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相声史《“相声”考略》

汉霖民俗说唱艺术团提供
font print 人气: 17
【字号】    
   标签: tags:

关于“相声”一词的由来,必须从“像生”—“象声”—“相声”的发展线索来看,在相声的具体成长阶段,就是从“象声”往“相声”过度而最后定名为“相声”的过程。以下做一大略回顾︰

一、 “象声”
“象声”又称为“隔壁相声”,早在明代已经盛行,例如李声振《百戏竹枝词》记载︰“围设青绫好隐身,象声一一妙于真。谁知众口空嘈杂,绝技从无第二人。”注:以青绫围,隐身其中,以口作多人嘈杂,或象百物声,无不逼真,亦一绝也。

嘉庆初年佚名《燕台口号一百首》里提到“象声”:“漫说南人辨北音,瞽儿词调未分明。张来布幔藏身处,板凳安排听象声。”《红楼梦》第三十五回中薛宝钗斥责薛蟠,也出现了“象生儿”一词:“你不用做这些象生儿了!”这里“象生儿”泛指摹拟别人的言行。

乾隆年间,蒋士铨《京师乐府词》中亦有《听象声》:
“帷五尺广七尺长,其高六尺角四方。
植竿为柱布为墙,周遭着地无隙窗。
一人外立一中藏,藏者屏息立者神扬扬。
呼客围坐钱入囊,各各侧耳头低昂。
帷中隐隐发虚籁,正如萍末风起方悠扬。
须臾音响递变更,人物鸟兽之声一一来相将。
儿女喁喁昵衾枕,主客刺刺喧壶觞。
乡邻诟詈杂鸡狗,市肆嘲谑兼驰骧。
方言竞作各问答,众口嘈聒无碍妨。
语入妙时却停止,事当急处偏回翔。
众心未厌钱乱撒,残局请终势更张。
雷轰炮击陆诨火 ,万人惊喊举国皆奔狂。
此时听者股栗欲伏地,不知帷中一人摇唇鼓掌吐吞击拍闲耶忙?
可怜绕帷之客用耳不用目,途说道听亡何乡?
颠风忽缩土束口,寂然六幕垂苍苍。
反舌无声笑耳食,巧言惑听真如簧。”

这里描写的是两个人表演的“隔壁象声”,“一人外立一中藏”。外立者不会口技,只是帮助敛钱,有时也顺口搭言,类似对口相声的“捧哏”,这可能是从“隔壁象声”(暗春)到“对口相声”(明春)的过渡阶段。

二、 “象声”到“相声”
从一个人摹拟口技的“象声”演变成单口笑话,就必称之为“相声”。八十多年前,北京的相声艺人在天桥“撂地”﹙露天表演﹚作艺,常说:“学,就是学点天上飞的,地下跑的,河里凫的,草棵里蹦的,学点各地方言,横竖嗓音以及各种小买卖的吆喝。”这里还有明显的口技的痕迹。

二十年代,张昆山在天桥“撂地”﹙露天表演﹚作艺,先用白沙子在地上撒出啄木鸟、母鸡下蛋等,演来颇受欢迎。朱凤山除一般摹拟以外,还编演带有情节、人物的《五子闹学》、《阖家允乐》等,可以说已经从口技演变为相声了。 ﹙张昆山、朱凤山二人,另有后文介绍。﹚

已谢世的原北京市曲艺团相声演员汤金澄三十年代末曾在西单商场“撂地”作艺,与张杰尧、高德明、戴少甫、绪德贵齐名,被誉为“笑林五杰”。汤金澄的表演既有摹拟各种声音的口技,又有幽默诙谐的插科打诨,生动地体现了从“象声”往“相声” 形式迈进的过渡形态。

