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欣超越时空之旅

九朝古都洛阳 悠悠岁月演大戏(中)

蔡大雅
font print 人气: 8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6月4日讯】(接前:九朝古都洛阳 悠悠岁月演大戏(上))

孔子问礼于老子


孔子问礼图,章翠英画。(正见网)

在东周时期,雒邑成为周天子之都,惟彼时周室衰微,天子之都的特殊地位遂被陆续兴起的强权诸侯的国都所取代。但由于代表天下的九鼎仍在洛阳里,欲称霸中原的诸侯便借机前来询问鼎的重量,意思是想取代周室成为天下之主,这就是成语“问鼎中原”的由来。

不过,前来洛阳的不仅是想要称霸的诸侯而已,郑欣有次在搭车时,无意中看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在众人的伴同下,乘着一辆由二匹马拖曳的带伞盖马车来到雒邑。那就是后来被称为“至圣先师”的孔子。他由鲁国专程前往雒邑,向当时在周室任守藏室之史(今日的国家图书馆馆长)的老子请教礼制。

郑欣看到孔子以弟子之礼向老子问好,用一大串的恭维作为开场白(古时弟子见师父,在正式发问前都要先说很长的恭敬的言语,然后才是问题。这是弟子应行的礼节,中外皆然,不独是孔子的专利),被老子打断后,孔子向老子求教历代的礼乐制度。


位于福建泉州的老子像。(维基百科)

老子哈哈大笑:“什么不好学?你学这玩意儿干什么!礼这个玩意儿是个虚假、浮浅、表面的东西。人类在一步一步地堕落,从道堕落到德,从德堕落到仁,从仁堕落到义,从义堕落到礼。到了这个礼,已经是忠实诚信越来越少、越来越虚假、越来越浮浅、越来越表面了。什么礼呀礼的,这种假惺惺的表面文明,恕我直言,简直就是社会祸乱的开始。不要捡着个抹布当文书,抓着块铁片当虎符!绝圣弃智,绝仁弃义,绝巧弃利,回到小国寡民的时代,抛弃那些什佰之器、舟舆、甲兵、贤名、金玉、食税、法律等多余的东西,让老百姓自然而然地生活。只有返璞归真,才是人类的唯一出路!”

孔子从老子那儿回来后,目瞪口呆,半天回不过神来。他惊叹于老子的学问之博大精深,对自己的弟子们说:“老先生真如一条深远莫测、见首不见尾的龙啊!”孔子的理想是“克己复礼”,希冀社会退回到周公时代,结果,没想到老子走得更远,想退回到“小国寡民”的原始时代!

在今日的洛阳东关通巷北口有老子故宅,是清朝的建筑。在廛河区东关大街上则立有孔子入周问礼碑,也是清雍正年间才树立的。

佛教第一寺——洛阳白马寺


洛阳白马寺的山门是明朝建筑,采一门三洞的石砌弧券门形式。(维基百科)

出差的第二天适逢周末,郑欣兴冲冲的前往距离洛阳东边十二公里、据说是神州的第一座佛教寺庙的白马寺去参观。白马寺是东汉明帝下令建造的,根据史书记载,汉明帝曾梦见一高大神圣的金人从空中飞来,他醒来后询问臣子,知道是被尊称为“佛”的天竺(今印度)圣人,便派人到天竺去取经。


洛阳白马寺是中土第一座佛教寺庙。(维基百科)

取经大臣经过三年艰苦的旅程,带回了二位印度高僧摄摩腾和竺法兰,并以白马驮回梵文经书。

汉明帝便下令在当时的首都洛阳城外,依照天竺佛寺的规制建立一座寺庙,以供印度高僧翻译经书。第一部中文的佛经《四十二章经》就是在此译出。由于经书是由白马载运而回,故将寺庙命名为“白马寺”。白马寺成为中土第一座佛教寺庙,自此,佛法从洛阳开始传播四海。

白马寺从汉明帝永平十一年(西元六十八年)建立至今,已经接近二千年了。虽然在漫长的岁月里,寺庙几经改建,已不是最初的天竺形式了,但寺址在千百年来却从未改变过。

白马寺的山门是明朝建筑,采一门三洞的石砌弧券门形式。进了山门后,首先看到的是供奉着弥勒佛的前殿天王殿。其后依序是大殿、大雄宝殿、接引殿与毗卢阁,所有佛殿坐落在坐南朝北的直线上,气势宏伟庄严。此外还有一座塔,千百年来洛阳的民间流传两句谚语:“洛阳有座齐云塔,离天只有一丈八”。指的就是白马寺里的齐云塔。

至于齐云塔为何“离天只有一丈八”,一般推测是,因为五代后唐时期修造的九级木结构佛塔高达五十米,在千年前的古代社会里,无疑是件令人印象深刻的建筑。但也可能是因为里面保存的佛经(以前的佛塔是作为供奉佛舍利或经书所建)拥有使常人解脱上天的能力所致。

白马寺还有一奇,就是寺里的一口明朝大铁钟会与洛阳城里东大街上钟楼上的钟产生共鸣,据说,是因为二口钟的音律一致所致,所以民间流传着一句话:“东边撞钟西边响,西边撞钟东边鸣。”

