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给为正义真理奋斗不屈的人们

严酷的光荣(二十)

李卫平
font print 人气: 11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1月25日讯】尾 声

两个月后的一天,我正匆匆赶往珞瑜大学,却见虹与一男孩迎面走来。他们没看见我。我快步闪到路旁的小树后。虹亲呢地挽着那男孩,两人欢笑着从我身边走了过去。

那天后,虹的父母向她施加了极大的压力,校方也对她进行了威胁,凯又再次向她示爱。起初,她还顽强抗争,但当她真正清醒地认识到今后生活的艰辛时,她退缩了。

她告诉我:“我爱你,但请原谅我的懦弱。”

此前,当她决心与我在一起时,我尚犹豫不定,担心今后不能给她幸福。但当她决定离我而去时,我是那样难过、伤心,难以割舍。我尽全力想挽回这一切。

最后,她说:“你拿什么保证我的幸福?!”沉吟片刻,又道,“我发现我离不开凯了。”

我无话可说,只能默默离去。

她突然在背后大喊了一声。距离远,听不大真切,但似乎是说我根本就不了解她的苦衷与痛苦。

他们走远了,我冲着他们的背影长长地吁了一口气,回转身,大步向前走去。

故事就讲到这了,你或许不满意。我知道,你一定非常想了解这四年间我的生活状况,可那样的话就不知何时才能收尾了,而我是不想将这个故事拖得太长的。不过,以后若有机会,我也会将它记下来,但那已经是另一个故事了。

自民他们的故事虽然已经是很久以前的往事了,但他们的音容笑貌、所作所为不但没有随着时光的流逝而淡化模糊,反而被时间镂刻出了更深的印迹。是的,很多细节随着时间的推移越发清晰细腻起来。至于原因,很简单,他们是真正的英雄,我们时代的真正英雄。也许有人会说,没有英雄的民族是悲哀的,而刻意盼望英雄的民族甚至更悲哀。我要说,人类的本性是胆怯懦弱的,大众需要英雄的鼓励引领,这是英雄所由产生的心理与现实基础。不论什么时代,不论那个国家民族,都离不开英雄人物。这里的问题在于,我们必须客观地看待英雄,必须建立起制衡英雄的周全机制,只要我们做到了这一切,那么仰望乃至期盼英雄就不会产生反面效果,更无可指责。

自民他们决非横空出世者,他们脚下有异常丰厚的文化道义与理论积淀,前人的道德文章为他们提供了极其丰富的养分。这是他们敢于直面残酷的生活,虽九死一生却至死不悔的重要基础与原因。他们身后,更多的青年后生正迎头赶上来。我们可以肯定,无论从逻辑方面看还是从道义功利方面看,他们的追求都无懈可击,符合全人类的理想与利益;从历史上看,无论中外,他们所从事的一切都被证明是善的,有利于人类的进步与发展的;当下的经验更证明他们从事的事业是道德的,对人类最为有利的。他们从事的是当今最伟大的事业。

令人欣慰的是,自民他们一刻未停地在继续努力追求他们的理想,尽管他们的目标看起来是那样遥不可及,尽管他们的生存环境是那样困苦,尽管他们始终生活在巨大的危险之中。他们坚信,他们的事业是正义的,是一定会取得胜利的;他们不信,现存的压迫、邪恶会永远存在下去;他们相信,专制与独裁一定会被他们铲除,自由、民主与人权一定会在他们手中建立起来。

最后我想说的是,如果你打算把这个故事拍摄成电影,这的确是个好主意,我要恭喜你了,如果我是你,一定不会放过这个机会。我想说的是一个建议,我建议尾声无论是我的内心活动,还是与虹的对话,都以画外音的方式来处理。以我的背影的长镜头作为结尾,背影由近及远,这时出现音乐与字幕,银幕的一角,回放影片中最重要的部分场景。背影消失,电影结束。

后记

很早就想写一部反映中国大陆民主运动历程的小说,但缘于各种原因一直没有动笔。首先,我完全无法冷静下来。只要一想到那场伟大的民主运动,我就禁不住浑身颤栗、心潮澎湃、热泪盈眶。随着脑海中的画面,我仿佛又回到了十三年前,再也无法走出来;其次,心中虽有万语千言,笔下却始终没有找到恰当的突破口。不过,这一念头却从未有过那怕片刻的动摇,反而更强烈地萦绕在心头,最后转化为神圣的责任和义务。

狱中,我开始思考小说的情节和结构。这一过程很不顺畅,我以为这和自己的学习方向有密切的关系。时间一个月又一个月从身边溜走,我这里却只有几座自己建立又不得不自己加以摧毁的框架。此时,我苦闷、急噪、气恼、气馁,一度曾打算彻底放弃。读者定然可以想见我当时的精神状态。

出狱后,我即下决心动笔。1998年11月,我拿出了一部约七万字的中篇小说,书名为《七月的最后一天》。这部历时八个月的作品主要反映了民运人士在狱中的生活。对它,我并不满意。我寄给一位朋友,请他挑刺,不想,却寄丢了。我第一部小说手稿的命运如此悲惨,令我十分难过。但我很快恢复过来,重新学习、思考。

