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风悠悠:易学大师京房 舍身取义

作者:艾益民

古风悠悠。(Shirley/大纪元)

font print 人气: 257
【字号】    
   标签: tags: , , ,

薛广德自求免职

御史大夫是个重要的职位。汉武帝时代,丞相往往是由御史大夫升任的。它的职责很像近代的纪律检察首脑:要给皇帝提意见,弹劾不法官吏。如果皇帝平庸,只要不蛮横,能听御史大夫的意见,而这位御史大夫,又能尽职尽忠,则朝廷的政事,还是稳健、好办。

汉元帝的御史大夫贡禹,曾多次提出过重要意见,减少了刑罚七十多条。贡禹死后, 继任人薛广德担任御史大夫,也很尽责,他做的许多好事都流传下来了。

有一次,汉元帝到甘泉宫郊祭,仪式刚完,就上山去围猎,君臣乐而忘返。一贯直言诤谏的御史大夫薛广德很生气,他说:“谁都晓得,关东地区连年天灾,人民流离失所,陛下您呢?倒是歌舞升平!每天撞那亡秦的钟声,听那郑、卫的音乐,真让人伤心!”

汉元帝听得直发愣。他知道,秦朝早亡了,钟磬乐器还在,此时正敲着呢。音乐歌舞 ,自古以来都说郑国和卫国的音乐最动听,宫里人人着迷。但是,御史不愿听这种声音,认为这是靡靡之音、丧亡之音。“说得也太过头了。”

元帝正想反驳,薛广德又说:“陛下,过去的就算了。就说今天吧,御林卫队满山乱跑。随从官员也跟着瞎转。一个个汗流浃背、衣冠不整,像什么话!天子想作乐,不能一个人,要和天下百姓一起乐。想想那些流浪、乞讨、忍饥挨饿的人,就该收场回宫去!”元帝只好怏怏地转驾返宫了。

到了秋天,元帝去祭宗庙,出了便门就是渭河。面对滔滔波浪,帆樯林立,不免心旷神怡,元帝便想改乘楼船,欣赏沿岸的风光。

薛广德忽然闪出队伍,脱下官帽,一把拦住,一定要皇帝从桥上走。

元帝挺客气,请他戴上帽子。薛广德严肃地说:“陛下如果不从桥上走,我就马上自刎,让鲜血洒污缝的车轮,进不得宗庙!”

元帝摸不清头脑,很不高兴。这时,前卫官张猛走到面前,柔声地说:“陛下,古人说,君王英明,臣子才直率。渭水很急,坐船不平稳,走桥上安全多了。天子哪能随意冒险呢?薛大夫(薛广德)一片忠诚,他的话您要听呀!”元帝这才恍然大悟。

这年秋天,严霜来得早,全国的秋粮损失很大,灾情严重。按照传统的看法,是朝廷的政治出了问题,上天在警告和惩罚!皇帝和大臣要作反省,向上天谢罪。薛广德主动承担罪责,认为自己没能及时匡正朝廷的失误,便主动请求免职,得到批准,回老家去了。

有薛广德这样严以律己的人,皇帝的头脑也会清醒,朝廷的冤案就少得多了。否则,皇帝糊涂,好人受害,政事也越搞越糟。薛广德一离去,汉元帝的政令就有些不妙了…

易学大师 京房 舍身取义

正直的大臣薛广德主动辞职而去,邪佞之徒乘机而上。

中书令石显和尚书令五鹿充宗(人名)主管朝廷的机要大事,这两个邪佞之徒最会察言观色,把汉元帝蒙哄得团团转,言听计从。国家的政治逐渐败坏,天灾人祸不断出现。

这时,有人出来讲话了,他就是易学大师、著名的预测家京房!

京房的确是个人才!他拜梁国人焦延寿为师,学习周易,能自成体系。他将八卦和六十四爻的线形变化,跟自然界的种种异象(自然现象、天灾、人祸)联系起来, 再和国家朝廷的重大人事,联系在一起,作出吉凶祸福的预测。他的话经常说中, 相当灵验。

汉元帝很信服,多次召见他,让他预卜祸福。他是很得意的。不过,老师焦延寿曾一再预言:“跟我学周易的徒弟不少,将来因而直言殒命的,恐怕只有京房一人而己!”

有一天,京房陪着汉元帝聊天,问道:“陛下,周朝的幽王和厉王,为什么亡国呢?他们用的人怎样?”

元帝说:“因为他们很糊涂,用的都是奸邪小人。”

京房又问:“是知道他们奸邪才用?还是以为他们贤明才用?”

“当然以为是贤明才用的呀。”元帝答道。

“那么,后人怎么知道皇帝用的人是奸邪?”

“当时的政治腐败,君主不得好死,历史事实告诉后人的。”元帝说。

于是,京房进一步地说:“这样看来,用贤人一定好,用奸人一定乱,是必然之理。 幽王和厉王何以硬不觉悟,偏偏要用奸人搅乱自己的江山?”

