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文鞭影》四支(2):伏羲画卦 宣父删诗

正见神传文化编辑小组
孔子曾任乘田吏,负责养牛羊牲畜。图为《孔子圣迹图》之《职司乘田》。(公有领域)
font print 人气: 197
【字号】    
   标签: tags: , ,

ú xī huà guà,xuān fǔ shān shī。
伏羲画卦,宣父删诗。

ㄈㄨˊ ㄒㄧ ㄏㄨㄚˋ ㄍㄨㄚˋ,ㄒㄩㄢ ㄈㄨˇ ㄕㄢ ㄕ。
伏羲画卦,宣父删诗。

【注释】

(1) 伏羲:三皇之一,亦写作庖牺、宓牺、伏希等,号太昊,一号春皇。中华文明的创始者之一。
(2) 卦:即八卦,乾、坤、震、艮(gèn、ㄍㄣˋ)、离、坎、兑(duì、ㄉㄨㄟˋ)、巽(xùn、ㄒㄩㄣˋ)。
(3) 宣父:即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鲁国人。西汉平帝时追谥“褒成宣尼公”,唐太宗时追谥“宣父”,宋真宗时称“至圣文宣王”,明清时称“至圣先师”。
(4) 诗:即诗经,相传孔子曾经删定诗经,为春秋时北方文学的代表,是现存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语译】

相传伏羲氏制作八卦,具体而微地代表宇宙间的一切事物;孔子曾经删定诗经。

【人物故事】

伏羲

请点阅【中国历史正述】创世记之六:伏羲氏

孔子

孔子是儒家学说的开创者,他建立以仁为中心的思想学说,注重礼乐教化,删诗、书,开平民教育之风,对中国人的思想与社会关系产生极大的影响。

孔子年轻时曾担任管理仓库及牲畜的小官吏,但他不因职位卑微而怠忽职守,每天努力学习,到了三十岁左右就学有所成。五十岁时曾担任主管刑法的司寇,代理宰相的职务,但因鲁定公昏庸,仅三个月便毅然辞官,离开鲁国。之后,周游列国十四年,宣扬仁义治国的理想,却未受重视。一直到六十八岁才回到鲁国,投入教学及整理文化遗产的工作,斐然有成。他将自古相传的文献有系统的搜集整理,曾删诗、书,订礼、乐,赞周易,作春秋。

孔子首开私人讲学的风气,对于来学者,不论贫富贵贱、贤愚不肖,他都热心指导,开展出有教无类的平民教育。而且针对学生的才性资质,分别采取不同的指导方式,注重启发反省,鼓励学生思考,培养高尚的人格。为教师树立了绝佳的典范,被誉为“至圣先师”。

──转自正见网

(点阅【龙文鞭影】系列文章。)

责任编辑:李梅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北宋欧阳修《归田录》卷二记载:宋朝建国之初,为了惩戒藩镇的弊端,开始在各州设置通判,通判不是知州的副官,也不是知州的下属,所以常常和知州争权,通判的理由通常是:“朝廷派我来监督你的。”因此,州郡长官跟通判往往不和。从前,有一个人名叫钱昆,世代都是余杭人,曾担任少卿,非常喜欢吃螃蟹。钱昆曾要求外放为州官,有人问他希望到哪里任职?他回答说:“只要有螃蟹而没有通判的地方就可以了。”苏东坡有诗咏叹云:“欲问君王乞符竹,但忧无蟹有监州。”
  •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记载:韩非,战国人,是韩国的公子,善于著书立说,但有口吃的毛病,与李斯同受业于儒学大师荀子门下,李斯自以为不如韩非。
  • 关于“卧薪尝胆”的故事,很多中国人都耳熟能详。故事中的主人公是越王勾践,他在被吴王夫差打败后,卧薪尝胆,最终反败为胜。而吴王夫差亡国前亦有先兆。
  • 阮籍身处魏晋之际,原本有救助世人的志向,但天下纷乱,知名人士少有能保全性命的,阮籍因此不参与世间人事,经常喝酒畅饮。司马昭想为儿子司马炎(晋武帝)提亲,让阮籍的女儿嫁给他,阮籍连续大醉六十天,司马昭无法与之交谈,只好作罢。有一回,官员说有儿子杀了母亲的,阮籍说:“哼!杀父才可以,竟然还杀母啊!”在座的人责怪他失言。司马昭说:“杀父是天下罪大恶极之事,你怎么认为可以呢?”阮籍说:“禽兽知道有母亲而不知道父亲,杀父是禽兽这类的人,杀母则禽兽不如了。”众人心悦诚服。
  • 王维《长江积雪图》
    宗悫的叔父宗炳品行清高,但不愿做官。宗悫年少时,宗炳问他的志向,宗悫说:“愿乘长风(大风)破万里浪。”宗炳说:“你若没有大富大贵,也将会光耀门楣呀!”宗悫的哥哥宗泌娶妻时,当晚就被强盗打劫,才十四岁的宗悫挺身而出对抗盗贼,让十几个盗贼四下溃散,不得进屋。
  • 南朝刘宋时,东阳无疑所撰写的《齐谐记》中记载,三国时魏国当阳县人董昭之,一日,乘船过钱塘江,船行至水中央,见到一枝短芦苇上有一只大蚂蚁惊惶的来回奔跑,怕被淹死。董昭之心生怜悯,用绳子套住芦苇,拖引到岸边,蚂蚁沿着绳子爬上岸。这天夜里,他梦见一个身穿黑衣的人,带着百来个人,来向他道谢说:“我是蚁王,不慎掉入江中,承蒙您的救助,为感谢您的救命之恩,日后如果有急难,可以告诉我,当尽棉薄之力。”
  • 唐朝开国公主:平阳昭公主,她一手建立了娘子军,娘子关也因她而得名,而且她是史上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用军礼下葬的公主。
  • 程颐与其兄程颢(明道先生)同受业于学者周敦颐(被尊为理学始祖),二程学说理论相近,后人集二人学说编成《二程全书》,称其学派为“洛学”。
  • 东汉末年,杜畿被推举为孝廉,担任汉中府丞。遇天下纷乱(董卓之乱),弃官避难荆州,汉献帝建安年间才回来。《傅子》记载,杜畿从荆州回来,到许昌(今属河南)见到侍中耿纪,两人整夜长谈。尚书令荀彧(yù,ㄩˋ)住在耿纪隔壁,夜间听到杜畿之言,感到惊异,天亮派人告诉耿纪:“有才能优秀的国士却不推荐,你如何位居侍中之位呢?”等见到杜畿,荀彧相知有如旧识老友,于是向朝廷推荐他。
  • 晋国大夫栾书、中行偃派人杀了晋厉公,迎立十四岁的孙周为国君。大夫们在清原迎接时,孙周说:“我本来不希望回来做国君,虽然事已至此,难道不是天意吗?如果你们责求国君,使他献出生命,立为国君却不听从国君的命令,又何必要国君?那么两三个人要用我在今天,不用我也在今天。共同顺从国君,才是神所福佑的啊!”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