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元专稿】大唐 第五章: 演进篇(二)

贞观之治 绝代非凡
乐天、如意
font print 人气: 24
【字号】    
   标签: tags: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纪元10月29日讯】公元626年,李渊传位给李世民,自己成为太上皇。李世民即皇帝位,称唐太宗,建元贞观,继他青年时代无数沙场大战后,于二十八岁开始他的治国生涯。

唐太宗在位二十三年,忧国忧民,一切全力以赴,事事以天下苍生为先。我们不妨在此深入地探讨一下在贞观年间到底发生过什么事。

*辉煌武功 四海震服

唐太宗于贞观年间创下显赫功绩,使整国完全免受内忧外患。太宗天威直贯东南亚大片地域,亦因他罕世的辉煌武功,四方各地的族长、酋长、大汗、国王等共称太宗为“天可汗”──天下大帝。

大唐旗下猛将如云,例如:秦叔宝、尉迟敬德、程咬金等,他们多次与太宗出生入死,但能够使大唐威震四海的英雄还有两位天稀大将:一.李靖、二.李勣。

李靖

一.南平江淮辅公祏之变
二.北破沙漠东突厥
三.西定吐谷浑 当李靖灭东突厥之消息传入了京城,太宗禁不住内心的激动和兴奋,说道:“当年太上皇为了百姓,向突厥屈服称臣。那时朕痛心疾首,誓灭突厥于有生之年。如今只劳一军出征,便生擒其首领入京,尽洗当年大唐耻辱。”大臣高呼“万岁!”

李勣

一.平定东突厥
二.击降漠北薛延陀汗国
三.破高丽 贞观十一年,太宗告诉大臣们:“隋炀帝不识用人,屡修长城以御突厥。朕委任李勣镇守并洲,突厥怕他而逃,边境安然,又何必劳民修城?”

二人均曾统兵十余万,在整个唐朝中他们的统兵数仅次于唐玄宗时之郭子仪(十五万)。

*太宗班底与治国法则

“贞观之治”之所以能垂万世而不替,全因唐太宗及其班底才华出众,并竭尽所能,一心为国。为太宗效死力之绝世班底包括:

(一) 宰相房玄龄和杜如晦,二人有“房谋杜断”之称。房有奇谋妙策,而杜则果断立决。
(二) 国戚高士廉和长孙无忌,二人不因身份尊贵自矜,竭忠尽智,难能可贵。
(三) 谏官魏徵,敢于犯颜直谏,每次皆言之有理,令人拍案叫绝。

如此良相仿佛就是亮星一群照射着大唐,闪烁绚灿。

唐初有明君唐太宗加上众多杰出人才,可算成功了一大半。而另外构成贞观大治之原因其实是太宗所立之法则,筑成了良好的政治架构。

其统治处事方针包括:1. 为君之道,首在先存百姓;2.“法者,非朕一人之法”;3.去奢省费,割情屈己;4.发展生产,恢复经济;5.容人纳谏,不以自尊。

*官在得人 不在员多

太宗初登帝位,清楚官僚队伍过于庞大,人浮于事,深感“民少吏多”,弊处甚广,比较严重的是:1.耗费资源;2.职位重叠,互相推御责任;3.谋士过多,事情往往得不到结论。
于是,太宗彻底推行改革。结果全国县市减少了一半;州府减少了三分之一。房玄龄遵从太宗旨意,把朝廷文武官员减了四分之三,剩六百四十三人。如此大动作的改革竟没惹起任何动荡和不安,可见太宗推行时是极为审慎,确保不出偏差。

*太宗之“四善”

太宗对有“品位”之官员作出了四个要求,称“四善”:1.德义有闻;2.清慎明着;3.公平可称;4.恪勤匪懈。对个别部门更提出了带有针对性的要求,例如:

为考校之最──扬清激混,褒贬必当。
为判事之最──决断不滞,与夺合理。

一共“二十七最”,为贞观之初立制,各人跟着太宗要求去做,尽心尽责。太宗更以八个大字“居官谄诈,贪混有状”来判定德行为“下下”之官僚。

贞观十一年(公元637年),侍御史马周上疏道:“治理天下以民为本。欲使百姓安乐,唯有选拔合适之人出任刺吏、县令。”太宗立表同意,并断然要亲自挑选刺史。

*每朝必定要面对的问题──贪污

太宗防止官僚贪污的做法除了用刑罚之外,主要是要令众臣从心底里明白“贪”其实是一种愚蠢的行为。他向侍臣们举了一些例子:

贞观二年,太宗说道:“曾有秦惠公要伐蜀国,但不知路线,于是令人刻了五头石牛,然后在后尾各放一面金块。蜀人以为这是拉(排泄)金粪的牛,连忙把它们拖入川。秦军顺奢地上痕迹追踪,后来灭了蜀国。”

贞观十六年,太宗提示群臣,道:“鸟栖于树,犹恐树不高,故结巢在树之巅。鱼藏于水,犹恐水不深,故穴居在水之床。但两者皆被人捕捉到,原因只在贪食诱饵而已。汝等切勿以身试法!”

