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方士(方技)传略:李郃

㭏楢 整理
font print 人气: 17
【字号】    
   标签: tags: , ,

李郃,字孟节,汉中南郑人。

他的父亲李颉,以儒学知名,官做到博士。李郃继承父亲学业,在太学游学,通晓《五经》,懂得《河图》、《洛书》、风角和占星,外貌质朴,没人知道他。县府召他在县府当掌管查盗和迎送客人的小吏。

和帝即位以后,分派使者,都穿平民服装只身巡行,他们各去州县采集歌谣。有两个使者该到益州,他们到李合负责的客官投宿。当时正值夏夜,露天而坐,李郃抬起头仰望天上,问道:“二位从京师出发时,可知道朝廷派两位使者吗?”两位使者默然不语,他们吃惊地互相看了看,说:“没听说。”问他怎么知道的,李郃指着天上的星给他们看,说:“有两个使者的星移向益州分野,可以知道这件事。”

三年以后,使者中有一人担任漠中太守,而李郃仍然做小吏,太守惊奇他德不显露,召他担任户曹史。当时大将军宝宪娶妻,全国的郡国都送礼物去庆贺,郡守也派了使者,李郃进言劝阻说:“宝将军是皇亲,他不注意礼仪和品德,却专擅权力,骄傲放纵,他的败亡之祸很快就到了,希望您一心效忠朝廷,不要与宝宪往来。”太守坚持派使者去,李郃阻止不了,就请求自己去,太守同意了。李郃于是在路上滞留不前,为的是等候变化。他走到扶风,而宝宪回归封国自杀,他的党羽全部伏诛,凡是和宝宪往来的人全部被免职,只有漠中太守没参与往来。

李郃在这一年中被推举为孝廉,五次升迁,担任尚书令,又被授太常。元初四年,他接替袁敞担司空,他多次陈述朝廷施政得失,有忠臣品节。他担任司空四年,因犯受人请托的事情被免职。

安帝崩,北乡侯即位,李颌又担任司徒。北乡侯患病时,李郃暗中舆少府河南人陶范、步兵校尉赵直商议立顺帝,正好孙程等人成功在先,所以李郃的功绩没显出来。第二年,李颌因为官吏百姓患病,一再出现灾异,被皇帝策免。将作大匠翟酺上书说李颌“暗中谋划立帝,目的是安定社稷”。于是记下李颌暗中谋划的功绩,封李颌为涉都侯。他辞让不肯接受。八十多岁时,他在家中去世。弟子上党人冯胄独自为李颌制丧服,内心哀悼了三年,当时的人对他非常称异。

李郃的儿子李固,已经记载在前面的传记中。他的弟弟的儿子李历,字季子。李历为人清白,有操守,学识广博,善于交际,舆郑玄、陈纪等人相结交。他担任新城长,治政崇高无为。他也爱好方术,当时天下大旱,本县却偏偏下雨。李历官做到奉车都尉。

(出《后汉书》)

转载 正见文章:http://big5.zhengjian.org/articles/2008/10/4/55025.html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叛贼被平定之后,颜真卿家把颜真卿迁葬上京,打开棺材一看,棺材朽烂了,但是他的躯体还是原来那样,肌肉像活人,手脚很柔软,胡须头发青黑,拳握着,手指甲透过手背。远近的人都感到惊奇。走在半路上,感到棺木越来越轻。后来到了下葬的地方,打开一看,是一口空棺而已。
  • 厨师界有个非常伟大的始祖伊尹。伊尹是商朝开国君王汤王的宰相,他不仅帮助汤王推翻暴虐无道的夏桀,还辅佐商汤、外丙、仲壬、太甲、沃丁五代君王,在朝五十余年,功勋彪炳。伊尹享年一百岁,沃丁以天子之礼将他葬在商汤陵寝之旁,以表彰他对商朝的贡献,甲骨文记载商朝还有祭祀伊尹的仪式。
  • 庖丁为战国时代的厨师,历史上并无记载,只出现在《庄子.养生主》的“庖丁解牛”一文中。庖丁在文惠君面前表演解剖牛的技术。庖丁解牛的动作干净俐落就像商汤时代的舞蹈,而解牛的声音节奏分明就像唐尧时代的音乐。可见庖丁解牛的技术已达“神乎其技”的境界。
  • 唐朝的李师古,为人专横跋扈,但却惧怕宰相杜黄裳(738--808),一直不敢太放肆,但仍心有不甘,想把他拉拢过来。于是他让一位能干的小官,带着几千贯钱,和一部价值上千贯的毡车子去行贿。
  • 五代时,十国之一的楚国有个人名叫袁安,当了楚国的丞相。当时有个要犯,滥供出了许多人,使他们被抓捕关押。这些被无故牵连拘捕囚禁的,总数竟在千人以上。
  • 测字之奇,全在一个机锋的拿捏上,运用之妙,存乎一心。绝对不是那些不学无术的江湖术士所能胡弄的,那得精研中华文化造字的深层内涵及其蕴藏的深奥意义才能行的。
  • 仙人洞,是江苏顾山有名的古迹。这个洞在香花桥底下,相传是可以通行的,现在已经淤塞只剩一个浅潭了。
  • 清同治元年,某地有位拆字者,只有十七岁,而且父母都目不识丁。此人名叫柳玉之,由于人年轻,同时十拆九中,于是,一传十,十传百,生意兴隆,大有应接不暇之势。
  • 大家知道吗?杭州大井巷有一家药店:“朱养心”。这一家药店本来规模很小,业绩不太好,可现在营业额却蒸蒸日上,日进斗金,已成了此地一家著名的药店了。
  • 教师节也是孔子诞辰纪念日,孔子是中国历史上首先实行“平民教育”的人。孔子名丘、字仲尼,是春秋时代的鲁国人,自幼父母就去世了,家境不好,平日要帮忙家务,还得替人家放牧牛、羊等工作,十五岁才有机会入学读书,他十分好学,不放过任何学习的机会,因此,而奠定了他深厚的学问基础。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