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密、孤独与自由》序

书序:当苦涩转向 开朗宁静之后

文/杨蓓
font print 人气: 2
【字号】    
   标签: tags:

小时候,最早的记忆中,不是和大人玩就是一个人在大公园里玩,享受着呵护与大自然的亲近,从没有孤单的感觉。

念书以后,偶有挫折感觉落寞,顶多5分钟,外向个性使然,心念立即就被其他的新鲜事所占据。回想中,即便是一些空档,脑子里的疑问和自我对话,也从未暂歇,与自己相处和与人相处一般自然,常常觉得天底下有做不完的事,怎么会有“孤单”、“寂寞”、“无聊”这些字眼。

长大以后,深入许多人的生命故事,带着许多不同的视框去看这个世界,有些是理论中得来,有些是经验中得来,面对人间疾苦,渐渐地,不敢再说大话,心思变得深沉,态度却仍有些轻率,因为自认为手中握着“助人专业”的权杖,许多事应可迎刃而解。然而,随着时间的洗礼,视野逐渐扩大,“有限”这样的字眼终于放进自己的脑子里。

接纳有限,让我开始尝到孤独的苦涩。

原来,人间事不尽如意;原来,无奈的存在是个必然;原来,桃花源中也有泥泞不堪的时候;原来,这么多这么多的痛苦,在人类历史上从未一刻消失过。而人能做的,真的有限。

这样的苦涩,让我身心俱疲,然而幸运的我,在这时候进入了禅修的领域,在实践中领略禅法的转化功能,也在自己原本的助人专业中融合东西方不同的观点,一路行来,眼看着自己的转变,趣味无穷。

孤独,渐渐由苦涩转向开朗宁静,发现人间依然有限,却可以是我愿无穷。

谨以此书献给在关系中受苦的人。人在受苦中,才有转化的机会,也才有同享亲密与孤独的可能。◇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人人心中都有一口快乐井,只是,你发现了吗?你善用了吗?还是漠视它?甚至废弃了它?大家都渴望快乐,然而,快乐不会凭空而得。快乐,值得追寻,也值得争取。生命里,所有的努力不会白费,我们对快乐的追求也一样。
  • 那晚,夜很深了,突然接到好朋友的电话,说:“有一家知名出版社对我们当年的‘医生朋友’系列很感兴趣。想问一问,在我们的出版合约期满后,能不能转由他们继续印行呢?”
  • 杨蓓还在辅仁大学念书时,我们就经常讨论人生与人生的挑战。她是非常用功又很能自省的学生,我看得出来当时她已下定决心要研究并解开人生的奥秘。
  • “逃避与执著”这个问题经常在我们的生活里出现,因为人往往看不见自己在逃避什么,也弄不清楚自己为何执著,这样的心怎能自由呢?又哪来的勇气改变?我们的心若希望获得自由,就要正视逃避与执著,生命才会有所改变。
  • 看着维莉的故事,又把我拉回当初我参加无国界医生组织的那一刻:因为一个事件或一个画面,让我们埋在内心深处的怜悯被触动。大部分的人在当下会感同身受,也许会难过、也许会捐一点钱,希望别人能因我们心中的痛有所救赎。但是愿意成为那一个救赎的人是需要勇气的,因为,要向前跨一步说:“我要到前线去服务。”这前面有着千百个理由可以让我们逃开,大概只有傻子愿意这么做。
  • 人因为有需要,而变得贫穷。从出生开始,我们必须吃,必须喝水,需要别人给我们关怀,给我们爱。人本心理学之父马斯洛(Abraham.H.Maslow)著名的需求层次理论认为,人的一生,随着成长会产生不同的需求,包括从最基本的生理需求、安全的需求、爱与隶属的需求,到自尊、自我实现及最高层次的灵性需求共六个层面,都需要被满足。
  • 中国古代第一奇书《推背图》,有值得玩味的谜语,也有精彩的绘图搭配及卦意解读推演。它预言了唐朝至今、直至未来攸关朝代兴衰的大事,奇准无比。一千多年来,《推背图》以绝妙的预言和精深的文笔吸引无数读者,历久不衰,可说是人类智慧的巅峰之作。
  • 我和洪兰教授一样,是不买股票的人。如果我逛书店时,看到此书的书名《投资大师罗杰斯给宝贝女儿的12封信》,肯定不会引起我的兴趣。结果,我读了它,完全是因为我相信洪教授会翻译这本书一定有她的道理。果然,我发现这12封信中所透露的智慧,对所有年轻人都将很有助益。
  • 你当然需要了解周遭的情况,具备对世界的认识,知晓历史,但是更重要的,你需要了解做为一个个体,你是谁。在镜子里好好的端详自己,问自己是什么驱动着你?假如你能了解它,在危机到来时就不会灭顶。请同时观察你对错误的反应,下次你可以反应得更有建设性一些。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