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

关注生命、期盼民主与法制的呐喊(下)

——解读张宗铭及其三部系列长篇小说
梅国材
【字号】    
   标签: tags:

对于张宗铭的“三部系列长篇小说”,我们可以从下面两个方面去理解:

一、关注生命,同情弱小,呼吁人性,讴歌和谐社会

中国现代史上的两次权力再分配,造成了中国社会的动荡,使许许多多的无辜生灵遭受涂炭。大地在燃烧,万物均在劫火中历经磨难,原有的社会失去平衡,旧的传统(不管是坏的还是好的传统)被打破了,不管是愿意还是不愿意,人们均要以最大的沉受量去适应新的社会和新秩序。张宗铭的“三部系列长篇小说”塑造的数十个人物形象从表面上看似乎很复杂,其实我们大致可以将他们分成两种类型:

一类是心怀叵测的“革命者”,他们靠投机取巧轻意地就获得了权力和利益。他们用手中的权利践踏生命、践踏人性、以势压人、欺强凌弱……这一类人,以靠心狠手毒当上乡长的李青山;革命胜利后就急于另娶新欢、横刀夺爱的、个人利益高于一切的解放军团长陈家根;心术不正,口蜜腹剑、见风转舵的秘书曹发德;以及被阶级斗争观念燃烧而迷失了人性的市保卫部部长的韦贵喜……为典型代表。这些新贵从表面看他们的官职都不高,但是他们是党的基层干部,他们最容易接触群众、是共产党人数最多、能量也最大的“地方官”。他们欺上瞒下、鱼肉百姓,为了自已的利益,无视党性,政策、法规……对他们的身边的同志和上级,也会下毒手!

在《远山苍茫》这部长篇小说中,有这样一段灭绝人性的描写:边远山区一个上任不到三天的乡长,根本没有一纸公文,便对跪在他脚下接受斗争的地主和兵匪,轻意地发出了处决的命令……

在《孤儿与革命家》中,有一段十分精彩的描写:身为市公安局长的韦贵喜,阶级意识浓烈。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位阶级意识十分浓烈的部长,抱养的女儿恰巧是他最仇视的恶霸地主的女儿;而他的亲儿子却在阶级斗争的阴影中苦难地挣扎着!但是,当他知道他抱养的女儿怀孕后,得知对方的家庭是“恶霸地主”后,浓烈的阶级仇便使他唆使造反派头目,对自己的失落多年的亲生儿子方宇动用了私刑,并使他丧失了生殖能力……做了使自己断子绝孙的憾事!

在《孤儿与革命家》中,作者还浓墨重彩地描写了鄢正甫的秘书曹发德,叙写了曹发德一朝权力到手,便设计非法拘禁自己的老上级鄢正甫,并欲残害这位老实而令人尊敬的老上级、老首长……

“三部系列长篇小说”除了对这些视生命如草芥,灭绝人性的无情揭露以外,还运用对比的手法塑造了一群讴歌和谐社会,为生存而抗争、呼唤人性、化敌为友、消除仇恨的人物形象。

这一类人物以共产党人省政治部部长鄢正甫、起义将领张云轩、虔诚的基督徒唐维绮、命运坎坷的忠直汉子杨永春、被命运捉弄、从一个苦难走向另一个苦难的地主婆戴敏、被命运残酷捉弄的水族女人方美英、偷吃禁果的苗家姑娘阿彩、不远万里从英国来的传教士亨利……就是这么一大群拥有正义感、关爱生命,热爱生命、待人为善的人群,才使张宗铭的“三部系列长篇小说”变为呼唤人性,张扬权利、呼唤法制的作品,成为一部讴歌和谐与进步的长篇巨著!

