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土地的变迁(17)

吕合
font print 人气: 3
【字号】    
   标签: tags:

立冬回到小湖﹐正好赶上秋收﹐今年又是个大丰收。在立冬外出期间﹐小湖出现很大变化﹐首先是李子业承包了大湖供销社﹐这原来是人人羡慕的单位﹐现在不行了。其次﹐粮店关门了﹐没有人来这里买卖粮食。再有以王国为首成立建筑队﹐外出承包工程﹐一下走了二十几人。王国是个泥水匠﹐平时谁家盖房﹑砌墙﹐都找他帮忙。

大湖公社改名为大湖乡﹐书记是张扬﹐乡长是李起飞﹐游艺是人大主任。乡里计划重建关帝庙﹑修建小湖渡假村﹐湖边改建浅水沙滩。形成游泳﹑游湖﹑划船﹑美食﹑游览﹑住宿一条龙。

小湖村由马立行任村长﹐立政说支书。由于收入增加﹐盖房子成了时尚﹐以前是队里批地基﹐现在要买地基﹐李白生很是想不通。

“村长﹐我盖房子为什么要买地基﹖地到底是谁的﹐是村长的吗﹗还是乡政府的。两个月前盖房﹐就可批地基﹐现在就要钱合理吗﹖”

“白生哥﹐土地是集体的。为了控制乱占地﹐上面规定地基要收费。不是针对你﹐每人以后都收费。不仅我们村这样﹐村村都如此﹐全国都如此。你正好赶上收费﹐谁也没有办法。”立行耐心解释着。

“既然你说土地是集体的﹐也有我的分﹐制定收费规定﹐为什么没有征求我的意见呢﹖”

“不光没有征求你的意见﹐也没有征求我的意见﹐也没有征求所有农民的意见﹐完全是中央的规定﹗有意见也没有用吗﹖”

“收的钱给谁﹐是不是大家都有分﹖”

“地基费归村委会所有﹐不分给大家﹐可以为全村办集体福利。”

“收的钱﹐不会叫你们村干部大吃大喝吧﹗”

“不会的﹐主要用来修路呀﹐村干部补助﹐村中必要的招待等﹗”

“还不是供村干部吃喝﹗看来这个钱我是不能交。”

他们的谈话﹐没有结果。立行向立政回报情况﹐立政以找白生谈话。

“白生不要太死心眼﹐上面文件能顶的住吗﹖”

“不是硬顶﹐我就是想不通﹐为什么农民的地﹐农民用还要钱﹖”

“是讲不通﹐从土改到公社﹐从五八年到‘文革’。讲不通的事﹐何止这一件。不是有人硬顶过吗﹗结果是什么﹐你不会忘吧﹖”白生听他的话﹐半天没有反应﹐最后说“你说的话﹐我懂了﹐钱我交﹐能不能少交点﹖”

“钱不能少交﹐可以给你地方好点﹐稍微大一点﹐就行了﹗”

“好吧﹗”白生同意交钱﹐土地已经悄悄变成了商品。

秋收过后﹐立群夫妇到女儿秀秀家去了。省城变化很大﹐公路又宽又平﹐立交桥纵横交错﹐找不着方向。学校也在扩建﹐占了不少农田﹐农民不满意补偿条件﹐三天两头有不少人堵在校门口。今天来了三十几人﹐站在校门口﹐要进学校﹐门岗不让进﹐吵吵嚷嚷互不相让。立群站在旁边看热闹﹐一个大个农民冲着门卫说。

“我们找校领导﹐要求兑现土地买卖合同﹐为什么不让进呀﹖”

“不是不让你们进﹐学校有规定﹐凡是找校领导﹐必须有预约﹐没有预约不能进﹗你们可以给校办打电话﹐他们允许了就能进。”门卫耐心解释。

“不是不打电话﹐每次打电话﹐他们总说领导没时间。等了两个多月﹐还是没有时间﹐你说我们咋办﹖”

“没有上面批准﹐我们不敢放你们进去。你们进去了﹐我们就没有饭碗了﹗你们说我们该咋办﹖”门卫也有道理﹐立群搞不清事情的原尾﹐就问身边一位老人﹐你们找校领导干什么﹗

“你是外乡人吧﹐学校把我们坑苦了﹐学校扩建﹐买了我们的地﹐说好给我们办社保﹐安排年轻人的工作。一年过去了﹐即没有社保﹐也没有安排几个人的工作。

农民没有地﹐就没有了活路﹐心里就发慌﹐卖地的钱﹐花一个少一个。不找他们咋办﹐我们咋活﹖儿孙们咋活﹖”

“你们为什么不去找政府帮助解决﹖”

“怎么没找﹗他们这个部门推那个部门﹐那个部门又推回这个部门﹐部门也多﹐到底找谁﹐搞不清楚﹖”

“那就找最大的头﹗”

“大头不好见﹐首先得预约﹐见到后﹐听我们讲完。打个电话叫来办公室头头﹐把我们领走﹐主任先听回报。又打电话叫来一个部门的头头﹐听完我们的来意﹐就一个一个部门推。最后说找学校研究解决﹐这不一年多了﹐也没有答复﹗”

“学校总得有个说法吧﹖”

