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云人物】超世之杰-曹操(下)

乱世之英雄
阿哲;图:志清
font print 人气: 79
【字号】    
   标签: tags: , ,

曹操身处乱世之中能够迅速掘起,除了后天的努力之外,与他先天的资质也有关系。总体来说,他波澜壮阔的一生,印证了少年时代名士许劭给他的评语-“乱世之英雄”。

善于运用权谋

年少时,曹操就机警过人,喜欢飞鹰走狗、围猎比武,且不拘礼俗。他的叔父看不惯他的所作所为,经常向他的父亲曹嵩告状。常受父亲斥责后,他决定寻找机会报复。

一天他看到叔父走过来,就倒在地上口吐白沫,他的叔父见状跑去告诉曹嵩,可是当曹嵩慌忙跑来时,他却安然无恙,曹嵩问他是不是病好了,曹操说:“我根本就没病,可能是叔父不喜欢我,所以才诬陷我。”此后,曹嵩就不再相信兄弟的话了。由此可见,他从小为了达到目的就会使用一些权谋,这是人们从道德角度批评他的地方,然而这也是在那动荡不安、尔虞我诈的时代,他能够脱颖而出的原因之一。

精通兵法,纪律严明

中国的历史上有不少出色的军事家,曹操可说是其中之一。他在南征北讨三十几年间,除了赤壁之战外,其余大小战役大部分都取得胜利。他作战时最大的特色是:每当与敌人对阵时都显得安闲自在,好像不当回事一样,但每到紧要关头时,就勇猛直前、势不可挡。

曹操用兵如神,既是个人的天分,也是善于吸取前人经验的结果。他曾将各家兵法融会贯通后整理为一书,称为《接要》;也曾为《孙子兵法》作注,宋朝吉天保把十人的注集合为一书,称为《孙子十家注》,而《曹操注》是其中最早的注集。

军队治理方面,他也是纪律严明、赏罚必信。他曾率领军队从麦田经过,事先下令士兵不能损伤麦苗,违反者处死。骑马的人都下来,唯恐伤了麦苗,不料曹操的马却跃入田中,他要求主簿定罪,主簿说:“尊者不应受罚。”曹操说:“制法者自己怎么可以犯法呢?但身为统帅也不能自杀,那就我就处罚自己吧!”于是拔剑割下自己的头发,代表已经受罚了。

《军令》、《败军令》、《船战令》、《步战令》等都是他依据不同的情况,制定的军中规则,凡是违反者均须依令处罚。正因为他的军纪严明,所以能在群雄角逐中立于不败之地。

善于收揽人心

刘备曾被吕布赶跑,狼狈的到许都投奔他。曹操待之以礼,幕僚不以为然,建议说:“刘备有英雄之志,不早杀之,必为后患。”曹操回答:“我正在收揽天下英雄,杀一人而失去天下人心,不可。”由此可见,他对收揽人心的重视程度。

战争期间他不仅身先士卒,还经常与兵士同住、同吃;战胜后,他往往将敌军留下的战利品,全部赏赐给部属;官渡大战胜利后,发现许多属下寄给袁绍的投降信,他不仅没有生气,甚至连看都不看就把信都烧了,并且说:“官渡大战时,面对强敌连我都不能自保,何况你们呢?”那些将士听了以后非常感动,后来都一直对他保持效忠。

张绣曾经杀了曹操的长子曹昂、侄儿曹安民及大将典韦,官渡大战前张绣归降,他不但设宴款待,还要求结为亲家。为了报答曹操不念旧恶之恩,张绣在官渡大战时全力奋战,立下许多战功。

正因为曹操善于收揽人心,他的属下很多是敌方吸收过来的。如:谋臣许攸、荀彧原来都是袁绍的部下,后来都为他尽忠效力;原为敌将的张辽、张郃、贾诩等,也都为曹营立下无数的汗马功劳。

敬重忠义之人

曹操敬重忠义之人,从他对关羽的态度,可以窥豹一斑。关羽为保护刘备的二位夫人被迫降曹,当时他坦诚地对曹操说:他终究还是会去投奔刘备。有人劝他杀了关羽,以除后患,但他敬重关羽的忠义,不忍杀他,最后甚至任由他去投奔刘备。

后来,关羽对樊城发动进攻,引水淹七军,又生擒曹营大将于禁、庞德,进而围攻樊城、襄阳,威震华夏。在危急时,曹操接受司马懿、蒋济的建议,劝说孙权偷袭关羽,最后终于擒斩关羽,解除了襄阳、樊城之围。

