元(今江苏江宁县)人。她在十三岁那年,受到唱曲家周如松的指导,学会了演唱《牡丹亭》等传奇。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