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受亲情好滋味 家庭‧晚餐

文/克劳泰尔‧拉派尔
font print 人气: 1
【字号】    
   标签: tags:

本书前文提到,每个物种因DNA结构不同而有所差异,我称此为生物结构。此外,每个文化都有其结构,也就是生物结构的延伸扩大。生物结构指出一种需要,而文化结构从特定文化中的各种变数角度诠释这种需要。从生物学、化学及数学中借用的词“同构”(isomorphism),常用来描述生物结构及文化结构之间的连续。

空调设备真的有必要吗?

例如,人类的生物结构决定了我们在特定气温范围内才觉得舒适宜人。如果气温太高,我们会觉得昏沉沉的;如果太低,我们有可能生病,甚至冻死。为因应温度问题,我们发明了空调设备。但各文化对空调的使用看法各异,端视其文化结构而定。

美国人认为空调设备是必需品(在美国,几乎每辆车都装有空调系统),但欧洲人则视空调设备为奢侈品(在英国,即使是劳斯莱斯,空调都不是标准配备)。

我记得几年前夏天造访德国时,住在一家四星级旅馆,我的房间非常热;当我跟柜台人员交涉时,他告诉我,这家旅馆并无空调,因为当地一年只有一个月会这么热。从德国人的角度来看,这可能是合理的,但对美国人来说,我觉得非常不舒适。那次经验给我留下不愉快的印象。

我一直觉得,即使是一家廉价美国旅馆的房间内都会有我比较喜欢的温度。德国旅馆对空调的对策就人类生物结构来说是恰当的,但不适合我的美国文化结构。

美国商店干嘛那么冷?

但另一方面,我经常听到欧洲人抱怨,夏天时美国商店太冷了。这种冲突又肇因于文化结构。美国人喜欢凉爽的程度甚至很极端。研究显示,在美国,把室温调到最低的商店,多半是商品价格最昂贵的商店。由于空调是必需品,我们需要温度极端的空调,借此传达奢侈感。

每个物种的生物结构都是独特的,而且无可转换。人类用嘴、鼻、肺来呼吸,而不是用鳃。这种生物结构预定了文化符码创造及发展的方式,也确立了某种特定文化依其存活的变数。

一个在水中待过一段时日的文化可以存活下来,但始终沉在水中的文化则无法长存。然而,只要一个文化承认其生物限制,就可以自由游走在各变数之间。

我们都得吃饭,但美国文化创造出速食,法国文化则创造出慢食。每个物种都需要繁殖,但有些文化藉一夫多妻制繁衍,有些则偏好一妻多夫制。这些都是对同样生物结构所提出的文化答案。

人类有一个生物结构是:需要一个庇荫之处,免受自然环境的侵害。我们第一个家是子宫,在那之后,由各文化接手,以适应所在的自然环境(爱斯基摩人住冰屋、阿拉伯游牧民族住帐篷等)。一旦这种生物需求获得满足,文化结构可能在特定文化范围内逐步发展。检视美国人对家庭及晚餐的文化符码,可以看到美国文化是如何进展,从房子(house)如何变成家(home)。

美国人盖房子时是在应付生物结构:屋檐和隔热墙遮风蔽雨,阻挡各种极端的气温;冷暖空调设备带来冬暖夏凉;厨房让人们喂饱自己;浴室提供一个解放自我的地方。但当房子变成家,人们远远超越了这种生物结构。

感恩节晚餐的意义

家是美国文化中一个影响力无与伦比的原型。美国人最神圣、最特殊的仪式之一,就是感恩节晚餐,意义在于返家团圆。这顿晚餐多半在家中女主人的住处举行,即使她曾搬迁,即使你从未住在那栋房子里,那都代表家。当因为感恩节晚餐齐集一堂时,我们与自己的家再度连结,并确认家在我们生命中的重要性。

当美国军队启程赴战场时,美国人会给予支持及鼓励,但在交战之初,他们的目标就是“把美国子弟带回家”。他们脑中最深刻持久的印象,包括士兵从海外归来,投入亲爱家人的怀抱中。事实上(就如最近伊拉克战争所强化的印象),美国人的感觉是,无论战争结果如何,只有当子弟兵平安归来,才是真正打了胜仗。
这种概念,甚至出现在棒球这种美国全民娱乐上。在棒球这种美式运动中,球场上有三个垒和一个本垒(home plate),这并非巧合。对美国人来说,家是一个强而有力的普遍意象,而棒球鲜明地阐明此事:得分唯一的方法就是回到本垒,也就是回到家。