孙权为了转嫁杀死关羽的责任,派人把关羽的人头送给曹操。曹操不忍关羽身首异处,下令按照他的身材雕刻一个木偶,并穿上寿衣与人头缝在一起,然后以诸侯之礼予以厚葬。

因为曹操敬重忠义之人,上行下效的结果,将领们都对他忠心耿耿,从而在危急时,每每都因为部属的忠心护主,使他能够全身而退。

历史的负面评价

虽然有许多人对曹操的评价很高,然而《三国演义》却把他视为“乱臣贼子”。从三国历史中,可发现有三个比较具代表性的事件,是后人对他产生负面评价的主要原因。

其一,早期董卓为了拉拢曹操,任命他为骁骑校尉,但曹操痛恨董卓的暴行,逃出了洛阳,董卓于是到处悬赏捉拿他。在风声鹤唳中,曹操借宿于父亲好友吕伯奢家。当晚曹操听到磨刀声,以为吕家要杀他去领赏,就先下手为强,杀死吕家所有的人,事后才发现吕家是要杀猪宴请他。

其二,曹操有了兖州做根据地后,想把父亲接来安享晚年,不料途中却遭徐州牧陶谦的部将袭击,曹家老小全部遇害。曹操闻讯大怒,愤而兴兵血洗徐州。

其三,由于打着汉天子的招牌,因此他的属下有些人认为自己是汉朝臣子,不是曹操的臣子,因此看到曹操的权力凌驾于献帝之上时,心里产生不满,从而经常规劝曹操要自制,后来甚至一而再、再而三地反对他任魏公、受九锡。对于属下的不满,他始终都保持隐忍,晚年时才将几位犯错的老臣赐死。

以上这些历史事件,使曹操给人留下滥杀无辜的印象。可是在兵荒马乱的战争的年代,姑且不论这些事件的真实性和原委,如果仅凭这几件事就将他完全否定,甚至作为一个反派人物来描绘,实际上是太不公正了!@*(完结篇)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诸葛亮字孔明,琅邪阳都人。他是一位政治家、军事家,又是天文学家、地理学家。他的一生传奇多彩,留下许多既机智又充满忠义的故事,在中国历史里,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 曹操在官渡之战大败袁绍之后,统一北方,成为当时中国最强大的军阀势力。公元208年7月曹操率领大军南下,企图占领荆州,进而使据有扬州和会稽六郡的孙权臣服。当时的曹操军力雄厚,气势不可一世,眼看统一中国的大业就要完成,但是人算不如天算,曹操15万大军(号称80万)却被孙权、刘备5万联军击败,在赤壁一役中锻羽而归。随后,天下三分,应验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 据说刘裕是西汉楚元王刘交的后裔,但是到了其父刘翘时,家道已明显中落。年轻时因为家贫,曾当过农夫、樵夫和渔夫。
  • 曹操是三国时代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也是一位争议性的人物。《三国演义》及戏剧中都将他描绘为奸臣,然而与他同时代的人却对他有很高的评价,如《三国志》的作者陈寿就认为他是“非常之人,超世之杰”。
  • 曹操在南征北讨的过程中,对内也做了许多措施,如屯田积谷,以恢复经济发展;主张唯才是举,以纠正“征辟制”所衍生的弊端;打击豪强势力,以缓解社会的矛盾;开创“建安文学”,使学术得以蓬勃发展。这些措施使北方在战乱中还能保持一定的繁荣,故他被称为“治世之能臣”,可以说是当之无愧。
  • 汉宣帝是史上有名的中兴之君,而他第一道诏书流露的“深情”更是史上流芳。于公于私,汉宣帝都显露了真挚又深刻的仁爱之心。
  • 康熙初年,学士孙芑瞻(名在丰)担任皇帝身边的侍讲。他跟众人说了自己亲见的康熙皇帝的几件事。在正史和史料中,有许多康熙帝谦虚勤学、敬天爱民、仁爱宽容贤臣的故事。
  • 商汤对人、对万物都能作到“网开三面”。夏桀失政在鸣条这地方被商汤打败了。当时,商汤并没有马上取代他的王位。他对夏桀说:“我将为君王恢复道德,复明人心。”夏桀对商汤说:“君有人,这是君的国。”就是说夏桀看到商汤拥有民心,也就拥有了这片国土。于是夏桀带着五百个追随者离开。他从中野迁徙到不齐又迁徙到鲁地,结果如何呢?
  • 唐宣宗崇尚文雅的小故事。他为何自比乡贡进士呢? 他怎样选博士?为何他“大中之政”被史学家给与“有贞观之风”的评价?
  • 清朝四大谜团之一,世祖顺治皇帝是死于天花,还是出家为僧?董鄂妃为何能成为顺治帝的挚爱,她到底是谁?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