在《远山苍茫》中,作家不惜浓墨重彩描绘英国传教士亨利。他本是石油大亨的儿子,由于不满列强对中国的欺压与剥夺,愤然抛弃自己的石油王国,毅然来到贵州边远山区进行传教,宣扬上帝的仁爱精神,与山里人结成生死与共的情谊。

有许多评论家说:“亨利使人震撼”。这种震撼不是因为他的决定,而是他在贵州边远山区的所作所为,他不图任何回报;他为迷信的山区带来科学;为拯救生命而疾呼;为化解人与人之间的矛盾,他用自已的行为而赢得山民的尊敬……在边远的贵州山区双溪坪,建立美好与和谐。他的无私奉献,不仅感动双溪坪的人,受到双溪坪人民的尊敬爱戴,而且,也使受命到双溪坪来驱逐他的省委重权人物——鄢正甫也深受感动。在《远山苍茫》中,有这么一段画龙点睛的描写:

在漆黑的夜色中鄢正甫独坐在波乜河边沉思默想——“啥叫忠诚?啥叫牺牲?啥叫无私?啥叫奉献?……其实人们要看的只是行动,是表里如一”。

必需指出的是,鄢正甫的反思,是因为我们在农村使用“清匪反霸”、“合作化运动”等不当政策而引发的,通过对比,鄢正甫终于“大彻大悟”了。小说通过鄢正甫的大彻大悟深化主题:强权出不了真理,暴力终究是行不通的,只有人性的复归,不同种族,不同宗教信仰,不同社会层的人以礼相待,和平共处。建立一个和谐的社会才是终极目的。

二、 “人治”社会是中国进步和发展的最大阻碍

张宗铭的“三部系列长篇小说”运用对比的手法,先抑后扬,揭露“人治”社会的诸多危害及造成的损失,也描写了许多由“人治”社会造成的形形色色的许多暴力及违法行为。但是,作家不是用“以眼还眼,以牙还牙”“冤冤相报”的方式去解决,而是以“人性”、“人道”的方法去解读。作家在其作品中高歌正义,通过正义的力量使暴力者省悟,通过正义的呼声深刻的教训使暴力者忏悔、自新……这些采用引导,认清是非,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淡化矛盾、以创造和谐环境、和谐社会的方法,正是张宗铭比一般作家的高明之处。例如在《远山苍茫》中的土匪头刘礼靖,在传教士亨利和双溪坪山人的影响下,终于弃恶从善;刚参加土改工作的学生杜进、彭正阳,因为蔑视生命和权利而滥杀无辜,本应以命抵命,但是,亨利认为他们的犯罪是因阶级仇恨而生成的,是因错误的引导造成的,他为他们真诚的祷告和祈求、以及混血姑娘灵姑和蛊女阿欢在仁爱感召下的救助,终使双溪坪的山民和受害的家属原谅了他们,将“神判”时投下的死签换成了“赔签”……这样的淡化矛盾的方式,这样的在边远的山区拥有的古老的民主与法制,就连共产党人鄢正甫也由衷地钦佩。

在《孤儿与革命家》一书中,阶级斗争意识十分强烈的韦喜贵,作家让他知道被他残害的“阶级敌人”正是他失落多年的亲生儿子以后,他后悔莫及、无地自容、终于大彻大悟!最后,他主动请求原谅,甚至去营救被造反革派非法拘禁和迫害的原省委领导人鄢正甫。我们不能简单地将韦喜贵的行为,简单地看成是一种赎罪,而应该将这看成是法制观念在这一类人身上的萌芽。

在社会生活中,人民大众特别是生活在层低的人民大众是一个庞大的弱势群体,张宗铭的小说以大量的篇幅关注他们,描写他们深受“人治”迫害的种种悲惨的命运,反映他们比任何阶层的群体都更期望受到法制的保护。这一条主线,也始终贯穿在“三部系列长篇小说”之中。

张宗铭无愧是中国文坛上冉冉升起的一颗明亮的新星,他的可贵之处是凭自己的良知去写作,这种创作的方法很可能遭来一些非议(当然是指文革以前,但以后也会有一些思想僵化的既得利益者)。但是,我们可以肯定地说,张宗铭的“三部系列长篇小说”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我们曾经读过一些红极一时的文学作品,也被强迫去电影院(注:在电影院打考勤)去看一些红极一时的样板戏,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红极一时的作品和电影的内容渐渐的淡化了,甚至有的连书名或片名也记不起来,留下的仅仅是失去自由选择读书和看戏的痛苦回忆了。张宗铭的“三部系列长篇小说”则不同,它不虚美、不隐恶,它是作家良知的表露,它是生活中真、善、美的自然写照,它是生活中假、丑、恶的真实录影,它像一面镜子,形象地逼真地再现那一段历史的黑白。它不像我提到的那些红极一时的文学作品,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味、发臭,成为了一堆堆的文化垃圾。