元帝也很认真:“乱世的君主,都以为自己的臣子很贤明。假如都那么明白,历史上也就没有亡国之君了。”

京房说:“当年齐桓公和秦二世,听到幽、厉二君的事,也曾大加嘲笑;可他们自己却又任用竖刁和赵高之流,搞得天怒人怨,国破身死。为什么又不吸取幽、厉二王的教训,自觉地抵制奸人呢?”

元帝正经地答道:“谈何容易!只有真正的明君,才能吸取前人的教训,来指导自己啊。”

这时,京房脱下官帽,跪到地上,诚恳地说:“《春秋》一书,记述二百四十年的天灾变异,是为了告诫后代君主的!陛下即位以来,日月几次阴暗,星辰多次倒行;山崩地震,冬雷夏雪;泉水乱涌,陨石坠落;蝗虫满野,瘟疫流行;百姓流离,盗贼遍地;受刑的人街上到处都是。天灾人祸样样全。陛下觉得今天是太平呢,还是乱世?”

元帝听得心惊肉跳,说道;“已经乱到顶了,还有什么可说?”

京房这才切入正题,说道:“当今之时,陛下重用的是谁?”

元帝慢吞吞地答道:“这个嘛,总比幽、厉时代好得多吧?”

京房直摇头:“古时的某些君主,也是这样说的。我想后世的人看今天,恐怕也像今天的人看古代呢。”

元帝沉吟良久,问道:“那么,依你看来,今天的奸邪小人是谁?”

京房微笑了:“圣明天子的心中,当然清楚。”

元帝说:“真不清楚,如若知道,还用他干嘛?”

京房又严肃起来:“陛下心里最为信任的、一同在幕后商量大事和评论天下是非的人,就正是奸邪了!”京房这是在暗示石显。

汉元帝也明白:“我知道了。”不过元帝并没有辞退石显。

石显等人十分精明,得知消息,又怕、又恨京房,便向元帝建议,要把他外调到地方去当太守。不久,京房果真被派到魏郡担任太守,上任才一个多月,就下了监狱 。下狱是另有原因的:老辣的石显利用机会,马上告发说京房和别人通谋,诽谤朝政,煽动诸侯。状纸呈递上去,最后当然转到石显手中。他手脚飞快,马上将京房送上了刑场。并将其妻子儿女,也充军边疆。

京房本是一片忠心,怎么被老师不幸而言中、反倒送掉了性命呢?有人说:“那是因为朝中有奸臣,皇帝也变得糊涂了啊!”另有人讲:“京房正义而博学,古君子之论生死 ,他知之甚详。那是他自己的选择!”

【附录.古人论生死数则】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孔丘《论语.卫灵公》)

“小人则以身殉利,士则以身殉名,丈夫则以身殉家,圣人则以身殉天下。”
(庄周《庄子》)

(据《资治通鉴》及《通鉴记事本末》)@

责任编辑:王愉悦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人们常以“出淤泥而不染”来赞扬那些身处恶劣环境而洁身自好的人。乾隆后期的两江总督岳起就是这样一位品德高尚的人。他在吏治腐败、官场贪污成风的情况下,依然提倡为官节俭,并能以身作则,为世人树立了榜样。
  • 元朝时代的耶律楚材是契丹族,蒙古国大臣。在他侍奉成吉思汗、窝阔台汗两朝近30年间,屡次为了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敢于犯颜直谏,置生死于度外。
  • 康熙帝为政治所需,虽然废掉皇太子,但废黜之后,难以割断父子之情。每对诸臣谈起,便老泪横流,涕泣不止。
  • 为什么唯“赵广汉至精能行之,他人效者莫能及”呢?最根本的原因,是老百姓和下属都明白:赵广汉一心为公,伸张正义。从内心里支持他,帮助他!
  • 但冯氏却知礼达义,劝家翁应心无厚薄,她这实际上是做到了孝翁悌夫了,真可以为后世女子的楷模。
  • 我心中只有一怕:怕正直的史官,在史册上记下这不忠的行为,使我遗臭万年!
  • 脱脱是个贤相,他“功施社稷,而不伐;位极人臣,而不骄。轻货财,远声色,好贤礼士。”他对君王忠心不二,所以在关键时刻能大义灭亲。
  • 凡罪状未明时,无论坏人还是好人,都应按法律程式进行审理,这样才能使违法乱纪的坏人受到惩罚;使蒙受不白之冤的好人得到昭雪。
  • 黄霸的可贵之处,在于在明察事实的基础上“多算”。因此,他处理问题,提出建议,既符合法律,又得人心,皇上很信任他,其他的官吏和老百姓,都很敬爱他。
  • 三个国王联袂而来,足使明成祖朱棣(1403--1424)喜出望外了。他当初派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国家和自己的威望。现在四方来朝,而且这次身为国王的贵宾也来到了北京,明成祖当然要热情接待,让这些国王一瞻上国风采。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