2000年二月的一天,一瞬间,我就完成了一个全新的构架。这大概就是所谓灵感吧!同年十月,一部约十六万字的长篇小说出世了,书名即是《严酷的光荣》。这时,作品的骨架已然确立,只是不够细腻。重新学习、修改。2001年八月,作品已基本成型,但结构仍嫌单调。再次投入艰难的修改工作中。相比较而言,修改更苦更难。

2001年十月二十四号深夜,武汉市公安局政保处突然搜查了我租住的陋室,抢走了全部手稿、打印稿和磁盘。无奈,我只得重新写作。经过四个月的苦战,终于拿出了成书。这时的喜悦与兴奋自不待言。

自1978年西单民主墙以降,为了中国的自由民主事业,中华民族最优秀的儿女似飞蛾扑火般前赴后继,向中共独裁政权发起了一波波连续不断的无畏冲击,在这块古老的热土上演出了一幕幕可歌可泣、感天撼地的壮美活剧。他们的理想主义精神和为正义事业献身的大无畏牺牲精神,与古今中外先贤相较,毫不逊色。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大陆人的生活空间有了极大的拓展。只要能将责任与义务从心中挪开,人们完全可以紧闭双眼,追求物质上的富足。以民运人士的能力、才华和知识而言,他们在这一过程中不会输于任何人。但良知与正义使他们睁大两眼,责任和义务更令他们不停地大声疾呼,而无暇顾及如此将面临怎样的政治迫害。不清楚有多少人似我这样处于无家、无房、无工作的三无生存状态,但我知道,不论他们的生存状态比我何如,都会与我一样分秒必争地为中国大陆的民主自由而努力工作、奋斗。尽管中国大陆民主运动成功之路仍看不到尽头,似是遥遥无期,但他们却从未怀疑过自己必然会获得最后的胜利。这绝对不是源于个人的自信,而是因为他们理想的正义性与真理性,是因为他们的勇敢和无所畏惧的牺牲精神,以及为达目的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坚韧不拔的超常毅力。有此三者而事不能竟成,未所闻也。

中国大陆的民主启蒙起始于上个世纪初,七十年代末至八十年代末又进行了一场新启蒙运动。但令人遗憾的是,国人的民主意识仍然十分低下,观念依然极其混乱不清。或许有人不以为然,但事实却十分残酷,令人痛心。我认识的一些青年知识分子,居然担心民主化后共产党员的头颅不保,并且一再质疑世界上那有绝对的自由?我告诉他们,民主是点人头而非砍人头,自由是法治下的自由。但他们仍然不得要领、将信将疑。这使我认识到继续在国人中进行民主启蒙的必要性与重要性。但我怀疑以国人当下的浮躁和急功近利,理论性的论述会有多少读者?于是我想到了小说,也许它能担此重任。肯定有人反对这么做。他们认为文学就理当是纯文学,不应涉及政治理念。但我认为小说不仅仅是讲故事,小说更重要的意义或许正在于作者对世事的分析、思索与认识,在感性诉求中加入理性诉求。否则,小说就完全失去了存在的价值,仅有故事就够了。

拙作还涉及到民主运动的策略问题。正常情况下,人人都懂得循序渐进、欲速则不达的道理,但一旦真正骑到马上,几乎所有人都会扬鞭催骥,恨不能其四蹄生风,立刻达到目的地。在我看来,人们希望立刻实现理想的愿望和心理是具有普遍性的,因而冒进或许是人类的共性。一旦时机成熟,冒进的言行便会像决堤的洪水在平原上肆无忌惮地泛滥。因而,相当多的时候民运人士就策略所进行的论争,实质上是与人的本性的斗争。惟其如此,也就更为艰难,但我们必须战胜人性的弱点。鲜血和失败已多次教训了我们,我们已没有任何理由再重蹈覆辙了。面对世界民主形势日新月异的大好局面,我们也再没有资本和时间拿中国的民主事业做冒进试验了。

有朋友说我要感谢公安局。其称,如果不是他们没收了原稿,我或许不会做出大的结构调整,而只在原有基础上小打小敲。这是典型的以苦难当风流、将痛苦做幸福的糊涂认识。我告诉他,他们的行为除去给我增加了困难、麻烦外,再别无一物。依据原稿,结构调整会更顺利,作品会更早面世。

有青年朋友在了解了我的经历后,以十分惋惜的口吻说,你自我放逐于主流社会之外十三年,吃尽了苦头,历尽了磨难,青春完全浪费掉了。在他们看来,幸福是与花前月下、灯红酒绿、吃喝玩乐联系在一起的。我惊讶于他们对幸福的理解,同时对他们的自私和昏噩表示遗憾和同情。我以“无悔的青春”一诗做答。诗附后。