大臣俸禄既高,只要廉洁守法,必能长保富贵,不要一失足成千古恨。



*天象变化 意味深长

太宗深信,星变日异乃上天对人们的一些启示。地荒天灾即上天谴责,君主需检讨改过,否则国家灭亡。呈祥瑞事即上天嘉许,福祐降世,国祚绵长。现今大多数人视为迷信,但其实又未必那么绝对,上苍偶尔对人作出某些提示亦有所记载。

贞观八年(公元634年)八月二十三日,南方上空被一颗长达六丈的彗星划破,历百余日方散。彗星在古代乃不祥之物,太宗问道:“朕有不德,政有亏失才会出现彗星,众卿家认为如何?”

虞世南答道:“从前,齐景公见彗星,大惧而立修德,十六天后彗星即没。皇上只要别因功高而傲矜,勿以太平渐久而骄逸,若能始终如一,不必忧心彗星一事。”

太宗深表赞同,道:“秦始皇平定六国,隋炀帝富有四海,既骄且逸,国速亡矣。感谢上天对朕与大唐之警惕,朕承认是颇有自矜之心,是朕之过失!”

*立封储君 取舍仁德

唐太宗有十四个儿子,而与长孙皇后所生的共三子,他们是:

太子李承乾(长子) 天资优秀,以聪敏闻名。曾多次居京监国,表现出色。
魏王李泰(次子) 几乎继承了唐太宗与长孙皇后的所有优点,甚得父皇喜爱。
晋王李治(三子) 宽仁孝友,淑质惠和。

太子李承乾虽有很多优点,但唐太宗最后还是废掉了他,原因有四:

(一) 宴游无度,嬖爱一个太常乐人(同性恋),弄至满城风雨。
(二) 喜好胡人风俗与战阵厮杀,习突厥语言,穿突厥衣装。舍华慕夷,并示意登基后要做突厥酋长的部下。
(三) 亲近小人,贤者避而远之,只因李承乾无法接受忠言规谏。李承乾曾被贤臣于志宁直言冲撞而派刺客去暗杀他。
(四) 因以上三点,唐太宗对李承乾极度失望而意欲改立他人。李承乾知情后竟发动政变,决定进攻太宗住所,迫父皇退位。当然这小规模的政变被太宗轻易地压了下来。李承乾被贬为庶人。

太宗本想立李泰为太子,因为他在众儿子中跟自己最为相似。可惜,他的凶险之心实昭然若揭。李泰曾不只一次想倾害李承乾,加上他得不到魏徵、褚遂良等大臣支持,遂令太宗难以下诏策立。

其实,太宗亦考虑到如果让李泰当上皇帝,他必然会对李承乾狠下毒手,而太宗不想再有流血事件发生。在这重要关头,大家都想起了三皇子李治。他既宽仁,亦受大臣欢迎,是个合适人选。当然,太宗希望江山可以交给一个才德兼备之人,但无奈此际只有从“才”与“德”之间作出取舍。太宗反复斟酌,并从多方面去分析,终于决定取仁德而立李治为太子,即后来的唐高宗。

*千古一朝 永恒光辉

贞观年间,太宗本着万事以民为先。百姓安居乐业,国家自然兴旺起来。社稷安稳,盗贼归正,太宗带头把仁义道德的观念重新摆放在社会的重要位置上,并紧记隋朝因施行暴政而速亡的教训。

其实,我们千万别以为这样的良好社会状态只会出现在古代,别忘记在唐之前亦有隋之惨淡时期,一切在乎于领导人之才能和品德。

风云人物 (五)

松赞干布 求婚动兵
文成公主 远嫁西藏

*笫一次求婚

正当唐朝繁荣发展之际,在西部的吐蕃王朝亦强大起来,与唐室军力并驾齐驱。在公元634年,吐蕃赞普(即“领袖”之意)松赞干布因极为仰慕唐朝文化,决意派遣使者到长安访问,两国邦交关系从此而起。

后来,松赞干布又派使者到长安,今次目的是求婚,带的全是丰盛厚礼。唐太宗不允,松赞干布即扬言要与唐开战。太宗不等吐蕃出兵,便先发制人,派兵出征,大获全胜。


*笫二次求婚

松赞干布败阵后,愈发佩服大唐。于公元640年,又遣使往长安,而今回所派遣的绝非普通使者,而是吐蕃大相禄东赞。禄东赞带着比上回更丰厚珍贵的礼品向唐太宗二度求婚,诚意可嘉。

这回,太宗终于承诺婚事,将皇族中聪颖美丽的文成公主许配给他。这次重大决定,深深地影响了藏族后世的文化和历史。

*公主入藏 告别长安

文成公主成为吐蕃赞蒙(即“王后”之意)后,给当地藏人带来了高度文明的唐朝科技,包括五谷种植、酿酒技术、生产技术、医学著作、建筑工匠等,吐蕃人民载歌载舞欢腾雀跃。她带去的中原乐队丰富了藏族的音乐,松赞干布十分敬重贤淑多才的文成公主,他脱掉毡裘改穿绢绮,并多次派贵族子弟到长安学习。