张宗铭的“三部系列长篇小说”像一瓶醇酒,时间越长,味道越甘美。我相信这瓶甘美的醇酒,不仅是中国人喜欢品尝的,也是属于国际友人喜欢品尝的。中国需要更多的像张宗铭这样有良知的作家,需要更多的像醇酒一样甘美的作品。@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本故事从1950年七月的一天说起──1950年时,张勇还不满八岁。这年七月的一天,张勇放学回家,老远便看见几个细娃爬上他家四合大院前的大梨树上,在摘那些还半生不熟的梨子。这些梨子成熟后,妈妈戴敏会带着他和哥哥张忠,挑着满箩的梨子,路过娘家时,妈妈总是给贫穷的外公外婆留下一小部分,剩下的就挑到花溪的大街上卖。
  • 张勇被这突然的变故惊吓得两眼翻白,口吐白沫,脸青面黑地倒在了戴敏身边。戴敏把张勇紧紧地搂在怀里,惊恐地注视着眼前发生的这一切……
  • 随着二十一世纪的到来,中国文坛上的一颗新星从地平线上冉冉升起,这就是贵州作家张宗铭及其经过三十多年精心打造的三部系列长篇小说《女人与土匪》(原名《女人土匪东洋狗》)、《远山苍茫》、《孤儿与革命家》(以下简称“三部系列长篇小说”)的问世。
  • 宋‧陆游《楚城》:“江上荒城猿鸟悲,隔江便是屈原祠。一千五百年间事,只有滩声似旧时。”古代名家的作品能跨越时空,让我们感受到中华历史的厚重与沧桑。“一千五百年间事”,物亦非,人亦非,“只有滩声似旧时”。
  • “郑公樗散鬓成丝”其实是一句反语;杜甫在之前写给郑虔的诗中曾说:“才名四十年,坐客寒无毡。”这样有才学的人,却被贬官到台州担任司户参军。杜甫担任的左拾遗也是从八品,所以才会拮据到“朝回日日典春衣”的窘迫境地。所以这首诗替郑虔及自己鸣不平。“万里伤心”与“百年垂死”,表面说的是郑虔,这何尝不是杜甫自身的写照呢?
  • 阅读古典近体诗,常可看到“得句”这个词,“得句”是一种创作状态,也就是创作时,在潜意识(下意识)中脑海里闪现出一句诗(或几句诗),可根据所得到的句子马上创作一首诗或几首诗,或记录下来放入诗囊中。如谢缙“濡豪还自适,得句共谁论。”大意是“挥毫作画自得其乐,得到的好诗句又有谁能够分享呢?”
  • 古代诗人常借月光来表达对亲友的思念。李白的诗句:“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亦然。“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因为月亮的清辉是两地共有的,所以这里作者要赠送的是思念之情;因为相隔两地,不能将这浓浓的思念亲手送给你,那我们还是期待在梦中相见吧!
  • 王维《积雨辋川庄作》:“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其中“鸥鹭忘机”典故出自《列子‧黄帝》,也作者的修行感悟。白居易《放言》:“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辨物如此,识人亦然,不仅成了流传千古的名句,还因此而衍生出了其它名句。如“路遥知马力,岁久见人心。”
  • “巴山夜雨涨秋池”言外之意是说,本身秋天因为天时的关系,河水开始上涨,河道开始畅通,就让人有想回家的冲动,更何况是因夜雨河水都上涨了,河道已经畅通,能不想念吗?而第三第四句中重复“巴山夜雨”四个字,是为了说自己在这个时候最想家。《唐诗绎》评曰:“于寄诗之夜,预写归后追叙此夜之情,是加一倍写法。”
  • 宋玉、杜甫等先贤,将落泊生涯化为优美的诗篇。让我们后人在拜读了这些诗篇后,领略了有可说道的、有可借鉴的、有可受益的传统文化内涵;并重新演绎、弘扬给现今的世人。正如北宋‧欧阳修《感二子》诗中写的:“英雄白骨化黄土,富贵何止浮云轻。唯有文章烂日星,气凌山岳常峥嵘。”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