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山水画名家——郭熙

晓晨 整理
font print 人气: 958
【字号】    
   标签: tags: , , , ,

中国山水画至北宋初,始分北方派系和江南派系。荆浩、范宽和关仝是北方山水画派的代表画家,开创了大山大水的构图,善于描写雄伟壮美的全景式山水。郭熙是宋代著名画家,也是北方山水画派大师。

郭熙字淳夫,河阳温县(今河南孟县)人,世称“郭河阳”,少年时一心向道,学习吐纳之法,时常云游在外。郭熙年少时便富有才智,家族中并无擅长绘画之人,大概是他的天赋加上后天的经历使得他有这番成就。

宋熙宁年间,郭熙为御画院艺学,官至翰林待制。据说宋神宗很赏识他的画,在宫中墙壁上挂了很多郭熙的作品,有“神宗好熙笔”之说。此外,朝廷其它部门也挂有郭熙的画作,苏轼诗云“玉堂昼掩春日闲,中有郭熙画春山”,可能就是指当时学士院玉堂中屏有郭熙所作《春江晓景》图。所以宋神宗时期也是郭熙绘画创作的顶峰时期。

郭熙擅长山水画,初期画作大多精巧细致,后来师法李成,刻意临摹,深知李成的画法,而又能融会贯通,最后开创出自己的风格,自成一家。他认为画山要“春山淡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经常游览名山大川,实地观察写生。他不赞同画家脱离实际,画那些虚无缥缈的山水,主张创作当深入真山实水作观察体验,因而郭熙所画山水生动自然,题材广泛。

郭熙山水画中的树枝多为下垂,向斜下伸展,如鹰的爪子一般;山形奇特,皴法多用淡墨和灵活的圆笔、侧锋,如散乱的云彩;他画的寒林,幽深雅趣,长松巨木,云烟缭绕,峰峦若隐若现,无论是构图、笔法,都独步一时。

郭熙的传世作品有《早春图》、《幽谷图》、《关山春雪图》、《窠石平远图》等。其中《早春图》为其代表作,而《窠石平远图》描绘深秋时节,原野的晴朗旷达。画面上远处山峰,一湾流水,近景数块巨石,一老树盘根错节其间。寥寥数笔,凸显秋天既清亮又萧瑟的景致。

郭熙除擅画卷轴外,也精于壁画,能在高大厅堂的墙壁上作巨型山水壁画,所以颇得神宗赏识,命他在殿堂墙壁之上作画。此外,他还是一位雕塑能手,可惜这方面的创作鲜为人知。

作为一名画家,郭熙不仅在山水画的笔墨技巧、透视方式等方面有诸多创新,还将自己绘画艺术的经验和心得做一总结,写下了《山水训》、《画意》、《画诀》、《画题》四篇极有价值的画学理论,后由其子郭思整理补充,题名为《林泉高致》。@*#

责任编辑:芬芳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五代时期的荆浩和关仝代表的北方山水画派,开创了大山大水的构图,善于描写雄伟壮美的全景式山水。李成和范宽是北宋初期山水画家的代表,上承荆浩以水墨为主的传统,以表现北方雄浑壮阔的自然山水为主,在五代、北宋初期,李、关、范的画风,风靡齐、鲁,影响关、陕,实为北方山水画派之宗师。可以说是“三家鼎峙,百代标程”。
  • 张僧繇平日是手不离笔,把夜晚当作白天,日以继夜地努力作画,而且老也不觉疲倦,很长一段时间中,他都不得闲。因为他这么下工夫的努力不懈,所以他画道、释、人物、龙、马等,无一不工,而且大都作卷轴画和壁画。他与顾恺之、陆探微以及唐代的吴道子并称为“画家四祖”。
  • 古人画画、写字前的研墨时间很长,其实研墨的过程就是细细揣摩,培养情绪的过程,研墨的环形往复动作和速度与思维运动很相似,归纳起来,大胆、果断、细心、负责的中国画画法以及解决矛盾的习惯与负责态度与“总统”级人才的思维要求何等相似?
  • 唐寅藉画作道出了他的心境,也告诉人们,他心中一直向往着的就是那种悠游恬淡、无所求的隐逸生活。
  • 我们发现,画家留下的众多牡丹花杰作中,最能打进人心深处的都是那些看起来仿佛一直在风中自在地翻飞的作品。在这些画面中,叶子不与花朵争锋,只素净地以花青为主去作单色变化;那片片柔到极点但不纤弱的叶子,似乎都在随风摇曳、飘转。
  • 对道家与儒家而言,山水之间有着无尽的智慧。孔子曾言:“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老子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中国传统艺术领域,自绘画至陶瓷都不乏山水的千姿百态。其中,几十件柔翰墨彩的佳构,目前正于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溪山无尽——中国山水画传统”的第三期展览中精彩呈现。
  • 这件作品虽然巨大,但画面给人感觉愉快、宏大,并不暗沉、萧条,例如画中的松叶十分茂密,与郭熙《早春图》中的蟹爪枝给人萧条的感觉、或春芽才刚冒出来的感觉完全不同,这幅画像是夏天,生机勃勃,且声音很多,画中可以感受到泉水汩汩、松风摇曳、主峰两侧、山凹处、山峰处都有流泉,呼应了画名中的“万壑”。
  • 白米饭是很好的养胃食物,可作为主食适当的吃。(Shutterstock)
    现代人说,幽默一种沟通表达的艺术,而对苏轼而言,应该也是心态乐观的一种生活态度吧!
  • 很多人都读过贾岛的诗歌《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唐朝的寻隐诗自成一派,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唐朝诗人,一次次走进山水佳境,踏上寻仙问道之旅。大唐诗坛最耀眼的明星——诗仙李白,他的寻隐之旅有怎样的玄妙意境呢?(《古韵流芳》提供)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