文成公主信奉佛教,当时唐朝佛教鼎盛,而西藏无佛。她带去了佛塔、佛经和佛像,并建大昭寺来供奉。她与松赞干布亲手在庙门栽插柳技,这就是“唐柳”的由来。著名的“甥舅同盟碑”(也称“长庆会盟碑”)就立在“唐柳”旁。从此佛教在西藏盛行。

在吐蕃的四十年间,文成公主不断付出,为汉藏两族的友谊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文成公主于公元680年逝世,极受藏人爱载的她被称为阿姐甲莎(即“汉族阿姐”之意)。唐朝诗人陈陶《陇西行》诗曰:“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

香港大纪元(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在一千三百多年前,中国的唐朝,是一个承前启后,百花齐开,大放异彩的全盛时期。她的温文有礼、文化腾达和威力远被,同当时西方世界的腐败、混乱和分裂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以致在人类的文明发展史上一路遥遥领先。

    乌飞兔走,沧海桑田,中国的许多朝代都好比流星一般匆匆而逝。但初唐时期的“贞观之治”却如一轮皓月,照亮了人类历史的整个夜空。她无论是在文化、经济、农业、手工业、商业、交通等各个方面,都远远地超越了以往所有的时代。而唐诗的丰盛,散文的复兴以及传奇的成熟,瞬间把人类的文学史推上了辉煌灿烂的顶峰。随之而来的音乐、舞蹈、书法、绘画、造像、建筑、冶金、制瓷、纺织、印刷、酿酒、焙茶…… 多元纷呈,绚丽夺目,达到了盛况空前的地步。使人类社会真正走入了一个祥和、礼让、安定、富足的歌舞升平.时期。各民族称她为“盛世天朝”。

    我们愿循着历史的足迹,把这幅“天朝”的画卷慢慢地展开,将她迷人的光彩再现读者面前。

  • 唐太宗在《指意》中说:夫字以神为精魄,神若不和,则字无态度也,以心毫为筋骨,心若不坚,则字无劲健也。他推祟晋代大书家王羲之书法,谓之“尽善尽美”。所以唐代书法以王羲之为宗,兼容碑刻,篆隶。真楷体势风范,由欧、虞、褚至颜、柳,书家辈出。而草书则出现了“颠张狂素”。
  • 为势所迫 起兵反隋
    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隋炀帝任李渊为太原留守,另外又特派高君雅和王威作副留守来监视李渊。当时,各地豪强已陆续脱离隋室控制,拥兵自立。农民军在转战间亦冒出了三支厉害的队伍,他们分别为(一)瓦岗军、(二)河北起义军和(三)江淮起义军。
  • “隐逸诗人之宗”陶渊明是陶侃的曾孙,祖父外祖父虽是东晋的名士,但是到陶渊明时,家世已经衰落。然而自幼就贫困的他,并不以贫为苦,他一生虽没有显赫的功业,但他高尚的人格和诗文的成就,却受后人崇仰传诵不已。
  • 海瑞一生无私为民,清廉至极,尤其难能可贵的是他能为民请命,冒死进谏。正是这种敢触龙颜谏君王的凛然正气,使他千古留芳,许多后世文艺作品都描写了这一点,由此可见他在人民心目中的地位。
  • 于谦自幼聪颖过人,善书法,其书静穆高雅,气韵盈沛。青年时代就写下了《石灰吟》:“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著名诗篇(《石灰吟》出自《于少保萃忠传》)。在三十余年的为官生涯中,清正廉明,兴利除弊,刚正不阿。于谦的这些半神的操守准则,对中华五千年的传统文化作出了巨大贡献,像韩信﹑岳飞﹑袁崇焕一样,其品德操守举世崇尚。
  • “尧舜”是中国古代的政治典范,作为一个女人,诚孝张皇后获得“女中尧舜”的称号。600年前的这位传奇女人,以出色的政治才干,默默地站在幕后,辅佐三代帝王处理朝政。她从来没有走上前台,没有垂帘听政。她只是谨守妇道,做了一个女人该做的,就为她的时代带来了安定与福祉。
  • 郭氏是史上唯一经历八朝皇帝,五次位居皇太后、太皇太后之尊的女人。她享受过无以复加的荣华富贵,帝王都要向她行子孙之礼;亲历过朝局动乱和生离死别;目睹了皇位走马灯似的更换,她轻而易举就可夺取。可是,她始终稳坐于后宫,扶持子孙皇帝,没有非凡的定力,是很难做到的,因而这些帝王对她非常敬重。史书评价,她所立下的“社稷之功”,可与她的爷爷郭子仪相辉映。
  • 两度被废,两次垂帘,出家近三十年,一位被赵宋皇室遗弃的女人,却以一己之力,使得大宋王朝多延续了153年。她就是北宋哲宗赵煦皇后——元祐孟皇后。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