“学校说进入社保﹐当时社保局同意﹐没有说入保拿钱的问题。现在要学校拿钱入保﹐学校没有钱。两家扯起没完﹗”立群很同情农民。回家与秀秀谈起﹐也认为学校不对。

“不是学校不对﹐扩建学校是省里决定。不给农民社保﹐就不能买地﹐当然无法扩校。社保局不能硬抗着﹐就玩了个花招﹐表面答应。既不得罪省长﹐又不想自己出钱。实际上要学校出钱也是假的﹐最后还要省里出钱﹐农民闹的越大﹐问题解决越快。”秀秀解释道。

“你说农民的事能有结果﹐那太好了﹗”

“我看是这样﹐因为合同写得清楚。入保问题必须解决﹐学校肯定没钱﹐社保局也没有这笔钱﹐不是省里出钱谁出钱﹖”

“省里赶快给﹐不就完了﹗”

“省里目前也没有这笔钱﹐到了非得解决不行时﹐只好拆东墙补西墙。”

“这样苦等着﹐害苦农民兄弟了﹗”

“这样的事情很多﹐打的﹑骂的﹑上访﹑静坐﹑堵马路﹐上吊自杀应有尽有。很多人因为这事抓进监狱﹐判了刑。在省城﹐这不是新鲜事。”

“听农民说倒闭厂的工人﹐拿不到养老金﹐在省委门前静坐﹐与警察发生纠纷。打伤不少人﹐抓走十几个人﹗”

“那是一个很大的企业﹐炼铜的工厂﹐有职工二千多人﹐省里著名企业。现在越来越亏损﹐倒闭后﹐低价卖给一位港商。企业处理在职工人花去不少钱﹐没有能力处理退休职工。社保局不管﹐工厂没有给职工买保险。现在买﹐钱太多﹐不买﹐退休职工以后没法生活﹐没有办法到省委静坐。一位老工人﹐对围着警察说了些不好听的话﹐警察推了老人一下﹐引起工人们的不满。五六个老工人﹐一起围着这个警察﹐连骂带推。周围警察赶来解围﹐看热闹的子弟和群众与警察发生厮打﹐双方都有受伤﹐半个小时才平静下来。事后抓了十几个子弟群众﹐至今省城内﹐存在不同看法﹗”

“警察推人就不处理﹖”

“至今没有处理﹐工人们提出诉讼﹐法院也没有开庭﹗”

(待续)(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现在人们都怎么了﹐发疯了﹗说的都是些疯话﹐一句真话都没有。”散会后﹐广东和立群走在一起﹐边走边说。

    “不是他们疯了﹐是这里疯了﹗”立群用手指指天说。

  • 五九年秋季﹐地里庄稼长势格外喜人﹐肯定是个丰收年。秋收马上要开始﹐小湖的人们都在殷切盼望着﹐挖水渠的三十六名劳力能早点回来。可是﹐盼来的却是公社的通知。还要再调走四十名劳力﹐去支援钢铁大跃进。胡州又来到小湖﹐在动员会上他说道。
  • “这怎么行啊﹗得赶紧分到各户入窖。”村中老人向二孩建议。

    “不能分﹐公社不让分。以后吃食堂﹐要集中保管。现在人手不够﹐收都收不完﹐那有人进行保管。”二孩说出自己的苦衷。


  • “我们队从七月十日开始吃食堂﹐到现在已经半年。由于秋收减产﹐加上吃饭不定量﹐猛吃乱糟塌﹐浪费严重。现在已经没有粮食了。没有办法﹐求你们帮帮忙。”刚刚到了60年1月份﹐东柳队队长柳木林﹐来找立政借粮。
  • “我是从来没有向你要过东西﹐这次不行了﹐过不去了。你姐一家四口﹐实在走头无路﹐到了我家。我不能见死不救﹐只好收留他们﹐二人的饭六人吃﹐怎么行。你再困难﹐也得支援一些。”爸爸说完﹐立夏一声不响﹐坐在那里。
  • 刚刚平静了一年﹐人们刚刚有了顿饱饭吃﹐酝酿灾难的六四年﹐就匆匆而来。报纸开始批判“三自一包”﹐否定土地承包。批判“海瑞罢官”﹐说有人为彭德怀翻案。开始与苏联展开论战﹐批判修正主义。
  • 到了六六年的秋收﹑秋种。由于派斗紧张﹐在派的人没有参加秋收。小湖仍然暗暗维持着承包地﹐而其他队还是统耕统收。因为人员紧张﹐秋收﹑秋种也是应付着进行。
  • “你们为什么抓人﹖他开会发言﹐就是有错也不能抓人﹗”小湖群众因为李子义被抓﹐有二十几人到公社讲理。

    “他破坏大批判﹐搅乱会场。”黄金华解释着。本来抓人是为了“杀鸡给猴看”﹐不想会闹出这么大动静。

  • 新年过后﹐所谓走资派﹑反动学术权威等牛鬼蛇神走进“牛棚”﹐就是接受工农再教育﹐下乡劳动改造。紧接着﹐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敲锣打鼓奔向新疆﹑东北﹑云南等边远地区。胡州回到小湖接受改造﹐他没有了昔日的蛮横﹐见人总是点头哈腰。群众看到胡州落魄样子﹐又觉得很可怜。
  • 取消了粮﹑油﹑糖﹑布﹑肉五大票证﹐已经习惯使用票证的中国人﹐还有点不习惯。第一疑问是﹕“这是真的么﹖”﹐害怕又一次上了“说大话的当”。倒霉的还是老百姓﹐悄悄地留着后手。
评论