这种有关家的意象在美国大众文化中到处渗透,从佛吉斯(Folger’s)咖啡广告、贺轩(Hallmark)卡片广告,到许多保证回到我们爱人身边的歌曲。但也许除了朗‧霍华(RonHoward)的电影《阿波罗十三号》(Apollo13)之外,当代娱乐中再没有哪部作品与此意象更契合了。

这部片子如果讲述的是其他种类的太空任务,观众会兴趣缺缺。毕竟,美国人很早就对太空计划、重返月球、长期绕行地球轨道或派太空船往返太空站等构想,感到厌倦无聊。但《阿波罗十三号》却票房大卖,因为它谈的是完全不一样的东西,远比上述题材都贴近美国人的心:让太空人重返地球,带他们回家。◇

摘自《情感行销的符码》 天下文化提供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研究西瓜已经50年的陈文郁,吃过的西瓜据说已多达数千万颗,可能是全台湾,甚至是全世界吃过最多西瓜的人。
  • 近年研究《易经》,对于“六”这个数字备感亲切。翻开任何一本介绍《易经》的书,都可以看到六十四个卦象,每一个卦象都由六条横线(六爻)组成。横线有两种:中间没断开的是阳爻(—),中间断开的是阴爻(— —)。这样的阴阳二爻,组成了六十四卦,描绘了天地万物的变化,也写尽了人生处境的百态。
  • 西方哲学家无不重视理性思考的能力。如果不能善用理性,凡事皆依情绪的当下反应或一厢情愿的意念,则人的行为难免陷于自相矛盾,并且必然造成人际关系的紧张与冲突,带来各种后遗症。因此,理性帮助我们记取人生的教训,并且在面对无法逃避的困境时,找到解脱之道。然而,人生又非理性所能全盘掌握,而始终有其奥秘难解之处,这时理性有所不足,我们又该何去何从?
  • 在这篇短序中,我想对本书的性质作一扼要的说明。首先必须解释的是,为什么在一部讨论文化价值的论集中要特别把知识人放在与价值系统同等重要的位置呢?答案其实是很简单的。文化的价值虽然起源于一个民族的共同生活方式之中,但必须经过系统的整理、提炼、阐明,然后才能形成一套基本规范,反过来在这个民族的精神生活中发生引导作用。这一整理、提炼和阐明的重大任务,就中国传统而言,一直是由“士”承担着的。
  • 自19世纪中叶以来,中国进入了一个全面变动的历史阶段,传统的价值系统受到了最严厉的挑战。这一百多年中,我们一方面看到传统价值观念的解体,另一方面也看到种种现代观念的出现。但是价值系统所涉及的不仅是观念世界,更重要的是日常人生。
  • 张文和是个传奇人物。在台湾精神医学领域里,就我所知,大概除了林宪教授之外,很难再找到像他这样,活得如此丰富多采、充满曲折与惊喜的大半生。

  • 就在张文和医学院三年级那一年,北京医学院(以下依北京当地习惯,简称“北医”)附设精神病院,住进了一位特殊的病人。
  • 母亲是外婆的养女,在我有记忆的岁月里,我的家庭过得非常的艰辛不顺遂,饱受生活困顿煎熬的母亲,常常向我们叙述着外婆对她种种不公平对待情事。讲到情绪激动处,我们常常是变成了她情绪宣泄的唯一出口。如今,那受苦的母亲已回归天家,而那受伤的孩童,正在学习的道路上迈开步伐,尝试着让那受伤的内在结疤。
  • “当我十五、十六岁时,我真的很想杀掉母亲,真的,我就是这么恨她。她从来不允许我有自己的想法,她总是无所不用其极的想控制我。”

  • 在当今体验消费兴盛的时代,能否产生消费者情绪的共鸣,是产品竞争力的重要关键。Apple的iPod、Starbucks的咖啡,或是本书中所提到的Wrangler吉普车、Chrysler PTCruiser休旅车……有许多不胜枚举的例子可说明情绪对消费者的影响力。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