﹙待续﹚(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如同许多失传的艺术形式一样,“参军戏”虽然在唐朝、五代都盛行一时,却鲜有文字记载的脚本流传下来。根据王国维《宋元戏曲考》所附的<优语集>里一些“参军戏”的故事,其中有七、八篇是较为可靠的史料,根据这些剧本内容及其他有关资料,可以归纳出“参军戏”具有如下特色︰
    一、嘲弄讽刺
    二、咸淡见义
  • “参军戏”是好笑的,是诙谐的,是幽默的,又是讲道理跟时事的,这与古代“俳优”的作用与精神是一脉相承的。“参军戏”演出的地点如果不在宫廷,就是在帅府,艺人们往往要当着帝王跟达官贵人的面前演出;而“参军戏”内容“敏感”,如果不披上喜剧的外衣,用笑话的面貌出现的话,免不了会给自身带来祸殃。
  • 不少学者早就注意到“参军戏”与相声之间的渊源关系,认为相声是由古代的“参军戏”发展、衍伸、变化而来的,因此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优良传统,和喜剧风格的“中国讽刺文学”。很多学者赞同从表演形式跟内容来看,古代的“参军戏”跟现代杂耍类的相声,具有百分之九十的相似性,但绝不是在“参军戏”跟相声之间划等号。
  • 宋代的百戏杂陈、盛况空前,说唱艺术臻于高潮。据文献记载推断,宋代百戏中明确属于说唱艺术的至少有︰“讲史”、“说三分”、“五代史”、“小说”、“商谜”、“合生”、“说浑话”、“说经”、“诸宫调”、“学像生”、“学乡谈”、“叫果子”、“唱耍令”、“唱赚”、“小唱”等。
  • 提到谈古论今、如水之流的“舌辩”,显然继承了“俳优”滑稽多变的传统,例如《清平山堂话本》里<快嘴李翠莲>的快言快语︰

    “公是大,婆是大,伯伯姆姆请坐下,两个老的休得骂,且听媳妇来禀话:你儿媳妇也不村,你儿媳妇也不诈。从小生来性刚直,话儿说了心无挂。公婆不必苦憎嫌,十分不然休了吧。也不愁,也不怕,搭搭凤子回去吧。也不招,也不嫁,不搽胭粉不妆画。上下穿件缟素衣,侍奉双亲过了吧。

  • “相声”一词是由“像生”逐渐演化而来的,所以提起宋代百戏中与相声的“学”相关的艺术形式,首先要说说“学像生”。
  • 属于摹拟声音的技艺可以“叫果子”为例,“叫果子”就是摹拟街头做小买卖的么暍,但是增加了音乐性,并且适当的加以美化,与后世相声的“摹拟市声”如出一辙。如传统相声《改行》中的一段,即因表演者逼真、酷似的演出,常常引起热烈的掌声︰
  • 宋代百戏与“相声”里“文字游戏”的相关艺术形式,主要有“合生”与“商谜”两种。
    “合生”又做“合笙”,历史渊源较为久远,是介乎“杂剧”、“说书”与“商谜”之间的技艺。早在唐代,就有歌舞戏的合生,以两人演奏对话,有时舞蹈唱歌,有时指物题咏,滑稽含讽闻名。
    “商谜”,就是猜谜,属于语言文字游戏,古已有之。古代“俳优”的“隐语"其实就是猜谜活动。
  • 相声继承了“乔合生”“指物题咏”,“应命辄成”,“滑稽而含玩讽”的传统,更有创新和发展。如传统相声《兄妹联句》苏东坡和苏小妹的故事,就是一个例子。
    “合生”又做“合笙”,历史渊源较为久远,是介乎“杂剧”、“说书”与“商谜”之间的技艺。早在唐代,就有歌舞戏的合生,以两人演奏对话,有时舞蹈唱歌,有时指物题咏,滑稽含讽闻名。
    “商谜”,就是猜谜,属于语言文字游戏,古已有之。古代“俳优”的“隐语"其实就是猜谜活动。
  • 1966年,一群“破四旧”的红卫兵来到法门寺,先是捣毁了佛殿内的铜像,又试图挖开真身宝塔。住持良卿法师上前喝阻,被打得头破血流。法师随后披全身浇满煤油,在宝塔前自焚。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