中国三大石窟之最——龙门石窟


位于洛阳南方十二公里处的龙门石窟,为中国三大石窟之最。(Getty Images)

洛阳附近还有一处兼具佛教胜地与石刻艺术的宝库,就是位于洛阳南方十二公里处的龙门石窟。龙门石窟从北魏开始凿建直到北宋,共经四百余年,至今尚存大小石窟二千余,造像十万尊,数量之多,为中国三大石窟之最。


龙门石窟,为中国三大石窟之最。(Getty Images)

龙门石窟,为中国三大石窟之最。(Getty Images)

龙门古称伊阙,因为两山夹峙,形若门阙,伊水流经其中而得名。宛如一条长龙穿门而过。隋唐以后始称此处为“龙门”,也因为伊水的流势宛如游龙穿门而过之故。龙门自古以瀑布闻名,以前即有鱼跃龙门化为龙的传说。只是由于河水千百年来的冲刷,河床塌陷,隋时瀑布逐渐后退到壶口附近,现在龙门已经没有瀑布了。而黄河由于工业污染,原本的不良水质更形恶化,郑欣便也不去思考,是否还能找到长着金黄色鳞片的鲤鱼,总之,鱼跃龙门现在是在龙门这儿见不到了。

一段凄美的爱情悲剧——洛神赋


洛神化身──甄氏。(小玉绘)

东汉末年,洛阳因为董卓之乱遭到严重破坏,以致接下来的三国时期并未被雄踞北方的曹操作为都城。曹操的儿子曹丕逼迫汉献帝禅位,自立为帝,国号魏,定都洛阳,才又依照其父的都城邺的城市格局,重新建设洛阳。魏时的洛阳宫城位于全城的正北方,在宫城的西北角,也同样有三座高台如邺城的“铜雀”、“金凤”、“冰井”矗立其中,兼具观赏和军事用途。

通向北宫的南北中轴线上,也模仿邺城,依“左祖右稷”设置祖庙、社稷坛及其他官署,成为中国城市的新形式,其明确的功能分区、中轴对称、宫城和外郭城的区分,对后来隋唐的城市设计起了承先启后的作用。继承曹魏的西晋也以洛阳为都,后来在北方出现的十六国中,多数国家在设计本国都城时,通常是以洛阳为范本。

郑欣看到的这段悲剧,就是发生在曹丕称帝前后的洛阳宫廷内。他看到一位女子,远远望去,明亮洁白像是朝霞中冉冉升起的太阳,容貌姣好却郁郁寡欢。后来有人强迫她喝下一杯饮料,她就死了。殓葬时,她的面孔被人用头发盖住,嘴中塞满麸糠,意思是让她在阴间也无法开口诉冤。


《洛神赋图卷》(局部),东晋画家顾恺之所绘。(维基百科)

郑欣知道,这可怜的女子就是甄宓,曹丕的妃子、曹植的名作〈洛神赋〉中所赞咏的对象。

甄宓自幼喜读诗书,容颜秀美,当时有这样一句话:“河南有二乔,河北甄宓俏”。(二乔是一对姓乔的姐妹花,同时嫁给三国时期吴国的孙策和周瑜。)袁绍得知甄宓有才貌,就令次子袁熙娶之为妻。后来曹操打败袁绍,知道次子曹丕喜欢甄宓,就让他们结为夫妻。甄宓略长五岁,却也不妨曹丕的宠爱,二人育有一对儿女,儿子就是后来接替曹丕帝位的魏明帝曹叡。

曹丕在西元二二零年自立为帝后,封甄宓为夫人。曹植是曹丕的弟弟,二人相差五岁。曹植自幼聪敏,很得曹操的赞赏,曾想立之为太子,如此招致曹丕的妒恨,千方百计想除掉他,所以才会出现有名的“七步成诗”的故事。

在兄弟相争中,甄宓是比较倾向小自己十岁的小叔的。她欣赏他的率性与正直、文笔与才气;而他也仰慕她的脱俗与端庄,彼此惺惺相惜,二人在无形中产生了若有似无的感情。这份感情与其说是男女之间的爱恋,倒不如说是对品德与才华的赞叹追求。

甄宓常为小叔说话,加上曹丕其他的嫔妃从旁毁谤甄夫人,使曹丕对她失去宠爱,最后令她服毒自杀(魏文帝黄初二年,西元二二一年),并使她覆面入殓。后来曹植到洛阳来朝见哥哥,甄夫人生的太子曹叡陪皇叔吃饭。曹植看着侄子,想起甄宓之死,心中酸楚无比。饭后,曹丕将甄氏的遗物玉镂金带枕送给曹植。

曹植睹物思人,在返回封地时,夜宿洛水舟中,恍惚看见甄宓凌波驭风而行,曹植一惊而醒,原来是南柯一梦。怅惘之余,一挥而就的〈洛神赋〉,成为千古绝唱,为一段无始无终的爱情作永恒的见证。

本文转载自《新纪元周刊》第46期【城市的瞬间】栏目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