“六四”一章的部分情节设定参考了吴仁华先生的《天安门广场的最后一夜》的下半部分,本想参考全文,但由于资料不全未能如愿。该文刊于《北京之春》98年某期,该刊现正躺在武汉市公安局某资料柜中。在此向作者及《北京之春》表示诚挚的谢意!向所有读过拙作并提出宝贵意见的朋友致谢!向所有为拙作出版奔波的朋友致谢!向编辑致谢!没有他们辛勤而高效率的工作,拙作不可能如此迅速地面世。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虽然拙作得到了许多朋友的指教,使作品增色不少,但本文的所有讹误和责任当由作者一力承担。

李卫平

2002年5月27日

无悔的青春
你们的青春荒废了,有人说。
是的,在那如花似歌的季节里,
我们没有品铭到甜美的爱情,
却无奈地吞下了一杯又一杯
生活的苦酒。
是的,在光彩飞扬、英姿勃发的岁月,
没有花环、掌声、歌颂,
而只要我们稍做退却,
那一切本来都唾手可得。
但我们却义无反顾地选择了
与苦难相生相伴的正义与真理。

你们的青春太苦了,有人说。
是的,当旁人尽情享受生活的舒适与惬意时,
我们,却在为生存艰难地挣扎;
你们的青春太残酷了,有人说。
是的,当同龄人于花前月下、灯红酒绿中追寻欢乐时,
我们,却正在亡命无涯的途中艰难跋涉,
或被投入了不见天日的黑牢。
我们不得不与镣铐、高墙、电网为伍,
但我们的生命、青春却永远与荣耀、伟大熔铸在了一起。

朋友,尽管艰难困苦,但我们没有屈服。
我们依旧满腔热诚,
我们依然坚定自己的信念。
我们仍在探索与思考,
我们仍然在为民族的自由而奋斗。
我们坚信,我们的一腔热血和灿烂而苦难的青春
一定能催生出炫丽的民主之花。

朋友,亲爱的朋友,
当民主的喜讯抚平我们面部山川沟壑般的褶皱时,
当自由的春风扬起我们斑白的花发时,
我们–一群曾经年轻、富于激情、勇于牺牲、不畏困苦的人
–一定会毫不犹豫、骄傲地告诉您:
如果再做选择,
我们仍然会坚定地走踏平荆棘之路。
我们的青春,无怨无悔。

李卫平 作于2002年4月18日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她斜睨了我一眼,没有吭声。但那目光却分明在说,这人可真是......难道我们不是才认识不到十分钟?难道我们不是才刚跳第二支舞曲?你也未免太唐突、冒失了吧?!
    上一曲是华尔滋,我的拿手好戏。我将她带得连转不停,好似要飞起来一般。她高兴极了,不停地称赞我跳得好。这一过程从跳了七、八转开始,一直持续到舞曲结束,我将她送回座位。因为这个原因,我才斗胆开口。
  • 舞曲结束,各人都已回归本位,只有我俩仍站在舞池中。
    我先清醒过来,忙将她送回座位。这时,又一支布鲁斯开始了。我邀请她。两人再次步入舞池。我正准备接着往下讲。她却叫我先休息一会。我明白她的真正目的不是叫我休息,而是要仔细揣摩我这个人。
  • 我有写日记的习惯,即使1995年至1998年在监狱中时也坚持不辍。自1986年至今,我基本上每日一记。下面是今天的日记。
  • 今天是礼拜六,可以多睡一会儿。
    我翻身,不小心胳膊肘碰到了隔板上,咚的一声,像有意用拳头擂的。
    隔壁又该叫了。
  • 为民与一批志同道合者秘密组建了中国自由民主党。
    一九九五年春,他受同志们委托,赴北京为自民党做宣传。他们希望该党的主张能为海外民运人士所了解,更希望外国媒体的报导能出口转内销,使更多的大陆人民了解他们的政治主张。
  • “这是哪儿?我们怎么到这儿来了?还能回去吗?”她双手紧紧抓住我的胳膊,机枪般发出一连串疑问,急切慌乱的声音中满是惶惑、不安与恐惧。
    我正在观察周围的情况,没有立刻答话。
  • 月亮似一面巨大的明镜,插在远处的杨树梢上,反射出清泉般透明的光。大地一片混沌,高低起伏的地面不时露出它狰狞的面孔,与浩渺星空中那轮安琪儿的纯洁与光辉恰成鲜明的对照。
    菜地四周万籁俱寂,菜地里的整地声在一片寂静中格外醒耳,那声响在暗夜中似乎能传到遥远的天边。
  • 初夏的杭州桃红柳绿、纤尘不染,整座城市掩映在彩虹之中,就像一个待嫁的新娘,婀娜多姿、艳丽迷人。一下火车,自民就爱上了这座风情万种的人间天堂。
    安顿好住宿后,自民即与王朝勇联系。
  • 一九九八年年初,为民重获自由,同年三月,他与老秦首度相会。
    那天,春暖花开、阳光明媚,为民从武昌乘车来到红钢城一个集贸市场。老秦在此租了一个商亭,开了一家极小的灶具摊点。
  • 几场淅淅漓漓的小雨后,秋意渐浓。盛夏时种下的萝卜与苞菜已快能收割,豆角已收割完毕,豆角秧早已枯萎,可豆角地里的野草却分外鲜活茂盛。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